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2, 2010

戰略台灣:三個「臭皮匠」湊成一個諸葛亮?

馬英九2008年5月上台不久,即通過外電專訪間接向大陸提出一中各表,尋求解扣兩岸政治難題已經兩年,一中各表仍然命運未卜,磁浮在空中;明顯不過,在大陸眼中,一中各表有違九二共識下的一個中國原則? 導致一中各表胎死腹中! 兩年來的追蹤觀察,馬英九兩岸路線原形畢露:師承李登輝? 延續隱性兩國論的B版! 形成兩岸統一論峰迴路轉;亦趨亦離,構成一幅「兩岸統一未定論」的情景!

本文:

馬英九,陳水扁,與李登輝代表台灣三個政權思維的時代的變遷:馬英九爭取的是「兩個(分別代表)中國的政權(政治實體),陳水扁爭取的是最終的法理台獨(一邊一國論),李登輝則放眼兩國論;三人心中各有一把尺,可謂各有盤算與計謀。三人統治台灣都提出不同的台灣政治構思。形成一幅江山代有人才(梟雄)出的情景。

三位台灣領導人要算陳水扁最為激進,因為他提出的理法台獨,為台灣的終極獨立,叛變中國的味道非常濃厚,可謂直接與大陸「對著干」。皆因陳水扁把李登輝的兩國論推向一個終極的目標(李登輝未直接觸及大陸的紅線台獨,顯然較陳水扁高明):成立一個擁有完整主權的獨立台灣,政體稱為台灣共和國。陳水扁提出如此終極的台灣國,讓之前民進黨與綠營提出各種標籤的「台獨夢想」都遜色,被超越了,包括施明德的隱性台獨,也間接造成他被施明德隱性台獨派勢力的圍抗。

陳水扁更勝於藍

鑑此,如果說,陳水扁出於藍(李登輝)更勝於藍,不是沒有根據的說法。關鍵在於在陳水扁的眼中,兩岸重新歸統一已經完全被排除。這一點與李登輝有落差,顯然李登輝認為,既使兩岸是兩國的關係,還是可以按照兩德的模式談判統一,問題要回到兩岸的是否有此政治意願。鑑此,陳水扁的主張是與中國大陸搞決裂式/勢不兩立的台獨。

從重返現實(revisiting reality)的角度,李登輝主張的兩國論「比較接近實況」。與其說李登輝的主張倒不如乾脆說它是一個重返現實的併湊圖(reconfiguration),差別只是李登輝把它稱為「國」,而中國大陸面對的選擇是「國」與「政治實體」之別。

江錯失歷史契機

(從這個切入點,讓人聯想到,大陸遲遲未表態是否承認台灣政治實體地位的窘境,說明李登輝90年代初間接向大陸提出兩體一國的主張時,中國主席江澤民未予理睬;延後導致1995年李登輝遂提出他的兩國論,使兩岸關係被踢出國統網領,因為李登輝改絃易轍:放棄爭取政治實體地位。江澤民因而錯失了兩岸和解統一的黃金契機。)

陳水扁對兩岸的論述必須超越李登輝(才符合青出於藍),他與李登輝主張最大的差異在於李登輝直接了當脫離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國家)的論述,讓台灣名正言順跨過向大陸爭取台灣政治實體的地位獲得承認的階段,從而一舉進入「台灣是一個擁有主權的國家」;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鑑此,再翻開歷史,時任中共總書記兼國家主席江澤民為首的中國政府與中共錯失了兩岸統一的歷史機遇。

2008年馬英九上台後,意味著接近60%的選民用選票選擇了馬英九的兩個各自都聲稱代表中國的的政府。後蔣經國時代的台灣,可謂群雄割據,各有政治主張,「奇葩朵朵開」,令人目不給,也彰顯多黨派民主參政與議政的特性。從李登輝,陳水扁,直到馬英九三個時代,儘管馬英九時代還在延伸,三人的路線輪廓亂中有序,連串起來的寫照,已經相當清晰。

兩個雖已是過去式,他們對台灣的未來都留下難以磨滅的痕跡。三位領導人的兩岸關係政治主張,擁有以下共同點:

一,都迴避觸及統一課題;
二,沒有兩岸願景;
三,對大陸關係屬於應對式;
四,不考量大陸對台灣所持的立場與態度;
五,沒有考量開放與大陸的民對民,經濟對經濟的交流,對兩岸整體關係帶來的衝擊,引發的政治融合問題。

