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7日】
兩岸關係即非「國與國」,亦非「兩個中國」的關係,到底是怎樣的特殊關係?根據中新網9月3日引述中央社的報導,馬英九8月26日接受墨西哥「太陽報」訪問時說,「海峽兩岸雙方的關係應該不是兩個中國,而是在海峽兩岸處於一種特別的關係。」他也說,兩岸關係亦非國對國。
馬英九如此詮釋兩岸的特別關係,予人一種印象:他在製造一種空間,這種空間與他之前強調的各自表述(一中各表)出現框架界定的一種努力(馬英九憑 藉心中的一把尺在尋覓適當的空間與準則,以協助他向他心中的兩岸融合後的「中國」或「國家」理念挺進)。可能馬英九判斷兩岸關係的詮釋有必要與時併進,以 為更接近鉤勒兩岸對「兩個實體如何融入一個國家」達致的共識而鋪路。
這次馬英九的表態,在時間與空間方面,意義深長,北京奧運會剛成功圓滿舉行,兩岸民眾與運動選手共享主場的良好感覺,與中華名稱的共識,為百年奧 運譜上民族佳話;加上另一邊廂,陳水扁洗錢醜聞與民進黨的沈淪製造的兩岸和平進程的新契機,三通的順利啟動(雖為台灣帶來的預見經濟收獲尚不明顯),令入 也跟著馬英九的步伐放大他心中所謂的「特殊關係」是什麼?
不是國與國關係,也不是兩個中國,到底是什麼關係?一中兩制?一中兩體?一國兩制?一國兩體?抑或兩體一國(當然一中一台除外)?根據師法自然, 重返實況的原理詮釋,這種特殊關係的前提是對兩岸關係的共識,只有兩岸認同這樣的價值共享,才足以引導兩岸進入一個構成的框架內,否則它不會是特殊關係 (即有別於普遍的兩國關係,或兩個中國)。
馬英九重新詮釋非國與國關係,也非兩個中國的兩岸關係,意義可圈可點,顯然的他已單方伸出觸鬚向大陸探索建立兩岸正常關係的框架(即使一中各表的 起點也需要框架)。這是馬英九520上台執政以來的百日紀念給大陸的一份禮物?(請留意,他的兩岸關係特殊論只是禮物的包裝而已!)
換句話說,兩岸認同框架的空間已從較早的一中各表概念跨前一步,比較具體化,就好像一幅原本抽象的畫演進為半具象的畫一樣,讓人開始被引導按驥其輪廓,雖還有糢糊之處,只要進入狀況,解開其答案的核心,揭開其迷底並非難事,然而,沒有彼岸的另一掌,馬英九也是孤掌難鳴。
什麼是構成特殊關係的特徵與框架?
前半部的答案馬英九已提供:非普遍的兩國關係,也非兩個中國關係;如此界定兩岸關係即已具備了特殊關係的部份特徵;只要把這種特殊關係置於一個反映實況,具備特殊性的框架內,一拍即湊成兩岸融合的圖象。由台灣提出的上述特殊關係,只欠缺一個框架的外在載體。
這個外在框架的載體是什麼?即是兩個政治實體構成的一個國家的目標,稱之為目標(尚待實現),顧名思義,是基於先認清與接受兩個政治實體的平等共存價值於框架內,才能繼而邁向目標的實現。(這兩個政治實體即此岸中華民國,彼岸中華人民共和國)
如果兩個政治實體能在和平共存共榮的守則下,對內擱置圍繞主權意識形態構成的絆腳石(符合十六字箴言中的「擱置爭議」),而由兩岸基於分享的價 值,共同努力邁向實現的共同目標—一個民族共同的國家(a common nation state)—那麼兩個政治實體的融合,統一及民族的復興不再是意識形態的問題,因為對內而言,一個團結民族國家的目標已把原為絆腳之「主權」爭議超越! (對內而言,超越與擱置爭議與對外宣示主權,及主權的客觀存在是兩回事情,不可同日而語。)
如此詮釋與演義,「兩體一國」(two entities with a single state) 的構想隨即呼之卻出。可能讀者會問,兩體一國,與一國兩體有何不同?表面看起來是一樣,深入剖解前者尊重兩個政治實體的現況為前提,符合師法自然的法則 (所以「兩體」在先);後者則反之,把「國」置於先,兩體置於後,在秩序先後,融合的程序上,會有頭重腳輕,陷入秩序顛倒的誤區。表面看起來,把目標列於 後而非前有些顛覆 (contrary)常理,然而深一層分析,如果能達到啟動政治融合的進程並賦予民族團結的目標,確實比把目標置於車前的帥來得務實,否則因過度執著「先 國後體」,太過於專注名義,反而卻速而不達,掉入名目意識(包括擱置爭議的國家主權意識)的泥濘中,不能自拔自救。
綜觀上述,處理兩岸政治議題,思維的突破非常重要,往往過於注重目標,反而忘了過程手段的重要性。時代已進化,人的腦袋與心態也要跟上時代。全球 心懷中華的15億炎黃子孫,都深知中華民族統一與復興的目標(老外也知道中華民族要統一),領導人與一般民眾不同之處,在於敢於跳脫舊有框框的束縛,即所 謂「領導群倫」;除了高瞻遠矚外,也要深諳方法的更新與改良,避免墨守成規,以膽識與勇氣配搭最重要的執行力(power of execution)去探索大中華的新天地(uncharted territory)—皆因歷史是被創造與被創新的。歷史巨輪的運轉唯有注入新的元素,新的刺激因子,後人才具備不會慚對前人的素質,否則「長江後推前 浪」只是浪得虛名,只能「承先」活在袓蔭下,無能「啟後」後代子孫,不配當代中華世紀的領袖,大時代的領袖肯定不會與平庸為伍。
後記:馬英九求變之心露端倪,此番跨出政治理念的新動向,昭示他要突破現有「止於三通」沒有願景的兩岸格局,這與他可能接任國民黨主席職的策略有 關,以平衡「以黨領政」的傾斜;它是否政策上的攻略轉向的投石?以馬英九的個性與保守的作風,這確是「難得」的第一步,除了獻上祝福,唯有時間才能證明馬 英九的虛實,我們拭目以待!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