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21, 2010

習近平「四個同屬」延伸的啟示

「中評社快評」4月12日報導,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海南博鰲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0年會」會見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最高顧問錢復一行人時,提出兩岸「四個同屬」的概念。習近平大有延伸兩岸民族與國家認同的特徵,讓人從中窺見兩岸共同點不斷增加的數學推演之依據(詳情見筆者特區文章:「兩岸和平統一方程式找到數學推演依據?」)

習近平提出的「四個認同」,表面看起來,並無新意,深入探索則不然。所謂「聚同化異」的道理即在個中彰顯出來。

習近平深入淺出

習近平以文化(中華民族),經濟(中華民族經濟體),血緣(同屬一家人),以及政治(中國)的認同:反映的是這四個點行成線,線行成面,面行成體的三維空間演譯兩岸關係,個中道理可謂維妙維肖,不只符合科學數理的原理,也應證了中華民族的統合並非只是文化與政治上的需要,站在歷史制高點/前瞻性,這三維空間呼喚的是中華文明再造的使命。

三維空間帶出的常理可以想像與推算,到了四維就進入一個玄學的空間,並非一般顯學所能及者。筆者這幾年匯集多領域,多角度探索兩岸關係的特殊性,經過持續不斷的努力,剖析與聯想,發現兩岸的獨特性案例勢將匯集為一門學問,一門人類政治文明史上能啟發政治智慧與創新思維的案例。從文化啟後承先的視野,這可能是新舊文明碰撞再生的一個了不起的寶貴經驗。因為它已超越三維空間思維的框框。

可以預料,兩岸四維空間拓展,會讓社會/政治學與中國傳統智慧帶來不可限量的匯合,進而產生的新能量,間中,這兩股力量的匯合,將為兩岸的顯學與玄學之間的關係帶來新的詮釋,這可能就是四維空間演化的睿智,也與筆者演譯中道觀凸現的「冷智慧」帶出的創新,與兩岸「四個認同」思路不謀而合的因緣。

從各個角度詮釋呼之欲出的「兩岸學」,對於關懷兩岸和平與一統及中華民族復興的朋友,象徵著這是多角化時代的來臨;兩岸問題被引導人進入多元化的視角,未來的演化必定朝著這個方向挺進,兩岸的和平與最終的統一很大程度上將維繫於習近平所詮釋的多角空間的「四個認同」的延伸開來:使上述兩股力量的匯合,成為兩岸顯學與玄學綜合體的「新興學問」。

兩岸學關乎世界和平

鑑此,兩岸領導人的高瞻遠矚,不再只限於中華民族的「純內務」,領導人的視野與胸襟,與同樣重要的膽識,將影響世界和平與全球社會相對和諧的因子,經由兩岸的案例的成功變種,就好像變種抗體對付變體病毒一樣,與時併進;實際上,我們已經活在一個無疆界可言的全球村;兩岸的成功案例將深遠影響世界未來和平的模式。舉凡心懷世界和平,和諧社會如何塑造的朋友,都應關注兩岸關係的演變。

如果各界能跳脫即定框框,從中華民族的復興,繼而放眼天下為公的的一個文明的再造,探視筆者的論調,就不難發現習近平推崇的兩岸多角視覺,從三維躍進四維的空間鉤勒的數學玄學原理,就能體會兩岸不同體制如何和平共存共榮以致統一的模式,將是世界未來式的多元性與民主多元體制(包括中國特色民主)和平共存共榮,天人合一的楷模。這即是兩岸關係對全球的重大示範:一個成形中的「兩岸學」也就任重道遠了!

兩岸領導人如何演譯啟後承先再造文明的戴體,將是21世紀舉世矚目的大事。

文明斷層,龍擱淺灘!?

是誰拖累了中國文明落後美國百年?只要發揮政治意願,深化政改,文明斷層,並非絕路!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經濟學家趙曉在「鳳凰網•博鼇一席談」中表示,中國在精神文明方面與美國相差100年都不止。看了這篇報導,如一記「暮鼓晨鐘響起,召喚迷途的羔羊,速速回轉正道」。正所謂「文明斷層,龍擱淺灘,精神腐敗,展翅難飛」。

美國式的民主與文明度是否完美,並非關鍵,關鍵在於中國式的腐敗嚴不嚴重,只要瞧瞧暴發戶在酒家宴客,點了13道菜餚,只吃了三分之一,且杯盤狼籍的模樣就能猜出一二;另一個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最近參與籌備的某個高層次(不提活動名稱)的國際文化活動項目,參與籌備工作的一些大陸人表現專橫態度與作風,讓人久久難以釋懷,反映一個深層問題的現象:大國民風範的接軌在哪,中間踩空了!

