Sunday, February 1, 2009

迎接一個新文明的破繭(二)

【2008年7月17日】
2008年上半年,兩岸關係經歷了最具創意的時段,兩岸領袖夾帶網民的前呼後喚,高潮迭起,在一片糢糊空間中,揮灑天馬行空至高境界,令人歎為觀止!寫下「三華」、「三人」及「三和」交織的進行曲。

很難用普通的詞匯去描繪這段和平時期兩岸關係的風起雲湧,在短短的半年,良性互動的交鋒聲此起彼落,和諧、和解與和平(三和)如音符般一一跳躍而 出,成為兩岸最熱烈的互動詞;伸延出的是人本、人道與人性面(三人)的中國,這一切都歸根於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以及中華文明(三華)鑄成的庇蔭。

熾熱的互動帶出的是長期穩定和平發展兩岸關係的前奏曲,讓人窺見邁向和平統一必經的考驗是什麼--圍繞著「三人」與「三和」的建構—畢竟和平與統一是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的。

何謂三華(人文):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華文明;三人:人本、人道、人性;及三和:和諧、和解、和平。

且讓我們在「三華」下的「三人」與「三和」各交叉點匯成的框架下探索中國未來變革之道:

人性中國(Humanness China):四川大地震震出中國人性的光輝,開始看到人性和平。人性的光輝起源於於人的天性沒有受到壓抑,在一個自由民主法治的國度,民眾的享有自由抒 發言論,進而發揮潛能的無限空間,在健全法律機制的保護下,找到人性在公民社會結構中受到鼓勵的空間與自由,人在各領域的潛能借助於社會的健全機制與秩 序,形成一個潤滑劑:人性與人權息息相關。

換句話說,中國社會需要進入一個現代版的「百家齊放,百鳥爭鳴」,超越意識形態的解放思想(借用廣東省書記汪洋的話:從思想解放至解放思想的心路 歷程)。恢復人的本性,解除所有壓抑人性,發揮「人本」潛能,唯有解放人性,生機勃勃的無限創意,創新、更新的潛能才能充分發揮。

可喜的是,近年來,在互聯網的日益滲透與普遍化,大陸網民的數目已增至2.2億,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網民社群」。大陸領導層也公開認同網絡 公民的發言權,並上網與網民聯繫。有人因而形容網絡世界是大陸最大的「反對黨」。儘管距離公民社會還是漫長的過程,網民社群的興起,對人性中國的建立總是 一個開頭。無論如何,這裡要強調的是「人性創造」。(小結:人性創造)

人道中國(Humanity China):人道(人權)在中華傳統傳承的精神中比比皆是,問題根源在於制度的建立、維護及強化,中國人自宋朝滅亡後延續的近千年的歷史悲情,主因之一 為歷代都無法建立一個民權、法治,維護人道(人權)的制度,在歷任人治主導的強權下,人道精神淪為紙上談兵,或只滿足士代夫形而上學的精神糧食,人道的價 值仍然有待一個萌芽比較有政治敏感的制度去建立;人道與人權可相提併論。這裡要強調的是「人道共存」。

然而,四川地震的啟發的確催化了中國社會對人道的重新認識,也讓人看到中國人性的光輝,不再是過去政治指令式的行動。這種「重返」人性流露的天 性,是多麼觸動人心(詳情請參閱上文「獨缺社會接口」)。可見人道與人性關係密切,唯要維護人性須由人道制度建立起來著手。換言之,人性(尊嚴)潛能的發 揮是建立在人道的基礎上。說穿了,人道與人性是因與果的關係。(小結:人道共存)

