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1, 2009

大陸有必要正視馬政府的兩岸關係特殊論概念

【2008年10月28日】
※逐段註解馬英九的兩岸關係特殊論的最新詮釋(括孤內為本小組的註解)

(中央社記者黃名璽台北二十四日電)總統馬英九今天接受中央社專訪指出,有關台灣地區與中國大陸地區的「兩區概念」,不是他發明的,而是前總統李登輝終止動員戡亂時期,改變了大陸定位,基於這樣的定位,兩岸只要相互不否認(1.是什麼?政治實體也!) 就好,兩會會談就是在此架構下進行。

總統強調,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2.以兩岸關係特殊論的台灣單邊詮釋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看待兩岸關係,中華民國當然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基於兩岸關係仍然未進入特殊論,因特殊論尚處於「概念上的兩區」。)「我接見任何人都是以民國總統身分接見,這不會改變」。

總統八月接受墨西哥太陽報訪問時表達,兩岸是一種特別的關係,但不是國與國的關係。總統接受中央社專訪時,具體論述所謂兩岸關係非國與國的關係,是「因為我們不承認大陸是一個國家」否則台灣與大陸怎麼會是國與國的關係呢?3. 要進入「兩區概念」的框架,大陸也必須與台灣達致政治上的共識,即兩岸在完成和平統一之前,接受擱置包括主權意識形態的爭議,或在形式上維護「共享主權, 共護主權,共同維護一個中國的國體」的象徵(註1),以符合兩岸的憲法皆不承認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中國國土上仍然還有另一國存在。)他指出,為什麼台灣不能承認大陸是一個國家?(4.在兩岸分屬兩區的概念下,兩岸都是構成國家的部份,有鑑於此,兩岸都不能單獨構成一個完整的國家)。因為有關主權的部分目前還無法解決,怎麼可能承認在自己的領土上還有另一個國家;儘管世界上已有一百七十一個國家承認大陸是一個國家,但台灣在憲法上、法律上沒有辦法承認。因此總統表示,台灣只能在事實上與大陸互動,「雙方不可能相互承認(5.為同一個民族國家),但是可以做到相互不否認」(6.為同一民族國家的政治實體)。
總統舉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即將來台為例指出,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六月到大陸去,與陳雲林進行第一次「江陳會」;這次陳雲林來台,重要的象徵意義就是「對等與尊嚴」。(7.這是台灣開啟在兩區概念下政治談判的前提吧:(註2))
總統表示,「兩區」概念不是他發明的,是李登輝任內宣佈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一方面讓中華民國憲政恢復常態,另一方面也改變了大陸定位。


馬總統指出,中共成立時是1949年十月一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台灣已宣佈進入動員戡亂時期,「中央人民政府就是我們要戡的亂」,那時把大陸看成叛亂集團。


他說,四十二年後宣佈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止臨時條款後,不再這樣看待大陸,「而是看成事實上對大陸有統治權的統治當局」(8.即政治實體),但台灣無法承認大陸是一個國家(9.因為台灣也是對等與尊嚴下的政治體實也!)所以才說不是國與國的關係。但台灣無法承認大陸是一個國家(10.如是觀之,如果台灣承認大陸是一個國家,這才是變相的「兩國論」了!)

總統表示,他理解兩岸做不到相互承認,因此他主張,雙方只要不否認就好。不論是江丙坤到大陸去談判、陳雲林來台協商,都是在這樣的架構下,「這樣是可以相容的、可以解決問題的」。這樣的定位,是目前時空環境下唯一能採取的,且歷史從1991年至今已有十七年。(11. 這一段騰出的空間的提示,才是馬英九政府給予兩岸共同推敲,琢磨,使兩岸在互不否認為政治體實下穩住陣腳,向前挺進,商議下一步怎麼走達到另一個共識,推 進互信,建立政治橋樑;如此,一旦政治橋樑建立,謀求簽署和平協議的的空間才會冒現。因為兩岸浪費蹉跎了17年,止於三通的格局必須被打破,否則兩岸關係 只能止於民對民,商對商。) 他說,在過程中,不是沒有出現其他說法,包括 1999 年「特殊國與國關係」、2002年「一邊一國」,但2003年十二月九日,美國總統布希接見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時說,「台灣有領導人企圖片面改變現狀」,顯示這兩種說法不但沒有強化台灣主權,反而影響台灣安全。(12.馬英九政府重提這一點,顯示台灣國民黨政府在馬英九的掌權下,實質反對任何要改變台灣現狀的企圖。)

