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1, 2009

兩岸互讓一步,促成和平基業

【2009年1月24日】
「胡六點」釋出前所未有的善意,是放眼為未來幾年兩岸關係發展設立指標,兩岸如果繼續從善意如流,讓流水找到自然的位置,將能開拓中華民族文明的新格局, 加速帶出一個和平統一的憧憬;筆者大膽預測,兩岸領導人以民族利益至上,結束內耗為重的視野,一個統一與民族復興的起步就在眼前成形。

去年下半年以來,兩岸關係風起雲湧,勢如破竹,兩岸當局的良性溝通建立的互信增進,應驗了民族大愛的感召下,幾十年來的人為的障礙,意識型態的阻撓,一一被破除,現在是把善意化為行動的時候了。

胡錦濤持續解放思維,製造民族和解的空間與創意,拋出未統一的過渡政治關係框架的探討,這樣的循序漸進的思路,已是兩岸政治關係的沈積後的再出 發,儘管胡六點仍然還有主次的非對等觀念情意結的摻雜,唯它離「彼此對等,尊嚴」的要求已跨前一大步,冬天幾乎已到盡頭,春天還會遠嗎!?

「三段論」改變兩岸關係

筆者分析其中一段胡錦濤的講話可謂具有歷史性意義。筆者要摘錄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大陸所教授兼所長邵宗海的論述:「一中原則」三階段論的重新調 整。以「大陸和台灣儘管尚未統一,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而是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用以取代「台灣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的說法,具有相 當的意義。其實「胡四點」已說明:「兩岸目前尚未統一」的事實,但這次又特別點出是「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是否暗示北京可能接受一九四九年「中華 民國」當時存在的事實,實在值得台北關注。

卲先生的這段評論有畫龍點睛之妙,點出了自鄧小平把兩岸統一定調為一國兩制以來取得的突破點;因為回復至1949年兩岸關係的歷史起點,意味著大陸可能放下身段,以「對等觀」看待兩岸--承認當時存在,現在在台灣延續的「中華民國」這個政治實體。

胡錦濤的「一中原則」的三段論的重新調整出發,攸關兩岸和平「與」統一的推演與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進程,這樣的細分將能釐清進程式階段的不盡相容 的特徵與特性,解除混為一談導致的癥結,並給予空間強化和平和諧的共同價值。(有必要解釋,筆者加上「與」字顯示兩岸統一的階段論,是根據「重返現實」的 階段論推演,即先有和平才會有統一,統一是建立在和平的基前提,基礎與基業上,這與之前的和平統一的秩序有所不同;現時兩岸體制差落仍大,人文價值的差距 也有待縮小,和平和諧是初期兩岸共享的共同價值,緊隨著兩岸關係進入和平價值主導時代,其他普世價值與其中華傳統價值觀將能在一個長期和平和諧盛世營造的 氣氛環境中逐步融合之;所以,筆者主張,和平統一,應改為「和平與統一」彰顯不同階段關係與最終目標 。儘管統一漫漫長路,有必要強調,和平協議將被視為兩岸和平進程的起點。)

第一段的「大陸和台灣儘管尚未統一」: 這一點的帶頭,間接驗證了筆者上文之一的「重返現實,認清現實,尊重現實,出發現實」四階段重塑(reconfiguration) 現實的程序,顯示大陸不再一成不變咬定一國兩制的論調,轉而師法自然,畢竟兩岸僵持了60年,終於看到從「互相敵對,互不承認,以及互相承認」三段式關係 「之演變。 大陸的「醒覺」,從本質上而論,有檢討先入為主的一國兩制之妙。(筆者的特區上文之一有解釋一國兩制已被超越,不過請留意「超越」並非取代。)

大陸領導人罕有強調「尚未統一的兩岸關係「的事實,這樣的直認,在去年之前是難得一見的。胡錦濤的遺調用字把似乎有把兩岸的關係擺在平台的對等地 位上。昭示著兩岸關係不再是不對等的「中國對台灣」,合乎平等談判伙伴關係本位;筆者向來強調,「民族兩岸」的定位是來解決問題,不是製造問題的。關係上 的地位平等,非主次性,非隷屬性一旦被釐清後,歷史遺留下來的混淆誤區內的單邊觀念,將能一一被清除,甚至包括「內化論」之前的所謂「主體性」,從而撥亂 反正,還歷史一個客觀的真相,如此將能讓兩岸關係跨出踏實的第一步。

中國人是一個非重注重歷史的民族,「以史為鑑」常常掛在口頭,實際上,兩岸各自為政的史學家與政論者難以務實,中觀的梳理過去60年的兩岸關係的 千絲萬縷,正是反映了主次性,隷屬性,政治主體性,加上意識形態的左右的困境,造成兩岸難以釐清情理的糾纏。以此觀之,胡六點中的「三段論」可謂兩岸關係 開創了。理性引導感性標竿的先河,以此疏導兩岸學術論壇開創嶄新立論,勇於跳脫意識形態的桎梏,改由民族大義,大愛,超越政治藩籬,超越黨性利基,迎向民 族統一的大業,以昭大信。

從「內化」兩岸關係與相關事務的角度觀之,中國領土與主權的分裂的問題並不存在,兩岸的關係在於「內化」框架,何來領土與主權的分裂? 就如構成中國的任何兩部份體制在商討任何議題時都不必牽涉領土與主權事宜。因為領土與主權完整的問題只是對外才必須宣示(引述自中國大陸外長陳潔篪的言 論) 。換言之,「對內」領土與其主權完整並不構成問題。

鑑此,第二段的涵意是向外宣示中國的領土與主權由兩岸共享,共擁,共護。換句話說,無論對內對外中國領土主權還是完整的,並非處於分裂的狀態。

胡推敲兩體一國乎!

