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0日】
最近有評論提出把一中各表,改進為一中共表,或一中互表;從字面解釋,一中各表屬於單向的表述,對對方並無約束性,對方只有道德上的義務性去取決是否要表述。
從這樣的解釋,在此岸馬英九推出兩岸關係特殊論的概念(即單方表述後),基本上應該是輪到彼岸(大陸)表述的次序;不過,基於馬英九的國民黨政府 尊重彼岸的自主權,基於協商精神,同時基於禮儀,彼岸存有一定的空間去慎審時空上的適當性,才做出表述的決定;這樣的了解一中各表,是基於此岸政府並不能 掌控彼岸對一中各表的認同程度到那裡去,也是試探性的跟進;另一方面,正好也能反映兩岸在一中各表認同的層面或許存有一定認知上的落差,而落差又在那裡; 換言之,現階段的一中各表,在一定的時空上增進兩岸良性互動的創意,從中釋放得多正能量,達到收取隔岸切磋交手的鋪路的作用。
回顧兩岸過去3年通過海協會與海基會,及周旋在國台辦與陸委會,及兩岸領袖隔岸放話,終於建立了良性互動及互信的基礎;跟進兩岸政府的心路歷程, 兩岸關係的和平進程目前正是「卡在」一中各表的關節上。馬英九政府自8月以來,通過內外媒體的表述基本上已完成推出九二共識下的一中各表為何物 (內涵) 的概念。兩岸關係特殊論是根據此岸中華民國的憲法表述,完成了的表述完全符合一個中國即是中華民國的表述。馬英九表述後,理應輪到大陸對一中表述,問題是 兩岸的溝通管道屬於探索性質(非正式),否則就不會產生所謂的「隔岸放話」了。在一個官對官橋樑建立之前,此岸也不可能向彼岸提出回應的訴求。所以,筆者 多次在評論兩岸課題時一再重申,兩岸關係要有實質的進展,非建立官對官(G2G)的層面不可。
這次海協會會長林雲林訪台,原本要會見馬英九總統舉行一小時的會談,顯然已受到民進黨煽動的暴民文化干擾。民進黨深知,近60年來,來自大陸的最 高級領袖訪台的政治重要性,遠遠超過兩會的大三通的事務性議程達致的四項協議;所以民進黨不惜不擇手段,歇斯底里展開圍城鼓動暴力戰略,迫使重要的陳馬會 縮短至只剩「象徵性」的7分鐘,讓陳雲林訪台沒有帶回驚喜,只達到完成事務性的使命(反正正如馬英九所言,他只是延續前朝政府未完成的的三通政策,並未 「越踰而行」,所以馬英九能為而為之,並不值得大呼小叫)。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卻是此番陳雲林訪台,兩岸關係的最大敗筆,無法達到突破一點,帶動全面的破局。儘管馬英九事後留下口風,陳雲林還會訪台,並 會見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破壞兩岸和平關係建立的良好氣氛的環節上,街頭式的暴民示威已對兩岸關係產生不良的示範,相信這是馬英九政府措手不及的演變。馬 英九政府應認真評估暴民文化滲透兩岸關係帶來負面影響的課題,及早尋求對策,避免重蹈覆轍。
實際上,從大陸對台灣的態度,特別是今年上半年的胡蕭會,與胡吳會,及北京奧運會後,馬英九詮釋一中各表的空間及自信與視野應該是受到鼓舞的,因 為一個有自信,有視野,正視中華民族大義大愛的馬英九,無論他詮釋的一中是中華民國與否,只要是「一個中國」,相信基於一中原則,大陸都不會給予否認(即 互不否認)。
問題是這是一個關係兩岸和平關係方案影響和平統一路線的重大議題,相信大陸需要的是更充裕的時間,進行推敲,琢磨各項概念,所以沒有約束性的一中各表,在目前的階段,比較適合初具互信基礎,欠缺官對官橋樑的兩岸關係。
有鑑於此,一中共表,一中互表也好,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一旦時機成熟,大陸一表,兩岸的一中各表即水到渠成提升為一中各表,或一中共表。實際上, 這只是進程;除非,兩岸業已建立官對官橋樑管道,擁有正式溝通的平台,共表或互表可擺上桌面。以兩岸關係的現狀,在現階段,兩岸應專注於九二共識的一中各 表,只要減少外來干擾,繼續增進良性互動,釋放善意,建構互信基礎,預料兩岸關係在可預見的將來,在大三通落實後,將能取得令人鼓舞的進展,並順應大勢, 打開政治禁忌之門,朝兩岸和平協議的簽署挺進。
重要的是馬英九已表述,把兩岸關係的特殊性概念的輪廓釐清,大陸如何正視台灣兩岸關係的心聲,才是戲肉,這個問題留待大陸領導人審時度勢去解答。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