中華思維濃縮「中道」

人本中國(Humannature--China):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皇帝最輕。人本和諧,天人合一,悲天憫人(三者合成「中道」思 想);人與環境,大自然的關係,必須超越人與大自然競爭,適者生存,物擇天競的森林規則彰顯西方的標準必須加以隔切,不能任由弱內強食,雙贏或共嬴必須取 代「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競爭格局;地球有限的資源已無法承受人慾橫流的侵蝕,人們遲早都會被迫返回與萬物保持和諧,共存共生的原點(希望不是到了垂死 的邊緣才醒悟),無論是中華文明或西方文明對地球受到威脅的認知都是一致的,西方先進國在追求物質與無限物慾的發展過程中,已經歷了地球被破壞所付出的環 境與生態的慘重代價,顯示中國與其他根據西方發展經濟模式開發資源的發展中國家,都在步西方國家的後塵。你可以說它們身不由已,也可以說它們自願參加自由 市場競爭的經濟模式,所以必然會遵守其游戲規則。這種浪費資源,毫無節制大肆開伐地球表面與地下資源的活動持續至少了數百年。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如果不是因為大自然的反撲,包括全球氣溫暖化,溫室效應對人的生計與生活環境急速惡化而面對威脅,人類不可能會著急起來,尋求 對策。不過,個人與家庭,社會的「頓悟」,遠比政治家發表的政治宣言來得迫切與實際(美國作為一個泱泱大國拒簽署京都減低車輛排放一氧化炭的全球條約即是 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人本價值從草根灌輸培養做起,一個人文素質良好的大國國民,其政府必定是傚傚者,然而,下行上效到目前為止還是局部性的,或說理想,政治改革滯後 社會自我更新(self-renewal)在現行全球政治現實中,是普世皆有的現象(無論體制如何,世界各國的政治改革大多都是被迫出來的。以此觀之,好 壞政府的定義只是在適時改革,延後或遲來的改革之間下定義吧了!);一個具有人本價值的社會就是要檢討所有違反人本和諧的本質,所謂的本質即與大自然的共 存共生的原則。這裡要強調的是「人本和諧」,不只於人與人之間,人與萬物,環境之間的平衡與和諧乃人本和諧的義旨。

人本和諧在中國實際上是個有待打造的模式,如上所述,中國人的中道思想散發著誘人的和諧根本。筆者堅信,中國人是全球最愛好和諧和平的民族之一, 儒家學說充斥「和」的主張已不言而喻,過去30年的現代中國承繼了「和」的傳統價值,「和平崛起」、「和諧社會」的提倡,引經據典,對「和」精神的傳承, 相信沒有一個政府對做得比中國更透澈。過去8年儘管受到台灣民進黨台獨氣燄的持續挑撥,中國始終都堅持「以和為貴」的宗旨未被動搖(考驗過關)。鑑此,人 本價值提倡的積極「和」,可構成一個中國色彩未來模式的首要准則(小結:人本和諧)。

和平中國(Peaceoriented China):和平中國並不是一個理想,它是全人類生存的核心價值,沒有戰爭並不等於自然或消極和平,現 代文明的核心價值不只不與戰爭沾邊,而且必須深化和平的核心深植人心。如果人際無法建構和平的社會機制,提倡與培育推已置人的愛心,和平將是表面的。可見 和平必須在人的內心最深處紮根,最近的四川大地震的賑災與救災可被視為重新發現民族大愛的,突然間中國人在事隔30年的物質文明後,才「集體頓悟「自己雙 腳下蘊藏著滿滿的「大愛寶藏」。這裡我要引述中國禪宗六祖慧能的一句名言,「佛性(大愛)不外求,見性(內心)成佛」。兩岸的中國人必須重新發現老祖宗的 傅世經典,以現代人智慧與框架,以今釋古,耀古照今,取菁去蕪,而不是受到古人的社會的制約,跳不出自己思維框框的束縛,「妄自菲薄,怨天尤人」,喪失民 族的文化自信。

筆者不敢誇耀世界各文明中最優秀,不過,中華文明的確是散發著最熱衷與熱愛和平的氣質文明社會(所以西方主導的全球媒體非常關注中國大陸的集體思 維的一舉一動);明顯的,儒家學說中的「和而不同」,「同而不和」,「以和為貴」,「和氣生財」…的名言,正是反映儒家思想以「人和」為中心的入世思維。 (小結:和而不同)

和解中國(Spiritofareconciled China):兩岸必備全方位休兵和解,這是談論新文明的起點,沒有正式的和解(兩岸簽定和平協議,結束技術上的戰爭狀態),和平發展兩岸關係將豪無公信 力可言,六十年兩岸隔離的不應是民族文明與文化的臍帶,即使生活方式與價值差異因政制不同仍然存在,在一個共享文明與共有傳統文化的感召下,短暫的隔離經 過時間的磨合,必能重新癒合與縫合。簡而言之,兩岸背後的光圈是普照兩岸的5千年的文明!兩岸中國人不必為了和平發展兩岸關係休兵和解,而刻意向世界證明 什麼,因為古文明的智慧,正在照耀兩岸和平之路,使它心中有大愛而偉大。(小結:因愛和解)

