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4日】
賴幸媛事件爭議的反射,使馬英九從內心迫出「中道」路線,另一廂胡錦濤與連戰會面時首次提出建立互信的共同價值觀。兩岸領導人似乎隔岸發放默契需要互信的信息,進一步帶出九二共識「存異求同」的 隱性一中各表。
過去數天兩岸頻密隔空交流帶出的演變,令人覺察到兩岸領導人的默契如行雲流水般處於動感十足的畫面。如果說,台灣下任總統馬英九充分利用了他上台 的空檔找到一個具爭議性,泛綠十足的「顛覆」人選出任陸委會主委,挑起重啟兩岸政策的協調重任,馬英九兩岸政策退守皆宜的已找到一個「中道」緩衝點,不可 不謂高招;不過馬英九的奇招,卻把兩岸急須建立互信橋樑曝光於議論的放大鏡。
馬英九520就任總統之前,兩岸領導人通過連胡會,與賴幸媛事件的良性交鋒,已找到存異求同的空間,這對兩岸後續的和解和平談判制造一個的微妙的 切入點。馬英九接受媒體訪問時首次表明他走的是「中道」路線,非兩國論始祖李登輝的路線,這是馬英九首次以中華價值觀詮釋他的兩岸政策,意義非比尋常;對 於一個實行民主議會選舉體系的政權,對兩岸和解和平關係的發展除了服膺普世價值外,身為一個泱泱大國或民族,認同民族價值也是一種文明手段,對塑造兩岸共 同價值觀意義深長。馬英九此舉(劃清與李登輝關係)不僅令大陸當局如服下定心劑;國民黨上下對賴幸媛受委展開的鞭撻,泛綠的沈默,台灣媒體的嘩然,間接反 映台灣舉國上下已全然接受馬英九的即定大陸政策無疑。單僅這一點,馬英九尚未就任即已成為「實至名歸」的全民總統。
馬英九否認少提九二共識的表態也非常重要,因為如果連九二共識的共識也無存,一中各表再也找不到來歸依,兩岸和解和平發展關係的根據亦即蕩然無存了,動搖汪辜以來整個和解共生基礎的延續,除非兩岸準備化整為零,重回起點。
值得一提的是,胡錦濤與連戰會面時,提出兩岸務必建立互信的共同價值,中道加上互信的詮釋是存異求同。胡錦濤與布什總統電話交談時對外世界宣佈九 二共識的一中各表,被馬英九認定為發展和平關係的政治共識(否則九二共識何來共識?),這顯然是兩岸領導的共識交叉點,也是馬英九上台之前最重要里清的底 線:胡錦濤的模糊空間,已由馬英九詮釋。
胡錦濤在胡連會上提出的「建立互信,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十六字箴言,其中『擱置爭議、追求雙贏」原句是胡錦濤套用馬英九在博鰲胡蕭會上通過蕭萬長敲定的,胡錦濤把它放進兩岸關係十六字方針裡,足見大陸持續向台灣釋放善意。
對此,儘管大陸方面仍然有所保留(即模糊看待馬英九的詮釋),從正面分析,大陸的低調與「中道」反應,實為良性互動精神的延續,留待創意空間給台 灣發揮?此舉是否應驗了馬英九主張互不否認對方(政治實體)存在的守則,既實務,亦穩健。蕭萬長在博鰲論壇上提出的十六字箴言為「正視現實,共創未來,擱 置爭議,追求雙贏」,與胡錦濤的十六字箴言基本精神是一樣的。
兩岸關係萬眾期待的走向融冰之旅,一個賴幸媛浮出水面後,兩岸的情緒一度受到干擾,賴幸媛出面認同馬英九的兩岸政策,特別是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 後,大陸與國民黨方面已釋懷,從社會廣闊面上,把票投給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36%選民也許有所安慰,畢竟他們的泛綠「代表性」人物也有機會出任陸委會主委 的要職,為多數人認同的和解和平統一路線出力,少數人的權力也因此受到尊重,堪稱兩全其美。
馬英九對媒體也講了一句氣魄,胸襟與視野都非凡的的話,「基於雙方領導人都開始有一些共享的價值。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也希望未來兩岸關係 能沿著這個軌道邁進,若真能如此,將是兩岸人民之福,也是全世界人民之福。」一個超越台灣,立足大中華,放眼世界大格局的馬英九,展現在巍巍大中華的世界 中。
至於一度被標籤化為「反統」及「反中國」的賴幸媛如何「棄暗從明 」,如何在「最大利益化,及維護台灣主權」的底線上,去協調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包括即將落實的兩岸包機服務,很快時間即會證明賴幸媛是否馬英九明智的選 擇,從中也證明賴幸媛是否已脫胎換骨,深明民族大義,解毒了李登輝的殘餘思想,全力為經她確認的和平發展兩岸的新目標奮關?!希望賴幸媛好自為之,盡心盡 力輔助馬英九,為兩岸良性關係的發展交出成績來。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