其實,中國面對的腐敗有兩種,一類是物質腐敗,這可能是鄧小平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始料不及的後遺症,那種一朝發達,即揮霍無度,報復過去貧困的日子的失去平衡的心態,就讓人不敢恭維,就連在海外存活成長,遠離中華文明中心的我輩,亦自嘆不如。

這種現象能通過完整的道德教育,假以時日,寄望新生代可能起矯正作用;精神腐敗的問題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精神腐敗直透人心,直接與經濟蓬勃發展有關。一個人,一個團體,以至一個國家民族是否經得起物質文明的考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人,團體,民族國家的公信力,與價值觀所賦予的精神道德力量。人與國家在窮時,節操可能經得起考驗,因為如果你知道別人跟你一樣窮,你會堅持你的窮是正義。當你的生活開始好轉,甚至富裕起來,你的正義可能轉去維護經由你的權勢取得之財富。你與社會原本與你同樣貧窮的一群的距離是越來越遠。

中國有句老話:「患難見真情」,這句話只講對了一半,後面那半句,未必管用。因為當許多人經由你們的權勢取得財富時,你們就會形成社會的一股既得利益集團,很自然的,你們就會通過你們擁有的權勢設法去捍衛你們的利益,以防被外人「破壞」,與「入侵」,這就是筆者所說的物質文明腐敗的惡性循環。

其中最大的問題是這股勢力如雪球般越滾越大,因為他們(現在變成第三者)手操一定的社會優勢,加上法律存有很大的漏洞,或者法律的詮釋是掌權者說了就算。可以想像的惡性循環就這樣持續下去了。

這些人有精神文明嗎?他們全部都知道公正公義為何物。問題是如果他們連仲裁者的的角色與地位都包辦,或仲裁者也是他們的同類時,你能期望他們做什麼?到時「公道真的自在人心了」(受害者只有把痛苦埋在心內心)。

值得中國學者,當權者與全球關懷民主中國狀況的炎黃子孫關注探索導致文化斷層的因素如下:

●有必要配合政改,採取矯正措施,撥亂返正,使精神信仰重返社會,而非目前的流於形式上的信仰;民眾的精神信仰生活與權力應受到憲法條文闡明的保護。如此,貫徹憲法尊重信仰的自由,將能協助社會逐步重返建立精神文明,邁步建立和諧社會的正軌;

●黨政分開:本小組向來認為,黨不宜且不能大於國,胡錦濤本身曾講過,「政黨可來可去,沒有人能保證中共永遠執政。」國家民族永續;黨政分開並不影響現階段展開的黨內民主的進程,分開/區隔將能促使後繼的民主化政改,能在一個釐清黨國之分,比較健全的基礎上持續下去;

●整體來說,中國人的文明斷層是體制上衍生的現象,做為一個擁有5千年悠久文明史的「文明古國」,斷層的根源在於薪火相傳找不到一個傳承的戴體。如果說,新中國建立前30年,至到鄧小平的市場經濟改革啟動為止,是中國精神面貌遭遇的一個中空的階段也不為過;

●現行法律不彰:憲法的自由人權結社等條文脫離實踐社會:曾經讀過一位海外華人評論員評論中國的人權自由的文章。他說,中國公民的自由只存在於理論(Chinese citizens’ freedom exists only in theory),真是肺腑之言!

趙曉做為一位學術人員,勇敢發出的聲音,有獅子吼的姿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敢於獅子吼的人越來越多,斷層精神文明的醒覺就越來越快;筆者不認為,中國精神文明落後美國不止百年,因為這樣的說詞,符合中國人跨大其詞的慣例的作用;關鍵是中國掌權者何時覺悟他們虧欠老祖宗一個「認祖歸宗」的歷史性交待,正本清源,無論如何,這也是需要極大承擔的勇氣。

Friday, April 16, 2010

請聽聽,會講話的石頭”冷智慧”



我是一塊石頭,是一塊有智慧的石頭,雖然我很醜,但我很有智慧,而且似乎是中國人在修練的”冷智慧”。這就是中國人傳統智慧裡頭的睿智:”冷智慧”。運用得法,石頭能協助中華民族及早復興,奠定中華文明再造,使以西方文明為基石的普世價值,獲得一個更新與提升的機遇,悠悠數千年的古文明重現新的光輝,照古耀今,嵌入並強化現有的普世價值鏈,成功注入東方價值元素。


