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0日】
萬眾矚目,全球媒體焦點的台灣總統馬英九就職演說內容所展現的「份量」,將定奪台灣自1971年以來如何最大化「存異求同,謀求共嬴」的善意,向世界勾勒台灣重返世界政治舞台扮演一個適中角色(外交空間)的意願,並掌握大中華願景自我定位的話語權。
屆時,全球媒體對馬英九就職典禮的廣泛報導,將會間接提升台灣及馬英九的聲勢,使兩岸和解和平融冰之旅的輿論熱潮得以延續,保溫「良好感覺」,讓和平和諧(中道包容)的價值擴散至國際社會。
儘管兩岸問題屬於中國內政,這並不影響國際輿論對中國和平統一的關注,理由很簡單,中國人自己能否群策群力藉中華民族的智慧走出統一,團結,以致 復興的和平之路,備受全球輿論關注;正如馬英九所說,這不只影響兩岸福祉,也是世界的福祉。所以,從廣義與橫切面而言,它已不再純屬中國人的事務,必定受 到世界輿論的集焦,並趁機詮釋,探索兩岸如何攜手走出和平之路的中國式的「和平」與「和諧」;並將理論多於實踐的「中華價值觀」接軌世界。
在這樣蓋冠雲集,各路精英匯聚於一堂的大場合,馬英九的演說要著眼何處?才能充分其效益,最大化台灣利益的所繫。最大化台灣的「主權」利益與民眾 利益當然不在話下,關鍵在於如何把台灣人的利益置於一個歷史高點;塑造一個擁抱世界的台灣,讓台灣民眾內心踏實一份民族自豪,自信的力量去開拓更寬敞的空 間,協助台灣2300萬民眾順應大勢,在一個急速全球化的大環境中安身立命,應是迫切需要建構的一個共同價值觀平台。
台灣的前途在中國,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十幾二十年前,台資開始掀起大陸投資熱時,曾經有一位著名日本學者針對日本當時正處延續15年經濟衰退,但 是資金仍然非常雄厚的現況,提出一個非常有趣的學術性問題:如果日本選擇與資源豐富的中國融合,今天的結局會如何?(沒有人能想像)(格局決定結局也!)
這雖是個假設性的課題,不過它帶出的智慧與遠見,並非優柔寡斷,難以爭脫地方情意結,一味沈弱於藍綠之爭的泥沼,受地方意識形態箝制的領導人所能望其背項者的 。
要謀取突破只維繫於兩個字「思維」與「價值」的結合,思維要擺脫歷史的桎梏,多些前瞻少點回顧,只有敢於擔當歷史,敢於承擔民族挑戰的領導人才配英雄造時勢。(其中一個敢於接受歷史挑戰,永不言悔的典範,即台灣民主的推手蔣經國先生。)
兩岸領導人在各自的箴言中 已認同「存異求同,謀求雙贏」,何謂雙贏?各取所需,各展所長也,如果台灣只要經濟增長,只要民間融合,罔顧政治現實,無法袪除政治融合恐懼感,繼續避重 就輕,則與大陸談不上互補長短,共舞雙贏,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自三月與布什總統通電以來,即連續三次向台灣釋出善意,發放空前未有的創意空間,台灣還等什 麼!?
現在兩岸關係的前瞻性發展只欠缺一個政治意願,下一步棋如何走,已跨出第一步爭取爭取到兩岸平等權的馬英九能毀棋嗎? 爭得一中各表的九二 共識的話語權的「全民總統」, 還猶豫什麼?躊躇滿志?還是當機立斷! 融冰過快,擔心會變成洪水氾濫,可防備疏導,問題是慎防融冰之後暖流不再,誠意不足,遲疑蹉跎,錯失歷史契機,卻會使活水變成一池千湖鳥飛絕的死水,激情 不再,重陷猜疑劣根的迷思。(堅信馬英九的內心,所謂「保持現狀」絕對不是一湖了無生態或動態的「死水」,靜態只是它的表面,如何?)
隔開兩岸的是寬度 180公里的台灣海峽,「隔離」兩岸同胞的卻是心中的價值(何況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如何借助大中華情懷,去拉近這種無形,人為,歷史殘留的距離,是 刻不容緩的大事;兩岸關係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唯有加速補償60年政治隔絕流失的中華情愫,才不致愧對先賢先德對維護中華民族權益的義無反顧,前仆後 續,承先啟後的犧牲。基於此,兩岸民間與商業的全面通航交往豈能再受延誤!
總結一句話: 除非明確找到維繫兩岸共同價值的平台,自發調整思維,讓思維與價值共舞,攜手共建兩岸「心連心」的橋樑;否則,逃不過「格局決定結局」的宿命。
後記:馬英九準備好了沒有?馬英九只著眼3萬6千平方公里的台灣,還是放眼960萬平方公里的大中華,或者是更上一層樓,自我解放思維超越兩岸 (既然他在任命賴幸媛時自詡他的路線已超越獨統) ,定位為「超越」疆界中華民族,與中華價值共舞的大無畏領袖,且讓我們以馬英九自己的語言「中道超越」,拭目以待520的總統演講內涵與後續路線。
謹以一首七言詩,與心繫和平統一的兩岸眾生共勉之:
中道(超越?)
中道包容以載道
存異求同共濟情
載體雙贏品自高
普世中華價共舞
兩岸合譜統一曲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