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1, 2009

兩個政治實體的整合體--迎接「大中華共和國」(下)

【2008年9月28日】

隨著馬英九推出「地區論」,根據兩岸平等觀(台灣所說的「對等觀」),此岸在台的政府與在大陸的政府已是「等量齊觀」,或者套用馬英九之前的一句話: 兩岸「齊頭並進」的平台已建起,諒馬英九政府已做好準備,與大陸展開政治對話及談判「一個中國」為何物也; 由此伸延導讀,既然兩岸對話為內務,意識形態的主權課題被擱置兩旁,是順理成章的事,或說主權的問題並不存在也! (難道地區跟地區對話也要扯進主權嗎?)

由此觀之,意識形態的主權擺兩旁,兩岸的政治對話已是箭在弓上。

馬英九推出的兩岸關係特殊論已把兩岸關係的和平進程鉤勒出一個收窄範圍,他的出擊很大程度上顯示此岸的「中華民國在台灣」至少在輿論與造勢上拋磚 引玉,以驗收九二共識的一中各自表是否說了算數,求證一中各表的「虛實」,是一廂情願?還是兩情相悅!(退一步說,基於「師法自然,重返現實」的法則,大 陸對「兩岸皆為政治實體」的認同,亦為兩岸謀求和解的起步。)

這一點對此岸政府關鍵所在,基於兩岸皆未敲定一個中國的體制(沒有體制前提的「一中」與中華民族的認同一致),固然擁有推敲,琢磨「一中」的自由,再再符合「存異求同」,「共謀雙贏」的箴言精神。

※ 考驗大陸回應

馬英九的地區論,尚待大陸在政策層面上作出回應。如何回應關乎大陸對一中各表的正式承認與否。也關乎兩岸和平關係進程是否準備回到兩個政治實體的 平等關係上(或台灣堅持的對等觀);這可能是考驗大陸對兩岸關係要從什麼基礎談起,以及大陸能否如十六字箴言所說的擱置主權的爭議,說到做到 (近日大陸外交部長楊潔箎表明對外必須宣示主權)。

所以,筆者認為大陸領導層遲遲未做出正式的回應,應是非常審慎處理。這個關節將影響兩岸未來的協議與和解談判的基礎,方向與兩岸未來和平統一的框架;可謂事關重大,非比尋常 (顯然馬英九推出「地區論」後,在策略與聲勢上已「將」住大陸)。

(提示: 大陸如果「驗明正身」馬英九的地區論正確無誤,大陸就必須詮釋緊接下來的一個臨界點-- 一中為何物--至此,大陸的一中各表底牌即無所遁形。相信這正是大陸不願被迫入牆角,處於被動的認同一中各表原則。一旦大陸能跳脫臨界點的困擾,取得雙方 的共識,不急於詮釋「一中」,即能迴避憲制問題,亦能製造條件與營造有利氣氛增進兩岸互信的基礎,利惠兩岸和平關係的發展,可謂一箭雙鵰也! 充裕的時間與利好互信的氣氛,為最佳謀事的增上緣。)

話說回頭,馬英九的兩岸關係特殊論的政治涵意非常深遠,可能在一個短時期內,大陸在突破意識形態的環節上會被馬英九「卡住」了;如此將有助於馬英 九在現階段把持一些主導性,以退為進,緩兵為上。因為以馬英九的個性與作風,他不可能那麼快即「轉性」英勇起來。除非他的智庫獻計影響了他的兩岸政策的方 向。

如今,馬英九已拋出非兩國,非兩中的「兩岸關係特殊論」,暫時他應該不會再出招,除非大陸正式回應接招,在短期內,兩岸關係特殊論將繼續停留在此 造勢階段;輿論,學術論壇也要一段時間去消化、研究,與深入分析,詮釋一番。如果馬英九止於詮釋兩岸為「政治實體的非兩國,非兩中的兩岸關係特殊論」,可 是出人意表的他把兩岸的政治實體進一步詮釋為「地區」。這與大陸的「一中」的主張簡直就是同出一轍,只欠兩岸都止於沒有詮釋「一中」的內涵。否則,理論 上,兩岸統一已找到共同價值(共屬一個民族國家及地區)的底線,達到「存異求同」的箴言。可見一旦大陸回應台灣,大陸的底線即一覽無遺!(this is a catch!)。

所以,馬英九的這記連環三節棍,入肉很深,連消帶打,看準時勢,趁機而挺,奠定了馬英九未來啟動政治談判的主導性,這粒球已經踢到大陸守門的腳下。

表面上,馬英九完全附和了大陸向來主張的地區論(不過大陸並未自稱亦是地區關係的主張),暗地裡,他的盤算離不開復興以台灣為基地的中華民國主體性 (單邊論或直接了當的一中各表) 。