我外觀古拙,沈睡了漫長的兩千年,有些累了,感恩啟後承先的有心人,令我找到使命方向,精神為之抖擻,就是協助中華民族找回自己的個性,一個堅韌不拔,悲天憫人,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願景感召使命的承擔。


我在這裡義無反顧繼續沈睡,堅韌不拔地自我修煉,伺機以待,等待與期待有一天再次被挖掘,重見天日,牢牢嵌入中國人的精神價值,與日月爭輝。坦白說,這原本也是我該盡的天職,因為尋根究底,我畢竟是中國人優秀傳統的精隨所在,是中國人地道的智慧。


眼下,在神州大地的地面上,物質文明的發展在如火如荼進行著,精神文明的出發還是若隱若現,叫人擔心物質文明帶來的物慾享受與宏偉的建設的沈醉叫人沖昏了頭腦,傾向物質的發展,遲早會步向其他文明古國的後塵,不自覺讓精神文明繼續靠邊站,或只存在於理想宏偉的構思中:精神文明斷層現象會持續橫向嗎?我反問自己,也要問問關懷中華民族的朋友,以及有緣在空氣中見面的大陸朋友。


坦白說,從來就沒有看過人類的硬體與交通運輸建設那樣龐大與快速的國家,連美國專家也自嘆高速鐵路不如;在這片幅員又大,生機又多,且快的土地上,什麼高速鐵路的出現才是近年的事,只是短短幾年,如今已開始縱橫交錯各地。專家說,在15年內,縱橫大江南北,長城內外,蓋天鋪地的高速鐵路,將徹底改變中國全國的公共交通與運輸系統的面貌,至少四億中國人的”行”將通暢無阻,屆時縱橫東西南北,連貫大城小鎮,甚至連接偏遠鄉區的公共運輸與交通網絡帶來的便利,將使中國搖身一變成為真正四通八達的蜘蛛網絡交通大國,且是時速超越300公里的高鐵穿梭著8萬5千公里的路程,可以想像時空的距離大大被縮小。石頭堅信憑藉中國人經濟建設展現的”冷智慧”,硬體建設決不會是問題。


在短短的25年,從無到有,到全國通暢無阻;這也是中國創造的另一個奇跡,只是眾多的其中一個例子;如果說,這樣併命搞建設,簡直跟時間賽跑的國家,如此”入世”,在地球上的國家,如此”併命三郎”的民族,除了中華民族不敢有第二人想。


不是老黃賣瓜,自彈自誇,這無疑是中華文明精神凝聚力的另類演譯,也是中華傳統美德在物質文明的體現;新中國成立前30年來,全民皆窮,風餐露宿,水深火熱,繼而臥薪嘗膽,思維突破,開門造車,終於與世界的市場經濟體系接軌了。這樣的茅塞頓開,說白說,這是前30年的”折騰”,痛定思痛,換回來的代價!開竅了,為民生為本的版本也!


追憶往事,關懷中國與中華民族命運的海外華人亦歷歷猶新,茅塞頓開了30年,放眼神州大地,近千萬平方公里的疆土經濟建設,北至黑龍江,南至天涯海角的海南島,西至新疆的龐大疆域持續片片黃土飛揚的建設工地,讓人眼前一亮,中華民族崛起了!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果然,失落的前30年,在後30年的一片追趕與拚搏,全民與政府上下同心同德的感召下,中國已經變成”全球最大發展工地”,超越了外國輿論之前所稱的”世界工廠”:不禁撫心自問,我們成功彌補了30年的誤失嗎?


石頭深知,這樣褒貶相對地提問,會使許多人內心掙扎,也會使不少人,包括即得利益者不悅,石頭還是要把內心的話說出來:這裡帶出”石頭”期待著重見天日的那一天,這個民族前路面臨的兩個層面的特徵問題:物質與速度;精神文明的復興。


首先,物質與速度這兩樣東西,都是現今全球化樣樣講究效率與時間賽跑的特性,這兩樣東西並非壞事,前提是要與精神文明取得平衡,然而,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尤其是物質的開發與它帶來的物慾的享受,要恰到好處拿捏,正是很大的學問;不然,就讓我繼續安睡在地下,不必擾我清夢,不是更好嗎!?乾脆百萬年後化為金剛鑽!