可以那麼形容,李登輝是「兩國」,陳水扁是「台獨」,馬英九是「獨台」。如上所說,儘管各有主張,各有盤算:李登輝與陳水扁統治台灣20年,由李登輝1995提出兩國論以來,截至2008年馬英九二度政權輪替的13年,基於大陸未能積極有效與台灣互動,進行協商兩岸政治議題,特別是較早江澤民不予正視台灣提出承認政治實體地位的訴求,導致兩岸關係每下愈況,延至國民黨2008年輪替政權為止,風雨飄搖的兩岸關係才得以止瀉回穩。

顯然的,大陸政府除了反對台獨,堅守與重申一個中國的原則之外,大陸的兩岸政策的靈活性與彈性已經「相當露骨」:大有與馬英九同步探戈,著眼維持現狀之嫌。儘管國民黨上台執政後,兩岸的關係已經跨步向前,昔非今比。兩岸關係在國民黨堅持不觸及統一的對策引導下,可說「只要和平,迴避統一」。

國民黨,或說馬英九的兩岸關係對策,繼承李登輝的兩岸政策的個性是有跡可尋的。到了今天,沒有人能否認馬英九兩岸對策師承李登輝。李登輝的老謀深算,不管你喜不喜歡,身為掌權最久的台灣總統,他的佈局深遠,到了今天,即使他已蟬過別枝,揮別國民黨,他初期設計的兩岸關係的策略今天仍然軌跡斑斑,印證在馬英九大陸對策的網領上。李登輝最近抓緊蔡英文的手,上街對馬英九嗆聲馬英九,叫人不得不佩服李老先生對台灣的影響力還在。

然而,國民黨這樣師承李登輝的大陸策略能夠維持多久,沒有人能知道,以馬英九「外軟內硬」的作風,預料他會繼續受教於李老先生;直到大陸展現承認台灣政治實體地位的「厚道與寬容」與誠意為止。

胡面臨同樣抉擇

現狀:把兩岸關係接拉回現狀:當前大陸在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掌權下,亦面對類似當年江澤民面臨的抉擇:馬英九兩年前通過外電(請參閱筆者特區多篇文章,包括「「新三段論」有望成為兩岸政治關係的指導原則」,「馬英九兩岸政治實體對等觀就位了!(下)」 )提出的正視台灣政治實體地位,這樣的訴求與當年李登輝向江澤民提出的訴求,是同出一轍的 (事隔兩年,大陸仍然對馬英九的訴求不致可否,保持高度的緘默。)

這裡順帶一提,今天的兩岸關係與15年前李登輝訴求台灣政治地位不果進而提出兩國論的兩岸關係情景,已經變得更為成熟與靈活,開放;江澤民時代處理兩岸關係展現的靈活不足,不比今天胡錦濤展示的彈性;回顧李登輝當年處理兩岸關係的手法,及參閱馬英九處理兩岸關係的手段,已暴露李登輝的思路軌跡。

心得:

兩岸和平統一是定局,關鍵是統一融為一體需要費時30,50,還是100年?(如果超過30年,這已經是根據兩岸人民意願發揮作用,依據自然法則水到渠成統一;還是兩岸政府發揮政治意願從中撮合統一? 如果是前者,兩岸政府的政治意願已經「作廢」;就好像打開水閘的人,最後被洶湧的排水捲走:換句話說兩岸人民力量(people’s power)的中華版意願果真取代政治意願,這就是兩岸政府的終極挑戰!

小結:

兩岸政府袞袞諸公如果純粹要依據人民的力量匯成和平統一的大勢,那也未曾是一事好事。問題是兩岸政府的顏面何在?事隔13年,馬英九遵循李登輝的教誨,依樣畫胡蘆,把兩個政治實體論擺上胡錦濤的桌面,假定大陸依然故我,採用江澤民不理睬的迴避手法,兩岸唯有被迫依據人民力量的模式,等待水到渠成,架空政府去統一兩岸了! 三個「臭皮匠」湊成的一個諸葛亮?以退為進,虛虛實實,隱隱約約的全盤戰策,果然前後需要20年的長遠時空煉獄,才能成正果也! 兩岸依據政治意願挺進和平統一的這粒球,已經踢回大陸的龍門。誰說台灣VS.大陸沒有宏觀與全盤戰略思維!?

分享:

如是觀之,每逢新春大年初一,馬英九都要親自登門向李登輝拜年請益的緣由;不是已經昭然若揭了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