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9, 2009

兩岸政治對話,誰會受挑戰!


非常明顯的,馬英九在回覆胡錦濤的賀電時,重申九二共識框架的關鍵性,寄望大陸能「正視現實」,把兩岸關係板回和解和平的正軌,為結束兩岸技術上的對敵狀態跨出的第一步。

兩岸關係進入空窗期帶給大陸的思維檢討之際,馬英九名正言順當選國民黨主席的後續動作,稍來胡錦濤的賀電:胡錦濤把重點放在「深入互信」,未提兩岸關係的九二共識框架;馬英九的覆電則重申九二共識基礎的歷史重要性。

昨今兩日,那一邊廂再傳出消息,大陸準備與台灣展開政治對話;從兩岸互動的最新格局,胡錦濤要「深化互信」,馬英九「正視現實」。不容否則,明眼 人一看,這即是兩岸政治關係的落差。胡錦濤要兩岸關係在「模糊空間」中繼續挺進;馬英九則提出他要訴求政治定位:釋出先確定定位後,才繼續挺進的強烈信 息。

從以上的分析,可輕易看出兩岸直接展開政治對話是解決政治分歧,釐清政治分野的辦法;無他,所謂「政治對話」是朝向談判的前序(只是許多前序之 一),顧名思義「對話」的功能,作用與權力是有限的,問題在於台方對政治地位不確定下,仍然對「一中」抱有戒心,這一點大陸應備案調適之。

本小組以中道觀,跳脫即得利益者(vested interest parties)的中觀切入點詮釋,要政治對話,兩岸關係先對一中進行各表的時機已來臨;原則問題懸而未決,身份不明的障礙一天不清除,如何對話,即使是「小門」也難開!

實際上,兩岸政治對話,受挑戰的反而是馬英九,他的繼續「練身」達到什麼程度。功力幾許,是否改已準備好接受政治對話考驗等?有跡可尋,過去兩年 他建立對大陸隔政治岸攻勢的主動架勢,馬英九在應對大陸的政治攻勢招架從善如流,見招拆招,頗令大陸有難以招架之勢,積極探索兩岸關係的前路,直迫黃龍; 目前不可謂不是馬英九接受政治考驗的時候。(馬英九的積極態度,坦蕩蕩直指兩岸關係的關鍵所在──正視兩岸對等尊嚴政治實體的現實──已擺明在隔岸喊話的 台上。)

然而,兩岸關係並非維擊於馬英九個人榮耀的問題那麼簡單。從兩岸對等關係論,台灣絕對不可能在未獲政治定位與地位之前,冒冒然與大陸簽訂任何政治 協議包括ACFA與比較中期的和平協議。(對於馬英九國民黨政府或其他民選政府,包括民進黨等,都不可能違背台灣人民的委託去簽署沒有政治地位的協議。)

這就是兩岸關係要向前挺進的政治絆腳石。也是九二共識做為兩岸達致和解和平至今的框架仍然欠缺的「政治協商」的前因。

本小組將繼續一如既往,以超越兩岸即得利益的立場者詮釋兩岸的中道觀;此番大陸智庫傳出大陸有意要召開兩岸政治對話,儘管存有刺探的含意,令人感 到納悶的是,為何大陸一定要堅持「一中」,活腦筋轉得快,「一國」與「一中」差別在那裡,兩者是相通的,只是名象上,稱呼的區別。實質上,是沒有差別,因 為屬於中國人的國家名字叫「中國」,難道最後由中國人組成的國家會變成美國不成!

一旦大陸釋懷,把「一中」易為「一國」,相對的,馬英九對大陸的「讓步」亦冒著政治風險,因為馬英九不可能跑回前任者拋出的兩國論調調,去否定 「一國論」,再行泡製「退化」的兩國論,不管是李登煇的,或是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還是近期某位台灣學者所提出的白馬非馬的「一中兩國論」(退化兩國 論!) 。如此,將兩全其美,各司其職,何樂不為?

順勢再帶出兩岸政治關係的關鍵:大陸應正視一中表體,擺脫被視為關鍵難題的「一中」,或乾脆把「一中」轉化為「一國」,即擁有兩政治實體的一個民 族的主權國家(「一國論」也)。(當然未還原重返兩體一國的現狀之前,台灣與大陸都是互不隸屬的「獨立」政治實體,這一點,大陸必須認清。)

由此觀之,兩岸政治能否打破思維上的隔閡,眼前關鍵難題為大陸能否如馬英九回覆他中選國民黨主席時胡錦濤發予的賀詞,放話要大陸「正視現實」各自 「一中表體」,讓兩岸「重返,正視,尊重,與出發」兩個政治實體的現實,這將是突破一點帶動全面的「一刀切」,值得兩岸領導人,特別是大陸領導人深思熟 慮,為高瞻達贍關節所在。除非大陸採取主動,否則處於被動的馬英九仍然只能繼續寄望大陸「正視現實」,兩岸難以踰越雷池半步。

另一方面,兩岸對政治對話的立場不一,正好反映兩岸的互信基礎還未深化到足以建立「聚同化異」的層次關係。正如兩岸關係除了政治地位外,仍然有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令台灣難以釋懷,包括軍事(撤除對台飛彈),當然無法建構實務又兼顧兩個政治實體的兩岸外務關係的安排。

除非大陸果斷,毅然脫下以經濟民間利益「模糊化」兩岸關係的面紗,主動進入兩岸互認政治實體的現實,否則,台方在現階段基於政治身份地位不明,相 信不會那麼輕易同意召開政治對話,儘管這只是一個政治「小門」。因為小閘門一開,水位持續湧入,利益淹腳,若有差錯,就如青蛙涇在慢熱水中而不自覺一樣, 再關閘可能為時已晚矣。

一個釋懷的大陸,在九二共識的框架基礎上,與台方找到共同平台,繼續一如既往的隔空互動,繼續向台釋出善意,持續深化互信的基礎,而非如過去兩年 對兩岸九二共識的框架與精神「諱莫如深」;對被胡錦濤鑑定的關鍵難題「一中各表(表體)」不予正視,恢復兩岸的「準政治議程」(對等政治實體)。如此,兩 岸順理成章展開政治對話與談判為可預期。

從這個角度切入正題,讓台灣對政治體實的對等地位訴求圖個安心,才能進一步推進兩岸關係的內化;如此,兩岸必然泰然踏上「和談,和解,和平」的兩岸之道。兩岸和解協議的第一道「小門」自然會打開,亦為全球華人眾望所歸的兩岸進程所在。

顯然,一旦兩岸舉行政治對話,一岸受挑戰的是思維的突破,另一岸受挑戰的則是勇氣。儘管要對話是由大陸傳出,筆者最後還是要問兩岸都準備好了嗎?

是否有些雞與雞蛋誰先的問題?繼續「深化互信」,還是重返「正視現實」?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