下一個問題是文明斷層,即是文明復興的問題所繫:新中國成立前30年經歷的的精神文明斷層,剛剛過去的後30年帶出的問題是:後30年的精神文明有繼續斷層嗎?老實說,石頭這個局外者答不上,問問老百姓,誠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至少民間幾千年的精神信仰系統是否仍然完整?這也難怪,近年,隨著兩岸人民接觸與交流頻密,大陸人開始仰慕隔岸台灣保留與保護中華文化軟硬體的工作做得扎實,顯著。


其實,中國文明再造的特徵由速度主導也不言過其實。這是”冷智慧”經過一番抽絲剝繭,從四度空間探索中華文明的核心精神所歸納的一點心得;近年來,中國不惜把精神建設與價值的重建的優先秩序擺在物質建設後的第二位,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案例;世界上很難找到第二個國家的發展速度接近神州大地,因為集權制度賦予這種權力與龐大官僚執行上的效率(暫勿論這種效率與個人集團是否存有利益上掛鉤),加上中國人從來就是一個崇尚服從,君臣觀念忠孝意識特強的儒家思想的發祥地。


當一切都講究速度,務求硬體,有幾個人會歇歇腳,為了彌補物質太過太快發達引發的心靈的空虛,以及掩飾心中的不安,安靜下來與祖宗對對話,領會一下老祖宗的智慧。可能對於中國人來說,歇下腳去思考思考,也會被認為是浪費時間,在這個一切都講究速度的社會裡,這樣想已經是中國人的常態了,不是嗎?


再舉例,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甚至老遠曾經被喻為天涯海角的海南島的三亞,房價近年來都翻了幾翻。如果中國人好像某位奧巴馬陰謀論的作者所言,大家都把錢投入房地產炒作,就如幾年前股市一度過度投機炒作造成泡沫化,瀕臨崩盤一樣歷史就會重演。眼下,一波波的掙錢掙快錢的熱潮席捲,大家都熱衷於掙錢,老祖宗白活了,有人會睬你才怪,聽說,連”千年長嘆”的資深文化作家都已經發達了(投資前國營公司的股權,手上的持股新市價已超過千萬人民幣)。


”冷智慧”橫跨文明兩千年形塑而成;在世界上敢誇三個人類精神信仰體系能成功歷經時空的無情考驗,融為一體的精神文明,恐怕只有中士的儒釋道,只此一家,分號未來。


鄧小平”部份人先富起來”的政策已經奏效,一個有錢的政府,加上部份已經富起來的民眾,對中國肯定是好事一樁,接下來的可預見的好事包括通過政府的均富政策,讓其他人,尤其是工階與農民也加入富裕的行列。


再好的東西也要一個修練的道場,否則與”紙上談兵,畫餅充飢”沒有兩樣;說實在的,就算真的有一天我繼續沈睡,不受干擾,變成鑽石,我充其量也只是一顆鑽石, 一顆掛在暴發富太太們身上的首飾,甚至連同其他金銀首飾淪為一棵棵會走路的聖誕樹,我已經失去原定的社會意義的功能性了,如果是這樣,我寧願選擇長埋地下,永不翻身重現!


退一步想,或許我的擔憂是多餘的,三教融合的古文明智慧只是暫時被埋藏,有如長期飽受物質奇缺煎熬的人,在獲得物質充電後,恢復體質與精神狀況後,最重要的民族自信將接踵而來,即可強力延續原有的”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天性。


但願如此,石頭斗膽以一位宏法者的身份,探索這個前瞻性的民族問題,自詡大有杜甫”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心態,開始富裕起來的中國社會,想必不再需要”現代杜甫”那樣憂國憂民扮演自發的角色了吧!


祈願佛光加護中華民族,我的顧慮是多餘的!冷智慧萬歲!與日月共存,天地可歌。

Thursday, April 15, 2010

說句公道話

很少要評論台灣作者的所謂「論壇文章」,因為這些年來的觀察,發現許多台灣論壇的文章其實並非評論,而是漫罵,與咀咒沒有兩樣,可讀性超底;大都是一面倒的靠邊站與選邊站的討伐,簡直就是潑婦罵街。最近卻發現,一些似乎回歸正常的現象,其中一篇敢於講公道話的,就是作者釋道的評論。

筆者很欣賞他的評論的最後一段:「民進黨必須放棄台獨,而國民黨也必須公開主張統一,那是救台怎反怕被批賣台?如此,台灣的衝突及紛擾才能有個了結。」

台灣政壇被台獨派搞到烏煙瘴氣,眾人皆知這是李登輝與陳水扁的功勞。特別是李登輝1995年正式把兩國論搬上舞台,乖離了九二共識一中原則,自始,台灣與大陸的關係就陷入持續緊繃的階段,有如台灣早期的流行曲,東邊晴來西邊雨,晴時多雲偶陣雨,要不然就是天有不測的風雲,使台灣人每每活在戰爭與苟且偷安的陰影中。可能這就是造成台灣人偏安心態的反射。

