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23, 2009

兩體一國--塑造兩岸共同願景

【2008年2月28日】
在兩岸重歸統一課題上,欠缺的是一個全方位,涵蓋大中華且具前瞻性,建構包括兩岸同胞在內的共同未來願景(vision);兩岸有必要因應政治融合做好思 維改造,解放改革還不夠,必須改革解放,讓構成統一基因進行必要的重新排列,按照先後程式,引導願景進入兩岸社會,引發結構性的變化,使基層化為推動變革 的因數(agent of change),兩岸的政治融合才能被催化,匯為推波助瀾的「人民力量」。

民主運動必須與群眾結為一體,建議中的「大中華願景」有如兩個輪的車子,中間為載體,兩輪一為民主,一為中華文化,獨缺其一難成大器,這也是所謂 的具有中華特色的社會民主體系;1978年高瞻遠矚的鄧小平推行具有中華特色的市場經濟改革試驗,30年來奠定了主體經改的群眾化(全民參與經濟建設)的 基礎,激發了全民全方位的全情投入,使改革開放步上了不歸路。

在啟動兩岸政治改革融合方面,只有跳脫固有的思維框框,擺脫本位本體思考的束縛,勇於迎接擺在眼前的核心挑戰--超越中華人民共和國,超越中華民 國,超越台獨(實質上臺灣現狀為一個獨一無二的政治實體(embodiment of a unique political reality cum entity)),即獨台(independence against China));無可否認,台灣政治實體仍然照常運作的一天,再再「涵蓋了「獨台」及台獨存活的概念。(追溯至1624年被荷蘭殖民地侵佔,1662年民 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臺灣島經過近四百年歷史演變過程中,臺灣政治與文化自然而然形成一個不斷完善堅固的體系,隨著時光的推移,這個實體已經根深蒂固生 長在臺灣島大地上,外來的力量,是不能夠輕易改變它的歷史積澱內涵的,唯一的辦法只有通過雙邊融和與磨合體驗)

基於此前提,跳脫傳統思維肘掣的改革解放,順利成章提升至超越一國兩制,一邊一國,一中各表的思維,進而達致兩體一國(two entities with a single state)的即創新亦紮實的境界。或許兩德的統一經驗可供參照,東西德在統一之前互相承認彼此為政治實體,並非外國(據瞭解,西德與東德統一有一條重要 明確條件,德意志民族只認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海峽兩岸的中華民族要認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觀念,可以媲美,借鑒東西德統一方案模式,至關重要。

(香港鳳凰網著名時事評論家邱震海曾撰文提議以1972年的東西德《基礎條約》為參考物件。當年東西德《基礎條約》的要義之一就是堅持雙方各為政 治實體,但雙方互不承認對方為外國,亦即在「一德」原則之下的兩大政治實體互相承認。當然,當年兩德和今天兩韓模式,其無論在來源、國際法框架和雙方規模 和實力的差距方面,均非兩岸可以比擬和仿照,但「一德」原則下的亙相承認政治實體背後的智慧,卻值得兩岸借鑒。)

兩體一國並非空中樓閣,它是基於師法自然的規律產生(老子曾經告誡世人,人的行為依循自然法則才會有好的結果。他論及的諸多自然法則之一是:一切 事物都有不可逾越的內在局限性,藐視事物的內在局限性就會碰壁。老子曾經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蹺著腳尖不能持久站立,雙腿同時邁步不會走得很遠)來 說明這個道理。);兩體一國的構思是建立在獨特富饒的大中華土壤上,經由兩岸活絡滋養互動的再循環,重返現實(revisiting reality)而收成的堅韌果實。

然而,詮釋現況不足以解決兩岸課題,它卻能從中協助我們認清與界定現實格局的束縛,歸根探索問題的症結所在,避免兩岸繼續深陷否定現實的群侯症的泥濘中,不能自拔,使統一目標越走越遠。

兩岸領導務必探尋以身作則,引領及帶動民眾邁向頻密交融互動的願景,上行下效,突破「只講怕做」,或「隔岸喊話」的消極作業,建構一個以民為根 基,推動演進式中華特色民主的進程,廣為宣教中華特色民主,讓民眾在認知上接受兩岸和平統一的方法,及民眾有參與塑造的權力;這並非單行的上情下達,而是 雙向的管道。藉此催化兩岸社群進入一個嶄新且頻密互動的往來,催生中華特色版本的人民力量。

且讓互聯網繼續成為推動兩岸民意,塑造民意,匯合及縮小兩岸歧見,以載道(創新)的開宗明義的民主手段,啟動兩岸民主與統一進程,這也符合「民主是好東西」的價值認可。

必須承認,歷經30年的試驗改革後,中國大陸在經濟改革方面已取得令人自豪的成果,成功奠下穩固的基石,接著的20至30年將是考驗中華大地如何 啟動政治改革的階段。台灣經歷的20多年政治改革──實踐民主的寶貴經驗與心得--將是中華大地初步完成經濟改革挑戰後,緊接面臨推展第二階段改革開放 (母體方案:政治克隆台灣)不可多得的借鏡。

如果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部份,那麼普天下那裡還有更適合中國借鏡推行政改的藍本,儘管台灣的民主經驗並不完美,不乏瑕疵,它畢竟是中華大地上唯一的民主實驗搖籃,捨本土民主夫復何求?既然台灣是「構成國家主權不可分割的部份」,難道台灣經驗並非中華特色本質的構成部份?

和平統一與民主自由兩味一體,與兩體一國(驛站)相呼應,宏願大方向的確定有待一個包括兩岸同胞共同未來願景的出臺。這個願景的出臺,熱誠有加的兩岸民眾只有期待,引頸盼望,因為其政治意願的綠燈,操縱在兩岸領袖的手上。

兩岸領袖在認知上取得共識是第一步,激發兩岸渴望和平統一的民眾在未來30年全情參與,全情塑造,全情投入,與全情融合於一體化的大中華宏願,則是兩岸領導人必須肩負的歷史性任務與挑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