和諧中國(Harmonized China):和諧比較針對人際,社會層面,是構成和平的基礎,人際社會欠缺和諧的氣氛,充斥訴諸武力的談話,動輒即說武力解放對方,人與人的關係還是有 欠和諧的基礎,反映兩岸社會的政治文明差距。此外,貧富之間,階層與階層的關係緊張,包括勞資,企業僱主與僱員之間,官民之間關係的不融洽,都是構成社會 不和諧的因素。社會和諧關係是要經營的,就好像個人的婚姻也是要用心與耐心經營的。兩岸社會要先有和諧的氣氛,才能達致和解,冰釋前嫌,要繼續成功經營和 諧,必須經歷許多考驗,過關斬將在所難免,整個國家才能邁向和平,才能經營互信,滋養互信。兩岸和諧的氣氛才能凝聚為社會風氣,儘管儒家強調和氣生財,不 過,長期而言,如何化解不和氣的根源,的確比維繫表面的和諧來的根本與雋永。所以社會必須勇於找出社會不和諧的根源,對症下藥。建立必備的機制,讓和諧建 立雋永基礎。

筆者所見,和解與和平不是主要的問題,最大的挑戰反而是和諧的維繫與經營(或說把它當做一社會運動妥善管理),因為長期社會與兩岸的根本和諧的維 繫,其結果然是和解(和解比較針對性,指兩岸正式結束敵對的休兵階段),與和解之後進入的和平格局。換言之,和諧穿梭和解,和平前後,它是三和之中動態最 強,最具挑戰性,社會意義最大,也是價值貫穿三和生態的動詞。

如果把三和比喻為一家大企業,和諧是貫穿整個企業的核心創價(即持續創造價值讓公司與時併進),一旦公司無法自我創造價值,業務即停滯不前,業績 持續滑落,虧損連連,關門大吉只是時間問題。「和解」宛如是股東鐵定志同道合,攜手創業的開始,和平是業績持續帶來盈利,實現股東價值,為終極不變的目 標。有人可能會問,不斷創造價值是什麼。說穿了,無他,即在原有建立的基礎上創新,這個創新維繫在「人」的價值,並非指硬體建設的成就(有競爭力的人力資 源就自然源自擁有一個啟發與能促進創新能力所需的環境與設備)。在原有基礎上創新,是指目標清晰,計劃周詳,不過手段靈活變通(避免一成不變,蕭規曹 隨),在執行過程中保持「人性」,「和氣生財」的道理淺顯,它延伸出的有機生態畢竟不是那麼簡單。和平(持續帶來業績盈利與業務增長)是終極目標。

換句話說,從生命終極的觀點,和諧不能歇腳,是一個日新又新的過程,不是消極靜態的,宛如河流般屬於不同層次與程度的動態,包括暗流的洞察(否則 就無生命可言),它生生息息,周而復始,「動」(指業務活動,發展與開發),「靜」(指觀察與周詳策劃)皆宜,就如企業生態不能一成不變。要維持企業的新 陳代謝,就應適時注入變數,確保它有保持應變的能力,保持彈性而不致思維僵化,結構癱瘓。不能把和諧(持續創價)當做一個一次過的目標,它是一個活生生, 有血有肉生活方式的運作。所以才周而復始,創價與潛能都無限;說穿了,除非兩岸社會能確認與認知和諧的真諦,把和諧(持續創價)深植心中,生活作業都與和 諧價值成為一體。內外裡表一致,最後進入統一框架,非和諧社會不可也!兩岸建構與共享和諧文化與價值,才是統一的竅門,為現代文明統一的不二法門。

動態的和諧社會與公民社會的形成息息相關,最近四川地震災難誘發各地的個人與企業群雲湧的賑濟潮,包括在賑災期間,多達20萬個人自動自發成為臨 時「義工」,不辭勞苦,在不同時段,湧到災場施援,出錢又出力;所謂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確是四川地震救援的真實貼切寫照,反映民族大愛精神,鑑 此,這裡讓人聯想到,大陸社會民間志願變身成為非政府組織(NGOs)的時機已相對成熟了!(小結:和諧人本)

若隱若現新文明露端倪?

和平發展兩岸關係到完成和平統一的基調,.方向明確,路向仍然處於摸索的階段,儘管尚未成形;不過,今年上半年兩岸的良性互動,建立互信共識的增 上緣,使人仿佛看到一個新文明的雛型,約莫窺見統一朦朧的輪廓,在民族凝聚力與文化向心力的強勁照明下,一股空前強大的正能量在捲席兩岸社會,從領導層, 上層新貴,至新崛起的中層階級,至素質參差不齊的網民群中彰顯出來。四川大地震幾乎全國各階層總動員,以不同的方式賑災施救,再再說明了一點,兩岸中國人 重新發現自己的文化價值觀原來是那麼渾厚,那麼偉大。悲天憫人,天人合一,民族大愛並非紙上清談,它是有血有肉的,傳統文化精神復活了(應該說重新被發現 了)!