其實,就如作者文中所說,現今台灣社會最欠缺的不是金錢,本錢,而是勇氣。特別是對主張統一的藍派與傾向統一的中間派,「勇氣」已經變成台灣社會的稀有美德。

在一片賣台的撕裂吶喊聲中,搖旗嗆聲的民進黨與綠營派,每每給人的印象都是佔盡上風。國民黨與藍營處於挨打的窘境。美國總統歐巴馬最近經講過一句至理名言:「只要是對的我一定會堅持,就算失去政權也再所不惜。」可惜,在台灣如此的原則已經沒有市場。

值得安慰的是,除了釋然,最近台灣出現一些開始發現良知,敢於講真話的媒體工作者,敢於站出來,無畏無私,抒發己見,協助把也是烏煙瘴氣的媒體板回正軌,儘管仍然杯水車薪,然而這確是一個好的開始。(寄望:原應公正不二的媒體工作者要繼續努力啊!)

歷史有待證明,台灣會否出現一個高瞻遠瞻的領袖?引領兩岸邁進一個和平主導的時代,彼岸高瞻遠瞻的領袖不是有跡可尋了嗎?在這個歷史交替,時代轉捩的關鍵時刻,這位領導人會是誰?台灣民眾心中應該有數!

四維的文化產業:書畫,音樂,雅石,創作




今年2月有幸受邀參與在吉隆坡舉行的「第一屆亞太文化產業成就提名展」的籌備工作。通過這項區域活動,筆者對何謂「文化產業」這個新興的領域有了深一層的認知。這項籌備緊湊,獲得中國政府與相關文化當局重視及鼎力支持,中國各機構與馬來西亞華團華商機構協辦,全球品牌聯盟總會主辦的活動,旨在認可本區域文化藝術家的貢獻;被視為中國文化藝術事業出走區域化的第一砲。

古人常說,「琴棋書畫」,把這些雅興提倡為中華藝術,陶冶性情,使文化穿梭於大小世界之間,成為溝通世界各民族之間的橋樑。或許,這就是中華文化融入世界的新任務。

筆者對藝術的愛好是屬於後期培養,早期家境清寒,畢業出來社會工作後,投入新聞事業,工作上接觸的潛移默化,對藝術的開竅屬漸悟,學習以真善美的角度,去發掘中華文化的淵遠流長,終有所悟:中華藝術離不開方塊字的詮釋。

近年開始把興緻擴大至兩岸關係,為了配合寫作上的需要,不期然的步上探索中華文化的內蘊與精神之旅。

身為一個寫作人,離不開文字工作,文字上的堆砌的功力,或說駕馭,窮了筆者國學薄弱的半輦子,中國文字是象形文字,這與世上大部份拼音文字大相逕庭,到了今天,筆者仍然未能自詡文字的駕馭達到隨心所欲的境地,中文的奧妙/艱澀即在此。

中文的語法非常自由,一位曾經受邀到報社向同事主講中文寫作常犯錯別字的中文講師,也承認這一點,語法自由,有時海闊天空,像自由飛翔的小鳥一樣,容易離群及失去方向。這就是中文的無垠自由的窘境,它可以揮灑自如,也可以深澀難馴。

方塊字:中華文化基石

筆者先入為主,選擇創作作為引導文化人進入狀況,原因很簡單,除了身為寫作人外,中文創作與中華文化血肉相連,主力還是方塊字的魅力。如果今天,方塊字不復存在,由羅馬拼音取代,「中華文化」已經不再是中華文化了。

此話怎說,中國當局一度跟隨潮流,以羅馬拼音取代方塊字,結果都不成功,只能止於簡體字。一個已有上下四,五千年歷史與功能性的文字,與一個民族文化的相連性,生活性,民族特性,甚至實用性,已經是千絲萬縷般剪不斷理還亂。

可能方塊字出於象形之美,抱著感性欣賞的角度去學,易懂難精,它依靠圖形與記憶,往往人的大腦比較容易記憶圖形圖象。如此觀之,方塊字並非,且已經脫離一般拼音文字系統的範圍,所以筆者有感,凡是能掌握方塊字的人,要開啟中華文化藝術之門,較不諳中文,以外文探索中華文化來得優勢。