本小組的評論:

相互不否認為中國的政治實體,或相互不否認為一個民族國家的政權。這兩者有些差別,前者比較直接與明確,後者比較文化,因為民族國家是根據 nation state 而來,政權regime為政府的別稱,是用在出現某些爭議的政府身上。本小組所見,兩岸政權理應把兩岸關係的未來方向定調在兩岸政治實體,而非同一民族國 家的兩個政權上,前者的概念比較清晰,後者應從同一民族(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下的前提下去具體化為「一個中國」加多了一個步驟(既然兩岸都認同「一 中」,那就不必引進中華民族的文化前提);如此,在於一個中國的範疇與規範下,和平協議,和平共存共榮,與最終和平統一的議題才能按步就班尋求解決方案。

按照馬英九的字面解釋,兩岸必須先進入兩岸關係特殊論的架構內,兩岸兩區論才能成為事實。否則兩岸只能保持現狀的關係。必須注意,現狀的關係並非 兩岸關係特殊論,也非兩岸兩區論(實際上現狀即一個中國上存在的兩個政治實體);皆因,沒有進入何來「特殊論」,何來「非國對國」關係,何來「非兩個中國 論」?

關鍵:在此刻的兩岸關係上,大陸理應對「以台灣為營運基地的中華民國政府「的上述在兩岸關係特殊論下的各論點概念,給予正式回應,或召開政治對 話,提出大陸的看法與論點。然而,根據本小組的觀察興分析,很明顯的,大陸在短期內,基於各項內外因素,包括在目下的全球金融與經濟海嘯的解決與拯救甚而 重組國際金融體系中,扮演吃重角色,相對而言,兩岸關係的的緊迫性相信已降低,因為它(台獨勢力)已在控制的安全範圍內,國民黨政府亦已拋出和平協議的建 議。兩岸敵對動武的可能性已幾乎降至零。

大陸如何回應馬英九的和平攻勢,相互不否認兩岸政治實體,或繼續保持緘默,現在是輪到台灣掌控發問權。馬英九兩個月內,連續三次向內外媒體放話, 可謂「猛攻」,反映馬英九政府已有先見之明: 一日和平協議未獲簽定,兩岸和平共存共榮的方向的門檻打不開,在國際與全球經濟形式日益嚴竣的格局下,兩岸關係的浮動,最終吃虧的是台灣,不是大陸;政治 橋樑一天未搭建,台灣的政經格局亦將飄浮不定。這才是馬英九政府民調每況愈下的源頭。

小結:馬英九政府基本上已完成一中各表:

*一中各表根據兩岸兩個政治實體的憲法行事,遵循一個中國原則,在中國的主權領土內並未詮釋出現另一個國家。

下來,請讀者循序進入本小組的中道分析:

馬英九堅持抱定一中各表原則,一中原則不違反中華民國的憲法,也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兩岸憲法都不容許中國國土出現另一個國家。(必須注 意,這是兩岸兩區論悠關一個中國的「匯合點「有待填滿的空間)。在以上原則及底線的引導下,請讀者有條不紊的去循序理解兩岸關係現階段的詮釋及推演:

一,在進入兩岸關係特殊架構之前,兩岸的所謂關係是「保持現狀」(現狀即是以上註解的政治實體);

二,在進入兩岸關係特殊架構後,兩岸的關係才是「關係特殊」,否則何來特殊前提?(特殊前提為兩岸都按照各自的憲法表述一中。大陸仍然有待明確認同一中各表,大陸應對一中各表,與台灣不吝交流,而非靜若寒蟬,讓馬英九自說自話,有違良性互動的共識?);

