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1, 2009

馬英九跨出政策性的第一步—-簽署和平協議(上)

【2008年10月30日】
根據中新網10月18日報導, 馬英九在接受印度英文戰略學術季刊「印度暨全球事務」採訪時稱,他願努力在任期內儘量完成與大陸簽署和平協定。這標誌著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有望邁進一個實質的軌道,跳脫「三通」的藩籬。

*********

從戰略性觀點,兩岸簽署和平協議才是兩岸開啟兩岸關係正常化的第一步。因為根據兩岸交往的型態特徵而論,即使兩岸大小三通都齊全通暢而行,兩岸關 係仍然被迫返回政治橋樑的層面,由政治領航,以取得實質官對官(G2G)的突破,這才是關鍵所在。畢竟止於經濟及民間交往(P2P & B2B) 的大小三通,並非不重要,只是行政上的溝通,政治的脈絡無法打通,民間經濟與政治的隔離將使政策與經濟民間的差落漸行漸遠。

政治層面的關係向來都是兩岸關係最大的挑戰,也是兩岸關係中最棘手的盲點,似乎是誰需要誰,誰先折腰的面子問題。

自從兩岸關係的和平進程,給掌政8年胡搞蠻幹的陳水扁與之前後期掌政晚節不保的李登光搞砸後,兩岸十幾年來的關係即從膠著狀態,反覆陷入片片驚濤 駭浪中,令全球華人「親者痛」,兩岸的公敵「仇者快」。到了今年初,民進黨的陳水扁政權搞台灣入聯公投與總統選舉綁在一起,兩岸關係的惡化到達沸沸騰騰, 一度吃緊,幾乎劍拔弩張(這種局面也導致大陸制定現已過時,並主張加以廢除,由「統一國家法」取代的「反分裂國家法」(請參閱李惠群特區相關評論)。

回到馬英九的這番「和平口風」,已是一張政治發票的承擔,儘管期限可更改。可喜的是,馬英九在訪問中列出他任期內的兩岸關係可行及可為的計劃步 驟,這一點是馬英九上臺以來針對兩岸和平關係的發展,表達一個最清晰的階段性循序漸進,讓人看到馬英九不再「優柔寡斷」,而是「果斷」出場,有備而來,這 有別於他消極性堅持的「三不」,靈活變通,明顯的進步了(在這裡筆者聯想到副總統蕭萬長的「不急統」策略)。

馬英九鉤勒出現階段的兩岸關係的議程表,可行的及已行的除了大小三通外,與大陸建立軍事互信的機制或和平協議卻沒有時間表。其中提到「建立軍事互 信機制「與「和平協議」,他的用詞是「或」並非「與」。他表示,大三通的兩岸海空直航搞定後,再來才是「有關兩岸國際空間及和平協議問題」。值得留意,他 很巧妙地淡化兩岸建立軍事互信的機制的問題(馬英九政府尚未釐清台灣向美國添購軍備問題引起的爭議)。

以馬英九的個性與保守的作風,他必定胸有成竹,才會如此淡定,向外媒發表一個初具輪廓的兩岸未來關係的政策藍圖,這才是一個勤於「練身」的馬英九,把決策與執行力結合的徵兆,正面,且積極,令全世界心懷中華民族的華人欣慰及有所期待。

和平協議是啟動與發放兩岸浩然正氣及正能量之匙,經由此,一個良性互動,累積互信的共識,已開始由「概念」轉為馬英九團隊的「政治意願」。

兩岸未來之道不會是一條直路,彎曲中挑戰還是滿滿的,儘管馬英九已初步鎖定任期內兌現和平協議的簽署,對於前瞻性的兩岸關係展露出一道曙光。從他 的書面談話分曉,馬英九已把「和平」列入兩岸政治和解必備的優先議程,這是「師法自然」散發的智慧,也是中華民族傳統價值中「和諧」綻放光輝的一刻。(待 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