筆者那麼議論,主因是以下所提及的書畫,音樂與雅石,都離不開方塊字的靈魂。

●音樂:這裡的音樂主要是指華樂,包括洞簫,二胡,以及古箏這三樣華樂都是筆者喜愛的。十多年前開始接觸到台灣第一胡溫金龍,以二胡演譯現代曲的方式與獨特的快板格調,簡直就是為老掉牙的二胡注入一股新的生命力;從此就一舉把二胡沈悶,單調,千篇一律的鳳陽花鼓的印象改觀:愛上二胡;古箏向來都喜歡,感覺是古箏曲子的演譯仍然很傳統。間中,好一段日子對華樂的喜愛出現空白,停滯了好多年;一直到兩年前,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驚艷洞簫,對於這個門外漢,原來華樂中居然有鐵塔尼號如此深邃的蘇格蘭笛子的身影,靈性般的呼喚,那麼哀怨,那麼深情。

天地人畫家:黃苗洋(附上畫家半身照與近作)

●書畫:畫風獨具一格,來自馬來西亞的「天地人」畫家黃苗洋,是引導筆者進入欣賞書畫殿堂的好友。這30年來,在他的潛移默化下,原本對繪畫藝術一竅不通的筆者,終於有機會體驗一圖勝千字真善美的意境,學會以另一個角度(圖象),跳脫慣於理性思考的藩籬,詮釋生命的美感,進入三維空間的體驗想像,釋放天馬行空無的能量。

筆者早年有幸結識到這位心懷天地的人文畫家,他的每一幅創作的出爐,都有讓人美夢成真的感覺。雖然是西洋畫派,可是卻在他的畫作中發現人性追求天人合一的宏願,他的畫筆透露一個赤子之心,對宇宙,大地母親的真摰關懷之情流露無遺。所以,他並非一般畫壇,收藏家,繪畫愛好者口中的環保畫家那麼簡單。

值得一提的是,黃苗洋在「第一屆亞太文化產業成就提名展」榮獲文化產業創意榮譽獎。

(引用台灣國家圖書館館長顧敏最近接受中評社專訪時所說的話,中華文明講「天人合一」,古時中國人已經考慮到人的生存與天地之間的關係,人與人的和諧只是天地人和諧的一部分,唯有天地人的和諧,社會才可能大和諧,這在西方文明是沒有的,這也是新的中華文明、兩岸可以共同推展的領域,讓整個地球降溫、減溫,了解人本為主、天地合一的地球大和諧。)

●雅石:發現雅石的愛,有時會愛不釋手,石頭不會講話,它卻是蘊含無比的生命力,每一塊雅石都是世上的人一樣那麼獨一無二。所以,每一塊雅石都是一個不能複製的大千世界裡面的小世界,等待著知音人去發掘共賞。這是三維立體感最強的層次。這些年來選擇性收藏雅石的經歷,讓筆者領教了米芾把玩雅石的迷戀,玩物喪志是什麼一回事!

筆者是個慣性邏輯思考,理性判斷的寫作人,往往下筆時要用理性衡量感性的抒發,把論述在佈局中交待清晰,以點子通過比喻推理闡明。這些日子以來,「親密」接獨藝術後,感性的一面才逐漸啟蒙,或許這就是理性分析,感性分享的收獲吧!

文字創作為電影,戲劇,甚至小說提供靈感的角本,也是人類文明的記錄,文字創作是人類文明最直接的集體回憶。

熱愛中華文化的朋友,如能以四維的空間,透過閒情意志去探索書畫,音樂,雅石與創作相互結合的中華藝術靈性之路,必能把一己對中華文化的執著昇華到精神的層次,循序漸進,日見功力,化整為零,體驗中華文明的深邃內蘊,將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西方學者曾說,創作/寫作如分娩,是痛苦與喜悅的合體;無論是文章射手,書畫家,或者作曲作詞家,都是殊途同歸,心靈的盛宴為重點,透過作品把生活的點滴心得與人分享更是更上層樓。

小結:當你在創作或參閱作者的思維,聽聽優雅的華樂,一手把玩/三維立體的雅石,同步進入畫中的世界,那種享受已經把你帶離物質依據,天人合一散發的自然力量之道與穿越空間的感覺合為一體,讓你發現與昇華至四維空間,屆時,四維空間就是你,你就是四維,彼此已經沒有差別。

四維超越時空限制

後記:兩岸關係的三維空間論,之前已發表(可參閱筆者特區文章:「兩岸和平統一方程式找到數學推演依據!?」),如果兩岸關係能進入四維空間,它將能發揮速度超越時空的絕佳優勢,所以它考驗卻是「速度」,這裡所謂的速度應是指兩岸在文化上的磨合的深廣度;文化上的認同為先,加上磨合,以達到重新整合,朝共同一致方向邁進;在中華民族的旗幟下,民間必定感受到文化整合的強大感染力,在一定的經濟認同的基礎上,文化,包括文化產業擔當的兩岸磨合的歷史性任務已是躍然紙上。

