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30, 2009

探索馬英九「盲從」民進黨版本的背後

紐約大學終生教授也是馬英九的老師熊玠說的好,馬英九總統的兩岸政策跟隨民進黨版本舞動。

自從馬英九上台執政以來,馬英九給人的印象是一位不善形塑與駕馭民意的領導人,熊玠對他的批評可謂一針見血,他尚無法善用執政黨的優勢與資源來領導民意,「只做不說」,與民眾欠缺有效的策略性溝通。

探索國民黨兩岸政策的制衡作用:馬英九的領導風範內張外懈,除了保持兩岸的三不政策外,在許多課題與場合上彰顯國民黨緊點民進黨的動作跑。這些都是為了反應而反應的,旨在為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消毒,而非領導,旨在洞察與尾隨民意,而非引領塑造民意(進一步評論請參閱筆者特區前文之一「高矚遠矚與領導素質」)。

所以,現階段一般評論指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是欠缺景願的,並非空穴來風(當然馬英九的長期兩岸政策是否如此仍然可圈可點)。問題是,如此的中短期「策略」對兩岸的前進,反映台灣對大陸是有所期待的。這也應驗了馬英九的兩岸政策的突破點,是建立在「以逸待勞」(請參閱相關標題的前文)的互動基礎上,動靜互制。馬英九對大陸兩岸政策取得突破的期待,顯然是一個膠著點,也可能是一個轉捩點(胥視大陸如何下放身段)。鑑此,它釋出一個現象:問題在大陸,不在台灣。換句話說,解扣問題的主動權是操在大陸手中。

從這個角度分析,或許馬英九對兩岸政治關係取得突破是處於「不是不為,而是不能」。馬英九給人的印象是:只要中短期得以保持現狀(三不),得以把持兩岸大局,兩岸政治關係取得突破只是時間上的問題:馬英九因應綠營的攪局自我塑造一個「軟弱,妥協「,甚至營造」隨著民進黨的尾巴起舞「印象的心理戰術的運用,藉此設立一個防火區,緩衝民進黨及綠營從中破壞,硬扯後腿的負面影響。

由此觀之,此戰術在微觀方面,能達到減緩民進黨與綠營對國民黨兩岸政策發動的攻勢帶來的侵蝕,權宜保住兩岸「以經帶政」穩住大三通的格局的目的,讓大三通的格局繼續發酵;在宏觀上,確保兩岸關係的總路線與方向得以保持不變,即在平和中遞進;或許,從這個角度探索,台灣的兩岸政策在兩岸關係遞進中找到一個重要的平衡支撐點。

※ 正中馬英九的下懷 熊玠先生的分析正中馬英九的下懷!

國民黨可能基於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需要一個歇腳的平台,得以在這個平台上進一步穩住陣腳,就是釋出「表面」呼應民進黨的「中和策略」。隨著兩會的陳雲林訪台與同僚江丙坤會談後,馬英九的靖安戰略顯然發揮效益。換言之,馬英九對民進黨「節節退讓」取得了初步成效:留給人民判斷取捨既得利益的思維空間,是否要繼續讓民進黨製造不靖的局勢延燒下去? 危害台灣的整體與既得經濟利益!

如此分析馬英九兩岸政策似乎有陷入中間灰色的地帶,有模菱兩可之嫌(有中道觀的味道);回去原點再問:現在再看看,馬英九兩岸政策是否真的欠缺願景? 乏善可陳?

兩岸關係並非一湖死水,根據本小組的深入分析,兩岸關係表面與暗流都一樣湍急;今後兩年將是馬英九兩岸政策的試金石:從現在至2011年底之前,馬英九如何把握這兩年的時間,確保取得大陸的「默契」與「諒解」,與關鍵性的信任,將是馬英九尋求連任總統之前面對的最大挑戰,這將取決馬英九是否能夠順利交差(即取得台灣所訴求的對等與尊嚴的地位);換言之,要看國民黨的兩岸政策的「真面目」判斷是「良性獨台」或「良性促統」,還必須等待未來兩年的局勢的後續發展。這也關係到馬英九連任的時機;如果大陸「從善如流」,到時,馬英九兩岸關係「願景路線」的出鞘,將確定兩岸政策的真章,「和平與統一」的思路大局將鐵定之。

鑑此,如上所言,要一窺馬英九兩岸政策的全豹,恐怕還要等待未來兩年才能完全浮出水面! 時間是馬英九最大的敵人,也反映大陸為了達致促統的上軌,儘量給台灣好處與優惠的良苦用心。

顯然,現階段的兩岸關係的解扣已晉入關鍵時刻,相信大陸已準備提前促成兩岸簽署和平協議的時間表,兩岸一切已俱備並逐漸就緒,只欠和平政治談判解決台灣地位與名份的問題,向前挺進,為和平協議談判準備就位的時機已降臨!

新舊交替,2010年伊始之際,全球華人對兩岸晉入和平台階,尋求和解繼而展開和平談判的前景滿懷憧憬。中華民族能否跨進一個和平,以民為本,成功擺脫意識形態糾纏的光輝時代,且看今朝兩岸領導人对洞察历史大格局演绎和非凡政治的睿智。(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