有鑑於此,最終兩岸還會是返回兩個政治實體的平等關係的眼節上,即根據兩個政治實體的基礎,兩岸才能承認彼此為一個中國的地區;只要大陸能擺脫其 緊握的主體性的意識形態,交換上述馬英九所放眼的台灣主體性,這一心態的扭轉,「乾坤」即展現在眼前—一條康壯的民族和解之道已為兩岸敞開;一個邁向認祖 歸宗,在文化上同屬一個中華民族的最大公約數的民族國家,不是已展現在你我眼前嗎?問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尚待正視馬英九發出這個強烈的信息—把主權,與主 體性的意識形態擱置兩旁,整頭併進走中間,共謀民族和平統一之法則。

如此推論,兩岸心態真誠,手法務實,最後還是會返回兩個政治實體平等觀的主軸上。換言之,唯有採納地位平等的伙伴價值觀,兩岸才能找到一個符合民 主,共和,中道的雙合體;而尊重兩岸兩個政治實體的重訪現實(revisiting reality)的基礎,並認同與接受兩體一國的實況,兩岸才能找到平等,互相尊重的談判平台。離棄了兩個政治實體,就好像是沒有根的浮萍,永遠都找不到 歸宿。

※ 進入政治協商階段

隨著馬英九地區論的推出,兩岸已具備共識進入框架,談判一中各表下的一中是什麼。這一點非常重要,唯有雙方找到一個一中各表的共同載體,兩岸的政 治實體才有望融合或整合成為一個「雙載體」。本小組的倡議是呼之即出的「大中華共和國」的「雙載體」--政治意願整合在先,實質融合在後--大中華共和國 中介體也!

從此觀點而論,馬英九首次根據九 二 共識的唯一共識「一中各表」,表述出的兩岸「特殊關係」論 「與大陸的行動表述(以地區看待台灣),沒有什麼兩樣;只欠雙方在檯面上(兩岸正式協商和談) 提出。

為了全球中華民族的福祉與兩岸的和平進程,本小組在此提出建議,兩岸最高領導 召開象徵式兩岸高峰倡議(symbolic Cross Straits Summit) ,以開啟兩岸的正式協商,展現政治和解的善意,及展現兩岸簽約結束仍然在技術上處於敵對狀態的決心。

或;

在香港召開解禁的政治對話,把和平發展兩岸關係列入唯一的政治議程;如果為了化解中日宿敵,大陸領導人都可有「融冰與破冰之旅」,同文同種的中華民族何時會在海峽兩岸開展政治破冰及融冰之歷史性會談!

顯然不懼預料中深綠勢力與「偽」本土意識派的口誅筆伐圍攻,膽敢提出「兩岸地區論」的馬英九,重拳出擊「練身」詮釋兩岸關係非兩國,非兩中,再進 一步跨過障礙欄,從兩個政治實體到「地區對地區」的演譯,令人對馬英九的後續充滿期待,儘管前路荊棘滿佈,馬英九做為中華民國的最高領導人展現的勇氣與膽 識已初露頭角,現在是考驗他的睿智, 及輪到十六字箴言展現公信力的時候。

做為中華民族海外的一分子,馬英九一口氣果敢的跨過高低欄,這種英勇令人不得不另眼相看,「日久見人心」相信不是問題,真正的考驗還是「路遙知馬力」;歷史,只有青史將是最佳的見證人! 堅信全球15億海內外華人與馬英九的「和平使命「的征發同在。

後記: 兩岸領袖今年上半年建立的兩對十六字箴言的價值,仿佛言猶在耳,重溫一下也無妨:

●胡錦濤:「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5月「連胡會」

●蕭萬長:「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3月「胡蕭會」

在推動兩岸關係向前挺進,持續「建立良性互動與累積互信「的過程中,兩對箴言已形成兩岸關係的精神指導,最終能否把箴言價值化為執行力 (power of execution),它考驗與印證的正是兩岸領導人的睿智,功力與政治意願,為了全球15億中華民族的大義,無畏無私,超越政治,政體,主體與主權的意 識形態的左右,排除萬難,齊心協力,去完成江山一統大業;而非止於紙上談兵,隔岸互相觀望,各得其「爽」。這個歷史功過的問題,只能留待後人去定論。

一點感言: 至此,全球15億華人應可觀想一個「新中國」的誕生;這個新中國即是大中華共和國,一個包容「兩個中華政治實體」,具有超凡與卓越民族大愛思維價值體系的來臨。讓我們萬眾拭目以待: 一個思維的改變即將改變一個民族的共同命運!

全文完

●編按:本文原標題為:

獻給普天下心懷中華民族的兒女:

兩個政治實體的整合體--大中華共和國--呼之即出! (下)

完成一中各表後,下一步是什麼 (what’s next)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