(分享:馬來西亞華人人數約有7百萬,佔總人口2千7百萬約25%,散佈馬來西亞3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的各個角落,可謂海外華人群體中文化凝聚力最強的海外華人。超過百年來,對民族文化的根忠貞不渝,成功保留並發揚了具有海外特色的中華文化。根據統計,高達98%的華人父母把子女送入華校就讀,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奠下穩固的基礎。華人文化,包括現已揚名世界的「廿四節鼓令」,以及已被編入國家文化的「樁腳舞獅」,即是馬來西亞華人熱愛民族文化的最有力的體現。這就是文化強大的政治凝聚力的見證!)

謹以此文獻給熱愛中華文化,心懷中華民族,在兩岸默默散播或即將加入這個大家庭成為民族大愛奉獻的「文化籽子」,你們準備好了嗎?

胡溫團隊穿越時空演譯「冷智慧」


本小組在數篇的兩岸評論中,曾大膽提出一個旨在點出中國人思維的內蘊重要元素,把這個思維的理性的一面發揚光大,或說最大化,以協助釐清常規智慧 (conventional wisdom)與萬紅叢中一點綠的「冷智慧」之間的落差,把它歸納入兩岸關係的框架,讓人看清在全球視野的大格局下,中華文明的再造,願景的憧憬,以致民族復興使命的全豹,鉤勒出一個能啟後的情境--一個尚待強化的「核心元素」的景象。

從深邃的文明結晶裡過濾尋覓中,這個核心元素--「冷智慧」--終於浮出水面;它如一道寒光,從窗外射入酷熱的仲夏,讓人感覺李白直瀉三千尺的清涼意,涼透心屝;這並非偶然的事,也是本小組這5年來集體深思與剖析兩岸剪不斷的萬縷血緣,情緣,情絲中抽絲剝縷,運用逆向與顛覆思考的收獲之一。它有如靈光一閃,瞬息間捕捉到的意境。

這道抖擻人心的「寒光」--智慧之光--輪迴穿梭兩千年的磨合與融化,繼而昇華,以平衡「熱血沸騰」的感性;把話說得老遠,民族復興/文明再造,並非世上所有的民族都有如此的機遇,誰是老祖宗話語權的代表? 必須受到尊重。

※ 兩岸修練道場

本小組在較早的一篇評論中提及兩岸關係為兩岸民族一個修練的道場(以求道者的心智拓荒兩岸關係--法門篇 ),兩岸領導人能以求道者的心智看待兩岸民族的和平與統一的過程,必能超越時空的限制,同登彼岸;冷智慧源自中道觀的修持,為中道觀的核心價值,也是中華文明近兩千年來的三教融合的精隨所在。它之所以稱為「冷」智慧,因為三教融為一體的人文精隨發放的強大磁場力量,融會並修復了中華文化先天過於感性的傾向;不僅汰蕪存精,聚同化異,且出世入世兼具,達到靈活變通的靈性,跳脫問題,超越意識形態,皆由「內心」開始。

換言之,在人文精神建設的哲理上,「萬紅叢中一點綠」的「平衡元素」,令人立於寧靜致遠的情操,對文化深邃的內蘊開展無窮的追求。這核心的一點,勢將由「綠」取代「紅」。(註1:這與中華文明蘊含的民族心理上的IQ 智商與EQ情商的平衡大有關連)。

這意味著,兩岸關係的和平以致統一的進程,已經昇華為先秦經歷兩千年來的三教結晶化成源遠流長的靈性探索,提供一個修行的竅門。

把兩岸民族的問題拉回今天,在兩岸關係邁進和平大格局的階段,如果兩岸的民族無法跳脫過去數百年積弱導致悲情的攪局,以重返老祖宗的智慧情境,擺脫各自意識形態的桎梏;兩岸的和平基礎不會開拓,兩岸的和平將是脆弱,與不堪一擊的。

兩岸領導人/從政者繼續從善如流,揮灑冷智慧展現的「寒光」,延續演譯千年亦古亦今的智慧,克隆再現古文明的光輝,在這日益複雜的全球化環境中,如法門寺出土佛陀舍利被發掘出來,重見天日般那麼輝古耀今!(註2:這就是出土舍利啟迪中華民族軟力量的重現吧!)