第三段的「而是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這一段把人的時光到回流至爆發內戰的中國,使人回顧至國共內戰的後果,一個政權在大陸建立起來, 另一個政權撤退至台灣。如果引用現代人的形容詞,即是在大陸的政權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台灣的是中華民國。(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 political entity (regime) based and operating from mainland China; Similarly, Republic of China----a political entity (regime) based and operating from the island of Taiwan) 。筆者正確詮釋胡錦濤的三段論,大陸勢已步入推敲具有一定敏感度的兩岸兩個政治實體的即存現實,由此,兩個政治實體構成的一個國家(兩體一國)的景象呼之 即出了!

這裡要點出關鍵性情的一點,兩體構成的一國,是民族國家( nation state),這一點與兩德的同屬一個民族類似,不同點是兩德在完成統一之前,已是擁有獨立主權的國家。所以,嚴格而言,兩德實際上為合併,成為一個民族國家,兩岸則是統一,有異有同。

胡錦濤拋出三段論的大氣魄與大氣概,簡直是義薄雲天,在進一步分析胡錦濤的政治內涵後,一個兩岸關係前景的描繪已看到願景。顯然胡錦濤留有餘地與 空間,因為兩岸平等夥伴關係的建立,在系列互釋善意的良性溝通中,已接近完成與確定。兩岸中短期關係的路線圖層次已鉤勒出來。筆者的觀察,胡錦濤前所未有 的使用「中性」的措詞,來形容描繪兩岸的關係。單憑這一點,就已是「胡六點」內涵特性的其中一顆耀眼的星星。(筆者建議: 兩岸在謀求和平統一道路上的探討 ,應多用中性 (符合中道思維),少用偏頗,或拗著一邊思維的措詞字眼,同時儘量避免陷入單邊意識形態的主張,如此,兩岸政治關係的路線圖將加速湧現。)

何來政治對立?胡錦濤一語道破兩岸60年前內戰延續未來的困境--政治對立(放眼達成和平協議)。胡錦濤把它詮釋為「(國共)政治對立」,意義深 長,國民黨與民進黨是政治主張不同而對立的政黨嗎!?內戰早已結束,只遺留下政治對立,政治對立是在一個內化政治框架,就如國民黨與民進黨儘管政治對立, 仍然是一個國家兩個政黨對立的問題,政治問題要回歸政治處理,尋求和平時期的文明政治解決方案。

顯然的,胡錦濤眼中兩岸領導人面對的未來共同挑戰所在--如何克服兩岸政治體系與人文價值雙差異的阻力--找出一個「中道並蓄」的融合體(或稱共同體)的初階--達成和平協議。

兩岸回歸「內化」

從胡錦濤的政治談話,大陸對兩岸關係最明顯的主張即是兩岸關係回歸「內化」框架,探討兩岸關係如何從現實出發(詳情請參考筆者上文之一的「重返現 實,正視現實,尊重現實,出發現實」)的原點。唯有出發現實,才能有效梳理兩岸過去千絲萬縷的關係。然後再出發。兩岸大三通的民對民,商對商的事務性關係 的付諸解決,顯然比政治關係的安排來得簡單,因為它基本上不涉及思維與意識形態的牽制。

總括而言,「胡六點」的思維建樹閃耀的星光至少有以下四顆:

一,首次立意重返兩岸現實--兩個政治實體的存在;跳脫以往「統戰「台灣姿態;
二 ,兩岸邁向對等觀的伙伴關係跨前一大步(叩門政治實體);突破以往主次的關係地位;
三,持續內化兩岸關係;包括把主權領土議題「內化」處理;
四,把兩岸建立和平共存共榮(達成和平協議)的目標,列為兩岸領導人中短期(至2012年胡馬任滿時)的最大政治挑戰,即把政治拉回主導兩岸關係的正軌,與經濟的雙軌制,併駕齊驅,而非以往慣性的經濟先行,先經後政,或先易後難。

結語:經過這一年來的模糊創意空間,互釋善意,增強互信,兩岸中華民族的政治關係已取得零的突破。領導人的遠見,立足於兩岸民眾包括網民從見解對立至和而不同的共識,以胡錦濤展露的自信與眼光,兩岸政治關係在2009年取得啟動點,不再是水中撈月,海市唇樓。

兩岸領導人以民族大業為重,從善如流,兩岸關係的前瞻性發展已臨界一個分水嶺: 一中不表,互讓一步,抉擇一國,進入兩體,對等尊嚴,和平奠基,統一有望。

歌詠(贈予兩岸領導人):互讓一步,海闊天空,模糊空間藏玄機,賦創意,兩岸思維泉湧,翩起舞;併火花,天地馳騁,「驚天動地」,「指天劃地」,雙劍合璧,舉世無敵,任翱翔,璀璨星光耀中華,兩岸攜手,共織一片新天地,開!