這是30來大陸推行經濟改革,實行市場導向發展,「集體頓悟」機緣的成熟。(在中國人的渾厚的文化基因裡,因緣和合的成熟是借助外力催化為機緣,可解釋為民族「福慧具足」集體頓悟的初階。)

從兩岸良性互動的案例中,「三和」已是兩岸現狀的最貼切與真實的寫照。從三和的概念中,隱藏與隱喻著兩岸發展良性關係的點子,大陸當局近年推出和 諧社會,和諧外交,和諧亞洲(國際)的路線彰顯大陸局當深諳和諧的三昧,為國家與民族發展關係的基本制約,形成推動兩岸社會發展和平關係的明燈。

和解:兩岸能否休兵,前提是和諧關係的確定與建立,包括兩岸民間的互動聯繫交往,國民黨二度輪替掌政後,兩岸網民亦跟隨政治關係的改善而趨向良性 交流,要和解必先具備和諧條件。這種良性關係的凝聚將促成兩岸三通的順利落實及兩岸簽署和解協議,結束兩岸的對峙與技術上的戰爭格局。一旦兩岸擱置主權與 主體性的議題,簽署和約,正式結束敵對狀態,和平關係的發展即能接軌而上。不過,這不等於和平統一。只是強化兩岸和平的基礎與制定共處法則(必須重申,兩 岸和平共存共榮是一個理念,需要一個實體去修煉)。

至此,呼之卻出的是兩岸如何和平共存共榮(和平共存是胡錦濤提出的,回應馬英九提議的和平共榮,兩岸領袖持續取得共識與默契的基礎已具備!);在十六字箴言的引導下,中華民族沈積的智慧已看到古為今用的影子。

順序推演的三和(和諧貫穿和解和平前後)要有凝聚力,接下來兩岸的挑戰反而是如何維持兩岸和平共存共榮的情境,隱定兩岸政經,文化關係的發展,使 它得以在一個隱健的平台上循序穩進(筆者選擇循序「隱「進是,因為兩岸和平統一是一步一腳印,無捷徑可抄,每步都必須紮紮實實,環環相扣,步步為營),邁 向政治融合。

和平分為兩階段:兩岸落實和平應分為兩個階段推行,第一或中期階段旨在縮小兩岸社會政治人文差距,著眼在兩岸領袖所提出的和平共存共榮的社會層面,制定相關綱領,方針,策略及路線,確保在和諧隱定的氣氛中挺進。

筆者所見,兩岸面對和平統一目標最大的挑戰並非統一本身,而是在什麼基礎上紮紮實實,老老實實,去讓統一水到渠成;如虔誠行者般一步一腳印,探索 出一個應對兩岸實況,得以走完整個朝山路程的精神(筆者建議兩岸不妨參考苦行者的無我,以一顆謙卑與感恩的心,求道般完成民族統一之大義,卻勿犯下欲速而 不達的大忌。(猶記一位古德說過一句話,早上聞道,晚上死去也無憾!)

如上所言,兩岸走出的不只是民族大義,最重要的是以近乎求道者的大悲心,行者的大願,民族的大愛,以一顆包容,寬容的心去走出人類文明的新大陸。畢竟,這對民族對世界都是一個全新的旅程。

筆者曾建議設立一個稱為兩岸和平共存共榮的委員會,做為兩岸邁向和平統一終極目標的中期藍圖(路線圖),用意並非如某方面所擔心的主張走兩岸急 統,而是認為兩岸為了民族的福祉,團結,及復興的利益,有必要鉤勒出兩岸民族願景(願景需要路向圖),引導及讓兩岸民眾根據民族願景階段性導入大目標。

師法自然的原則引導,在「三華「的制約下,過去數年(胡連會算起)的兩岸良性互動帶出的正能量的系列詞彙,令人洞察兩岸和平之路並非那麼遙不可 及,因為兩岸良性互動建立的互信與共識的遣詞用字,昭示著兩岸的潛意識中已備有腹稿或洩露玄機,這就是搭建「心「的橋樑,增進必要的互信,只要發揮專注與 觀想,一個統一的景象與路向即湧現眼前,湊成一個拼圖。

「三華」,「三和」,「三人」構成的拼圖是耐人尋味的,可能是發人深思的,智性及絕對挑戰創意的游戲;誠邀心繫中華一統夢的中華兒女細細玩味,推 敲兩岸領袖的宏圖大志!請放心,他們絕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們需要的是全球中華兒女全心全意的祝福!讓他們義無反顧,心無旁鶩上路!(待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