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1, 2009

一中各表取代一中原則?統一和談前提性被撤除了嗎?

【2008年4月21日】
春江水暖鴨先知?喜見大陸資深評論員與學者持續傳來轉向「中立」放下「包袱」,高度正面評價胡蕭博鰲會面的演變,與兩岸領導人近日的積極良性互動一起解讀後,讓人看到兩岸政治由解凍邁進融冰的格局。

首先最積極的演變當然是來自日前博鰲亞洲論壇的「胡蕭會」。根據國台辦16日發表的聲明澄清,這項被形容為60年最高規格的兩岸領袖會面的內容只 提九二共識,隻字未提「一中」原則與「一國兩制」。如果正確詮釋,這該是自胡錦濤3月初對黨內發表兩岸「平等論」;3月與美國布希總統電話交談提及「九二 共識」的「一中各表」以來,兩岸關係在短短2個月內的另一個重要良性發展。

一個重大課題,一個關乎中華民族未來共同福祉的解決之道,領導人之間的默契非常吃重,默契是屬於「人性」,「以人為本」的專利,建立在共同價值, 以平等,互相尊重,存異求同,協商與協作達成雙贏的基礎,欠缺其一,都會對和解和談形成拉後腿的無形阻力。換句話說,實際上,「博鰲精神」反映兩岸領導已 開始切入九二共識精神的「皮層」(落實有待時限考驗),建立人本默契。人與人之間的默契所生起的化學作用,在重啟九二共識方面起碼對和解和談產生「人和」 的作用,這可從兩岸領導人近月來的積極互動得到佐證,這種帶動所產生的良好感覺(feeling good sentiment)必須設法維持,使後續的各項接觸努力繼續散發「博鰲精神」釋出友善與良好氣氛。假以時日,在營造和解,邁向和平,種下「三和」(和 解,和平,和諧)的融洽因子,博鰲因此名留歷史,先聲奪人。

若隱若現解讀

在若隱若現中嘗試解讀九二共識由一中原則「下放」至「一中各表」隻字不提原先的「一中」:

一中各表出現中性,彈性與商討性的空間正中切入兩體一國的框架。如果「一中各表」被認可,那麼「各表」即相等承認兩岸政治實體,唯有各表被接受 後,「兩體」才會浮出水面,連繫著兩體的是「一國」,兩體仿佛是一對連體嬰,彼此相依為命,禍福興衰與共,甚至生死相連。套用現代mix & match的用語,從垂直面而論,這種先天性的關係導入續而完成大結合(the great fusion)後,將進化為一個全新的實體,不再分你我。

從橫切面探索,如果一中各表為前提,進入狀況的約制已非一中,而是一國的框架,如此,有賴兩個政治實體服膺及在普世價值的引導,攜手共塑一個統一 團結的中華民族政治實體,當然是一個屬於主權領土完整,不可侵犯的中華國家(類似本小組倡議「大中華共和國─Republic of Greater China」(國體))。這個新政治實體為一個漸進式,中介性,涵概性,以結合性產生的共同體實。中華民族在建立終極國體的過程中勢必產生不可多得的創造 性空間;該前瞻性空間義意非同小可,對創意的開拓與往後民族競爭力的升華具有深遠且質量無法估計的影響;對此,兩岸甚至普天下關懷中華統和平統一與團結的 中華兒女,都應感到雀躍萬分,整個過程彰顯上行下效,下行上效,周而復始的良性循環—一個中華版的民間力量即告誕生。

如果基層民眾,得以在政策護航下受激勵繼續參與全民運動,共同塑造民族的命運,在某種程度與義意上,它本身已是塑造具有中華文化傳統價值色彩的進 程。回顧歷史,在中華大地這塊歷經滄桑的土地上,被統治了幾千年的百姓,民意從未曾有過如此受尊重,享有如此平權的榮耀,參與國家統一的塑造浩大工程!