1 comment:

  1. “和平协议”,就是统一!
    中华大陆地区最高领导人胡锦涛提出与台湾地区的“和平协议”,得到中华台北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马英九的积极响应,马英九也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和平协议”,不管“和平协议”的内容如何,有了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议题“和平协议”!

    过去我把这个“和平协议”看作三国时期的孙权与刘备签的“和平协议”,认为当今再签那样的“和平协议”毫无意义,但深度胡锦涛对台新六点,“和平协议”意涵深邃,超越历史、超越现实、超越统一:

    第一:“和平协议”是对民进党的挑战?战争与和平,人类的历史就是在战争求得的和平,民进党如果选择民进党战争,不但选择了与中华大陆13亿人民为敌,也与中华台北的23000万人民为敌,即使民进党再为了反对而反对、不管遇中必反也好、还是见马政府如何政策必反也罢,对“和平协议”没有反对的理由,无非民进党成为彻头不彻尾的地痞流氓党:
    1、民进党在1987、1988的时候并不是反中的政党,反中从来不是民进党的意识形态。实际上,民进党那时主张开放探亲、和平相处。从民进党的创党可以看出,是应该积极欢迎这样的一个“和平协议”;
    2、王昆义:要用正常、健康的心态看待两岸变化 ;大家认为“台独党纲”是历史的灰烬,不具有任何意义,但是中国大陆在乎这个东西;如果“台独党纲”阶段性意义真的已经完成,是不是就不需要有再存在的必要性。应该说是需要“和平协议”;
    3、谢正锋:民进党把台独当柴火烧;对于民进党的“台独”主张,我们已经看得很清楚了:民进党只有在需要时,才把台独拿来取暖,把台独当柴火燃烧,他们做的很多事情都在伤害台独运动。也不应该反对“和平协议”;
    4、王昆义:我认为要用正常、健康的心态看待两岸变化,不要只是蒙着头在自己的酱缸里去绕,对民进党未来发展的意义不大。我对民进党的期许,不只是忠诚的反对党,更是泱泱大党。这就更需要“和平协议”;

    第二:国民党需要“和平协议”:
    1、结束国共内战,中华大陆13亿人民和中华台北23000万人民欢迎;
    2、放下历史上在国民党手中“蒙古国”被割让的包袱,争取中华大陆13亿人民和中华台北23000万人民的支持和同情,不再搞“黔驴技穷”事;
    3、“和平协议”毕竟是结束上个世纪以来的政治对立,更是争取到了中国国民党在台湾的存在,坚守着“中华民国”底线,可以告慰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誓师捍卫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台湾和平共荣;
    4、从历史上关度之战和赤壁之战,虽然是战场上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今天的国民党留着青山在,将来也好重返中华大地的政治舞台;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若国民党拥护社会主义,两党可合,中华大陆时刻呼唤着他的游子归;

    第三:马英九积极争取“和平协议”:
    1、马英九:给我八年 带来台湾幸福百年,这是马英九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时对台湾老百姓的政治承诺,保障百年,需要结束国共内战、需要结束两岸政治对立,就需要两岸“和平协议”;
    2、追求经济发展,造福台湾人民,离不开两岸经济综合协议,如何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马英九“和平协议”;
    3、结束敌对状态下国共内战的“和平协议”,也就回归到上个世纪分离时的“一个中国”基础,马英九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一中各表”:“中华台北”和“中华大陆”被现实认同下来;
    4、“和平协议”幸福百年,即使经济搞上不去,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对得起子孙后代,更无愧于信任他的大多数台湾同胞!

    第四:胡锦涛提出与台湾地区的“和平协议”,就是统一!
    1、“和平协议”是结束国共内战敌对状态,“和平协议”是结束两岸政治上的对立;
    2、“和平协议”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分离一切邪恶势力,让台独分子见鬼去吧!
    3、“和平协议”是庄严的宣誓:中华民族从不接受分裂!
    4、“和平协议”是推动了历史,在中华台北的国际空间也好、两岸的军事互信也罢、“中华民国”成为了中华台北,实质上的在中华大地上的地方政府,你把台湾叫高度自治、特别行政区、一国二制等已经无所谓;也就可用谈论台湾定位等政治议题,这还不是统一吗?

    推动历史的“和平协议”,不用多说:谁不喜欢和平,谁就喜欢战争,谁不喜欢签,谁就选择了战争!

    “和平协议”吃掉一个台独分子、夹着一个民进党、看着一个国民党、放着一个马英九!

    《作者: 大陆江苏省南京市马尧海》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