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27, 2009

經濟版「克隆台灣」試驗計劃,在海峽西岸出爐了!

筆者去年4月4日發表的一篇題名「台灣與福建融合試點-—克隆台灣呼之欲出」的評論,大膽提出克隆台灣的構想,事隔一年餘的5月 14日,中國大陸政府在海峽論壇在福建省正式登場的前一天發佈「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全文,明確將海峽西岸經濟區定位為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區域。

對於台灣與福建,以及海峽西岸(即海西經濟區)兩地及其周邊幅射區而言,這兩事項可謂意義重大,因為這是兩岸關係去年馬英九掌政以來,經濟政策驅動兩岸關係發展的最大計劃。也是兩岸全面三通啟動以來,最耀眼的實體經濟計劃。

大陸30年來的經濟發展勢頭,其中兩顆耀眼的星星,為先後開發的珠江三角洲與長江三角洲的華東沿岸區域,從科學發展觀中,累積了豐實寶貴的市場導向經濟心得;當局善於利用先天地理優勢,帶動營造後天環境條件的配搭,使中國30年來的經濟建設通過區域塊板式的磁鐵效應,招商引資,成功打造區域的經貿金融發展樞紐。中國近30年取得年均10%的高經濟成長,這兩個三角洲發地帶居功不小,這種政策驅動,優勢條件的配搭帶來的效益,是有目共睹的。

※ 帶動兩岸整合的設計

如今中國處心積慮,善用天時,地利,與近期形成的兩岸人和,在華東沿岸再造第三個區域經濟發展樞紐的雄心,福建與海峽對岸的台灣進行對接,塑造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大計,所帶來的挑戰性,超越當年的珠江三角與後期的長江三角。它從中啟動的經濟融合進程,帶動的民間相互認同感,以致兩岸政策性的整合三個層面上,可謂實務十足;在某個程度上,兩岸政治融合的可行性方法的探索與試驗,反映了兩岸「以經領政」的協商精神的基礎。

誠如所言,這是一個「以經帶政」的經濟版克隆台灣的先行試區,根據聯合報報導,大陸打造「海峽西岸經濟區」,將以五千四百億人民幣(約二兆七千億台幣)大舉興建鐵路(含高速鐵路)與高速公路,以福建做為通道樞紐,形成綿密的交通新通道,拉近海西區、周遭省份與台灣距離。

大陸對海西經濟區的承諾與承擔,可從如此耗資超過半兆的多元基建網路的超大型發展計劃,在兩岸露出和解的跡象是華東沿岸區域第三個經濟發展樞紐的先決條件。

即使在海外,這也這是一項振奮人心的先行計劃(粗略估計,祖籍福建的海外華人佔海外華人總數至少30%,為最大的籍貫群體),對兩岸關係具有使命感的發展任務,儘管它的名字為經濟區,然而明眼人一看就洞悉其中的奧妙,它不會止於經濟硬體發展與建設,硬體設施的齊備連帶的活絡經濟,為克隆試驗,提供催化的條件,引導兩岸人民向整合式的進程接軌。

或許,它可被視為為兩岸大時代來臨的地標式計劃,象徵著兩岸民族結束敵對邁向融合的開始,它的象徵性昭示兩岸不同政體,被兩岸隔離文化的異中求同的「務實行動」(不再紙上談兵),並找到共存共榮,和平相處的交匯點,正是這個同文同鄉的本土情懷,誘發了閩台「小兩岸」的並蓄(synergize)與融合,挑起兩岸歷史性民族任務。

從經濟的角度,台灣各領域市場的擴充,將在海西區域獲得中國國民優待(national treatment )優厚對待,受惠領域包括台灣農業拓展業務,這對台灣本土在大都其他地區難以匹比,腹地的支援,人力資源消費市場的配搭,都使近年有滑落趨勢的台灣本土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與轉型需求獲得回彈的機遇,包括應對仍然肆虐的全球金融,經濟海嘯。

福建省及海西經濟區周邊的廣東以北,浙江以南,江西以東的幅射區域人口介於5千萬,加上台灣本土的2千300萬,海西計劃實際上直接掌握的市場介於7千萬至8千萬之間。幾乎整體台灣經濟都會從中受惠,特別是台灣製造業,服務業,包括航運業,科技業的所需提高競爭力的經濟效益更是一個擴大後的海西經濟區所能給予的優勢。除了已搶先受惠的旅遊業外,教育與文化事業更是被看好增值的軟體領域。

※ 誘發科學體制革新

根據新華社引述「意見」的報導說,「海峽西岸經濟區放眼至2020年要率先建立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閩台經濟融合不斷加強,促進形成兩岸共同發展的新格局。」這一段「出師表」具有畫龍點眼之效,基本上已經交待了大陸的「以經帶政」,先易後難的苦心。

單從兩岸規模最大的民間交流盛會海峽論壇,多達8千人台灣民眾的參與各項活動節目。台灣25個縣市的縣市長、議長或代表、台灣主要經貿社團負責人,以及科技、航運、旅遊、教育、農業等20多個各界、行業代表人士和部分民意代表,共8000人將參加論壇系列活動。從民間經濟代表互動的質與量,這已是不折不扣,兩岸融冰以來最大的盛事。

※ 福州佔先機

後補: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聯合報」引述「福建新聞網」的報導,福州在海西計劃中的福建省中,將是受惠最明顯的城市,目前福州市台資企業達 3000多家(含第三地投資),每個項目的投資額已經在1995年左右的100-150萬美元的基礎上騰了一翻,達300萬美元(估計累積總投資額介於 90至100億美元),投資領域涉及電子電器领域,汽車產業,紡織服裝,工藝品等,成為福州地方產業中很重要等一支力量。預料「大三通」等實現,將帶來新一輪台商來榕等投資熱。甚至有台商建議在福州克隆一個台北湖內科技園,充分發揮出台灣等優勢。

小結:海西經濟區在「克隆台灣」母體概念只是一個起步,一個非常重要的開端,為大中華經濟共同體的先頭計劃,向大中華願景,先拔頭籌挺進。它帶出對兩岸政治意願執行力的考驗;還是那句老話:「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另加「千里無雲,千里行,行到雲端自登岸」。可能有人會問,登那一個岸?到時已分不出你我的「岸」了!

感想:誘發政治融合,海西經濟區不失為匯合民意,羽化為「人民力量」(經濟版)的大勢;民心如水,不可逆,順水行舟,得民心;海西計劃正符合與檢驗兩岸民心所向的溫度表與進度表,它將是兩岸民眾未來融合的指標。國家終極目標畢竟是確保人民能追求幸福感;人民要融合,人民要溝通,人民要一起分享彼此的經驗,特別是不同政治體系的特殊經驗,政治(包括反對兩岸自然融合的政黨)不只不應擋路,還要開啟方便之門,否則就是招惹民眾反感的「流浪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