目前要正面評價和平統一之路,尚須仰賴兩岸領導層協作,義無反顧努力不懈謀求雙贏方案,奉行共同價值觀才能看到前景,然而民眾的參與,學者專家的 獻計,心懷民族統一大義,超越偏頗與意識形態的利益與爭議,萬法歸宗,百川納海,如此一個歷史性的全民運動,勢將在中華大地上推波助瀾,此起彼落,前呼後 應,前仆後繼,把中華特色的精神化為實質的政治力量。

一中各表:令人釋懷的是在博鰲記者會上,中方官員(國台辦)16日澄清胡蕭會並未提及一國兩制與一中原則,兩者一起解讀,兩岸的和解與和談已經鋪 平了其中一段前路,在路上若隱若現的絆腳石似乎已清除!基於此,九二共識已還原到一中各表,超越一中的概念,似乎反映兩岸領導人已洞悉和解的三昧,不再受 到概念性絆腳,成功從意識形態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台獨潛伏隱憂

話說回頭,在樂觀聲中必有隱憂,在一片順流中「台獨」為可預見的大小逆流。為了達到抑制台獨勢力的死灰復燃,啟動積極和解,營造和諧氣氛的努力必 須具有一定的時效性,以全面搭上台灣政權替代所帶來的歷史契機;一個沒有設定時效性的協作了無意義,欠缺誠意與不具約束性,與一份沒有設定時限性的契約同 樣無效,形容虛設。無異過期藥物。綜觀過去數月兩岸關係進展的格調令人鼓舞,唯一可大可小的逆流來自處於療傷期的「台獨」。在台灣總統選舉中把票投給民進 黨候選人的選民超過三分之一(36%),它仍然是一股未完全滅盡的「死灰」。馬英九曾預預測,如果他無法把握未來的三年交出成績,向支持他的選民交待兩岸 關係擔綱的經濟民生,難保民進黨會東山再起,趁機炒熱「台獨牌」使台獨起死回生;屆時,整個經濟統一牌走調,這股逆流而上的潛伏性實不可小覷。民主社會 裡,民主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沒有人可以指令民意,這是民主博奕的基本規則。

總括言之,兩岸和解和談,以回歸九二共識精神為基礎,並由一中前提「讓路」給一中各表,這項前瞻性,開放性的認可,對往後超越經濟人流,物流,與 資金流的三通後續的政治主導談判具有深遠的影響;全面三通後,兩岸任督二脈已經打通,全身氣血已通暢無阻,發號施令的中樞系統只待腦部接受自發性指令(也 可解讀為下行上效)。換言之,一旦全面落實三通,屆時民眾企業面已水乳交融萬事俱備,只待東風了。

儘管若隱若現,從表象來診斷,重返九二共識基礎,實為「一中」退居後座,由「一中各表」接過駕駛盤?座車實為「一國」,似乎是兩岸領導的隱性默契 (implicit understanding)的詔示。如此的默契較胡蕭會之前的表面或總括默契(general understanding)已提升至具象性,儘管尚未進入約束性階段。有一點可以肯定,至今為止,九二共識只剩一中各表,即乾淨又俐落!

且讓我們重溫在短短2個月內,中共3次釋放善意的日誌紀實:
3月4日:胡錦濤向中共黨內講話,首次提及和解和談以「平等觀」對待兩岸關係;
3月26日胡錦濤與布希通電,提及九二共識「一中各表」;
4月14日胡錦濤與蕭萬長會完全不提「一中」或「一國兩制」前提。

兩岸關係即將進入創造性的空間,意味著「參與性」民意的塑造進入兩岸關係的視野!本小組要與普天下心懷中華民族大義的兒女一併寄予無限的祝福與期待。

最後要提出一個挑戰思維的問題:統一和談設定的前提撤除了嗎?
(後記一點感想:不知蕭萬長在博鰲會面時提出的十六字箴言「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是因緣成熟如實兌現?還是胡錦濤有先見之 明,持續高瞻遠矚,認清兩個政治實體併存近60年的客觀事實,促成契機浮現?無論如何,兩者都不愧是好事,且是邁向更多好事的第一步;胸襟開敞,視野高 瞻,好辦事也!且讓和諧,善意,良性,正面的能量繼續充斥兩岸,把兩岸良性互動的伙伴平等觀帶上可持續的平台,向改造我中華民族的政治基因挺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