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25, 2009

兩岸空窗期之8/紅利篇/是設立兩岸事務小組時機?

兩岸關係經過兩年來的積極溝通,建立基本互信,諒解協商的三通,經濟,航運,金融協商非政治的橋樑後,顯然已進入一個沈澱期。

這個沈澱期會維持多久,依目前的情況難以預料,因為目前兩岸的共識是遵循「先易後難」,「先經後政」,至於政治問題仍然難以越過雷池半步;換句話說,政治關係仍是在原地踏步﹕沒有建樹可言。

兩會(海協會,海基會),這兩個民間組織扮演白手套的角色,協助兩岸達致九項協議與一項備忘錄,自認已功德圓滿﹕下來是要考驗兩岸如何通過兩岸國共論壇(或提升為「兩岸海峽論壇」,容納其他政黨參與)﹕在兩岸欠缺一個直接溝通協商的橋樑下,這對國共論壇也好,兩岸海峽論壇也好,都是一個直接的挑戰。

馬英九兼任國民黨主席後,兩岸的政治關係會陷入一個膠著的狀態,還是取得一個突破一點的機遇,還是個未知數;兩岸錯綜複雜的關係由此檢討出一個「墟」﹕這個「墟」字令人難以預見往後的3至5年變數,主因為突破政治屏障兩岸仍然無法取得政治共識:這個共識圍繞在兩岸的大陸堅持的「一國(中)」底線與台灣堅持對政治實體的承認。

根據兩岸關係的演進,過去兩年為兩岸最「夯」的時期,非政治的經濟與民間關係搞得有聲有色,兩會打下的「十全十美」協議與備忘錄,已是兩個民間組織盡了最大的努力,緊接下來是擔綱兩岸溝通的是回歸主體性的政府機構。

然而,在馬英九兼任國民黨主席後,兩岸國共(海峽論壇)似乎出現難以兼顧之憂。一方面,是基於兩岸政府至今尚無法建立直接溝通,互通資訊的橋樑 (特別是高層的互通),達賴刺麻訪台即突出了兩岸處理兩岸事務的真空地帶。因為達賴訪台非兩會民間組織可處理,也不輪到兩會插手。問題來了,一個仍然解缺直接溝通,互通資訊的兩岸政府,在現階段要依據怎樣的管道,去保持政府資訊傳達,確保往後任何這類影響兩岸關係的事務,不致於橫空飛來,擾亂兩岸秩序!

即使國共論壇提升至海峽兩岸論壇,這個機制如何發揮其應有效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論壇屬於學術性,參考性質,並非決策的制定,與執行決策的政府部門,亦不應如兩會那那麼,去擔當另一個「白手套」,代辦互通與傳達政府資訊的管道。(除非國共兩黨能協議在短期內舉行國共胡馬黨魁峰會,正式建立「以黨領政」的高層管道。不過,按目前的政治關係演變,這個可能性不高。)

※ 合乎內化兩岸關係機制

如果兩岸政府能理性務實看清及處理這個真空地帶,勇於跨出直視現實的第一步,設立一個「內化兩岸特殊關係」機制下的兩岸事務小組(由各自政府授權)。兩岸的政治關係的處理手法可能會一個難得的契機;根據瞭解,台灣政府不久前已靜悄悄成立了一個顯然依據「內化」軌跡行事的「兩岸事務小組」,直接向行政院報告,並由陸委會協調。

※ 兩岸小組呼之欲出

鑑此,本小組認為,一個依據兩岸「特殊關係」共識,由兩岸政府各立的兩岸事務小組,已是呼之欲出。這樣的小組不只符合內化兩岸關係的演進,也得以在一個務實,前進的框架內,讓關係兩岸的事務,得到一個不涉及外交/國際事務,讓兩岸主體性的爭議繞道而行的方法,避開觸及「一中」與「政治實體」的兩岸紅線,確確實實反映兩岸政府的理性與務實的態度與手法。

建議中的兩岸事務小組,將是兩岸超越非經濟,民間事務,著眼在政治領域,帶動一點,取得零的突破的關鍵機制!使兩岸政務在兩岸政治屏障解扣之前,得以在一個平臺上順暢運行,解決政務性問題,以防兩岸政治關係不致於遭到預料不及的傷害甚至破壞,影響兩岸關係這數年來取得的和解進和平進程。因為胡錦濤已鑑定「一中」為兩岸政治關鍵難題;一旦兩岸皆成立之,這個「內化」小組,小組的運作功能,將能在中短期內兩岸難以取得突破的情況下,扮演及發揮一個重要的緩衝(防火)的角色,即使空窗期會維持至少3年,悲觀看待台灣矚意的ECFA在這期間亦無法簽訂,及較為棘手和平協議也無法取得突破,兩岸關係至少能維持現狀,不會倒退!相信這是全球華人對兩岸關係進程,最起碼的期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