三,很多兩岸讀者包括一些所謂「評論」,無法跳脫思維的隔閡(barrier of thought )在與時併進下的情境(scenario)去了解兩岸關係,因為兩岸關係並非一成不變,它是屬於感性與理性兼具的人性價值的體現,不能以一廂情願硬崩崩去 了解一個多層次性,時進時退,時緩時速,進化式,充滿人性節拍的「關係」。它不可能一拍即合,並非簡單的二元論,灰色地帶充斥其間,任何的情境的醞釀都有 其因果。所以,筆者曾再三強調,兩岸需要很多空間,很多思維,很多概念的推敲與琢磨;

四,既然如此,既使馬英九說明兩岸關係特殊論並非他的發明,把它追塑到李登輝掌政時代的的概念,這也不影響兩岸關係特殊論的基礎,因為李登輝並非 天生的台獨,他只是掌政後期變節,化為一條變色龍。(離題一提,這可能也反映老李是「偽台獨」,台獨只是幌子),所以本小組認為,兩岸關係的演進其中充斥 著灰色地帶,可見一斑;

五,兩岸關係即使錯綜複雜,剪不斷,理還亂;只要跳脫選邊或靠邊站的感性傾向,改以理性梳理,配以中道,再以第三者的超然取角即能窺見一瓶混濁水 逐漸沈澱的原貌;然而,這顯然不是兩岸兩個政治實體的單邊角度所能辦到的。既使馬英九嘗試那麼做(接受兩家外媒訪問時),他也引來台灣綠營的無情的鞭撻 (這也說明馬英九此時選擇向本地媒體進一步闡述他仍然立足中華民國台灣的情懷。張銘清事件或多或少再次反映了馬英九保守的個性與謹慎的作風,牽動了他的神 經線,但願只是短暫影響了他的判斷的定力;

六 ,儘管兩岸關係與過去比較已改善了許多,特別是陳水扁掌政時代的緊張格局,馬英九顯然已認清一個無情的事實---- 兩岸關係仍然無法取得突破點----如果馬英九不幸只能執政四年;鑑此,他才提出「儘量在其剩餘的任期內與大陸簽署和平協議「的建議。最少使他可向歷史交 待----他沒有虛渡及有負中華民族所托----他反而有些慨嘆兩岸關係自1991年以來已蹉跎了漫長重要的17個年頭。換句話說,兩岸關係的進程只有在 牢抓和平協議簽定後,兩岸和平關係才能定調,塵埃才能落定,才能朝向和平共存共榮的方向挺進;
七,馬英九最後回歸本位,國民黨政府堅定了其謀求兩岸和平發展關係的立場,不會讓台灣領導人片面改變現狀的企圖得逞。這句話是說給大陸領導人與 民眾聽的。不過,他「務實地「重申在進入兩岸關係特殊的架構之前,馬英九要繼續保持現狀的基礎與決心,卻是說給台灣人聽的(馬英九重申維護台灣人本土利益 有情有義有理,台灣人夫復何求!?);

最後一點要寄給大陸參考,既然代表中華民的馬英九政府,不能承認大陸政府(否則會淪為「兩個中國論」);如此推論,大陸口口聲聲稱呼台灣領導人為 「地方領導人」;退一步說,那麼大陸領導人在兩岸關係特殊論的架構下,也不同樣是地區領導人嗎!這符合馬英九提出的對等,尊嚴的價值;更重要的是兩岸和平 統一的相關課題下,是屬於內政事務,這是兩岸對內達成的共識,主權,主體性,體制,及統一都是一個中國的內政(或許有人會問,對外如何,實質上,對外兩岸 不是已經在分享主權,分護主權了嗎?)。 如此觀之,唯有兩岸認同兩岸地區論,共屬一個中國,一個在政治上整合兩岸的匯合點才會出現;這就是巍巍的大中華體制(不一定是本小組所倡議的大中華共和國 體制)。

註1:外合內分的象徵,即把「中國主權」的爭議歸入中國內政事務,並暫時擱置之,對外才宣示主權。

註2.如果台灣有底牌,兩岸同意進入兩區論後,「對等與尊嚴」即是馬英九政府開啟政治談判的前提,換句話說,「兩區論」必須與「對等及尊嚴」化為一體,形成談判的守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