※ 擴大修練道場

有跡象顯示,兩岸修練重塑中的「冷智慧」,不再局限兩岸的道場,修練不再局限兩岸,它已擴散至中國外交領域;之前,海地大地震首次派出維和拯救部隊,以致最近中國主動邀請湄公河流域的東南亞國家,派遣專家前來視察瀾江上游興建水壩並非造成湄公河乾旱的原因,並高度重視派出副部長級代表團出席相關國家的峰會,商討如何解決水源問題;儘管與美國的關係最近出現多項爭拗,包括美國售武予台灣,美國國會施壓要人民幣的升值問題,及奧巴馬總統接見達賴等,都阻撓不到奧巴馬主動打電話與胡錦濤主席長談一小時,及胡錦濤大方應允訪美出席核武問題的峰會。(註3:可見大陸經由兩岸問題修持的日漸成熟所展現的智慧,理性,穩重已逐步擴大至的中國外交策略,並獲得奧巴馬總統的平等雙贏重視)

種種跡象讓人看到一個秉承中道觀,揮灑冷智慧,日趨熟稔,理性的中國,在世人的眼簾中形塑著;這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是,心懷中華民族的全球炎黃子孫,將以無比期待的心境迎接一個持續熟稔,穩重,睿智的中國的形塑,不僅繼續坐鎮把關兩岸的和平格局,把這種持續修練的以和為貴,天人合一,悲天憫人,亦傳統又不失普世,重返人性光輝的東方價值鏈,不弗遠近,傳播開來。

後記:套用一位網友閱讀「馬克吐溫的智慧」幽默著作後,以一個比較輕鬆的語調,把冷智慧比喻為西方的幽默;他說,幽默是知识、文明、智慧的升华,绝不是「瞎贫」。這樣的比喻正好反映了人性溫馨的一面,值得褒揚一番。

分享:想要體驗中華文明深邃的淵源流長,筆者建議讀者在夜籟人靜時安心聆聽深邃的洞簫樂曲,尤其是「平湖秋月」,「碧河流泉」,及「佛上殿」,必有一番靈性的體會。

開竅,超越,及轉型之間

這三字代表三個文化。

「開竅」一百份比是中華文化,道地的道家術語,中華文化的專用名詞;「超越」不屬於中華文化,它是洋味十足的泊來品;「轉型」比較中性,兩者兼有之。

新春期間在家看電視,看了一部大陸片,體材有關射箭與舞蹈。一位舞蹈教練考核了兩位舞者的舞技,讚賞其中一位,評語是從模仿中舞出自己,舞出生命的激情。另一位只是一名模仿者,因為他還沒有開竅。

就是那麼簡單,她一語道出中華文化遣詞用字的竅門,因為她深知開竅與用功是兩回事。開竅這個專用名詞,在英文沒有相等的翻譯,最接近的翻譯是 awakening,比較正統的可用enlightenment。我本身比較喜歡a strike of lightning。因為它立體感十足。

這就是中文的奧妙,它可以是電光一擊,擦出火花,它也可以是,禪宗的頓悟。

開竅可以是指個人,在某些格局與框架內,也可以形容一個民族與國家。變成政治用語。

如此觀之,如果有人問我,中國作為一個民族,開竅了嗎?這樣的提問,可圈可點,因為一個民族或國家,不可能集體開竅,事因開竅非常個人,然而,這樣的問題,放在中國這個國家的體制去考量, 放在一個政治格局去斟酌,可能會讓人另有一番體會與觀想景象。

「超越」(to surpass/beyond)比較麻煩,因為一般中文用語的常規理解,相對的用語比較二元,對立的理解性較強,不是對就是錯,不是黑就是白,黑白分明,不是朋友就是敵人,觀念多麼清楚;「超越」就打破這種二元論的藩籬,不斷超越自我,不在黑白,所以,超越有永無止境的含意。

「超越」這個字之不屬於中華文化因為它敵友不分,黑白混雜,屬於灰色地帶的中性,亦敵亦友,欠缺正義感,不站在正義的一方進行批判。超越最大的優勢在於包容兼有,無中生有,創意超前,具有啟後才有資格承先的涵意。

「轉型」(to transform)非專屬中華文化,也非泊來品,它是兩個文化的橋樑,中道十足,溝通樞紐。現在世界各國,包括中國與筆者來自的馬來西亞也在談論如何使國家經濟轉型。轉型頗有經濟專用味道;筆者反而覺得,經濟可以轉型,只有經濟轉型,行嗎?只有經濟的轉型,沒有政治陪伴文化的轉型做為後盾,這種非整體的轉型成嗎?會持久嗎?

這三個文化之間能貫通並接軌嗎?找到共同價值的一線牽嗎?我在問自己,也在問關心中國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