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17, 2010

建議中國設立「全球華人創新特區」之構思

引言:

放眼打造一個未來式的後普世價值觀的世界,一個把沈積沈睡了兩千年的中華價值觀與普世價值觀熔成一體的價值鏈的實驗世界--只有中國才能擔當此重任,一個迎合中國走路向世界,世界整合中國的雙向實驗區;這是以創新為核心價值,引領全球華人發掘自身文化寶藏的實體計劃。

緣起:

大陸作者程漢忠建議中國設立全球華人特區,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概念。中華民族的文化價值,獲得族人的認同到認可,得以延續到今天,中華文化包容兼收並蓄的韌性與特性居功至偉。民族文化的淵遠流長,慎忠追遠,應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軟資產」,現在是中華民族以全球視野的胸襟,全球民族的定位,把優秀的文化基因發揚光大,與世界分享的機遇,進而迎向把民族軟資產打造,提煉成為軟實力時代的降臨。此舉也配合學習型模式主導的經濟轉型。

全球華人特區的構思呼應了一個「放眼世界,立足大中華」誘發建構世界新秩序的啟動,不久前,大陸網站掀起中華民族普世觀的自我認同與認可(約 90%網民確認中華民族文化具有普世價值觀),再次顯示中華民族不再妄自菲薄,擺脫民族悲情的日子已屆,建立自信自重,重新出發的時機已屆,箭已在絃上。類似概念構思在筆者腦海裡縈繞已有一段時日,希望借此機會,把構思奉獻給中國國國務院,福建省政府,與閩台海峽西岸經濟試行區當局參考。

本文:

名稱「全球華人創新特區」:顧名思義,建議中的這個全球華人特區,是以創新為核心價值,以創新圍繞它的所有活動與規劃,引領全球華人及認同華人大同世界的其他民族,邁向一個著眼全方位開拓全球華人在各領域,涵蓋所有領域的人文活動,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研、醫藥、資訊科技、生態、生命科學,以及企管等的人類活動範圍,以獲得創新的增值;「全球華人創新特區」的構思提供一個開放式的實體平台,致力全面開拓全球華人的潛能,把各領域的創新活動作業,為專注人文科研的的潛能最大化的特區。

宏觀上,開闢此特區,形塑一個全方位面向未來,擁有多元性色彩,整合多元資源,應對與採納世界多極性靈活變通思維與技能,在一個多元核心新秩序中放眼塑造出「世界公民」的角色。換句話說,舉凡涉及人類的所有領域充當和平用途,改善生活素質的活動與研究,在此特區內都有一席之地,給予最大化的發揮。

特點:類似「國中之國」:建議中的「全球華人創新特區」的構思提出一個超越本位政治利益詮釋的要點,該創新特區必須超越中國所謂的經濟特區的設計與局限性。提出這一點旨在畫龍點睛,因為全球化與開放的大趨勢,已不能把發展局限於經濟活動上,所以它並非經濟特區,也不是大中華經濟共同體的翻版,而是兼有並超越之的總體發展。

建議由超級智庫擔綱設計

換言之,它是一個以創新為民族中心思想的全球華人特區,為一個空前的創新構思,也是全球華人敢於正面迎接全球化釋出大思維的主動努力;正值世界面臨1929年最嚴重的全球經濟蕭條的,全球的金融海嘯引發隨時都會擴大至經濟與貨幣危機,原有的貨幣體系與以美元結算的制度,(中國行長周小川「大膽」向國際貨幣基金局與20國集團峰會召開之前提出一個旨在取代美元主宰地位的超越主權的貨幣的結算改革,已是一個很好的先兆),類似「國中之國」的構思。唯有敢於突破,勇於摒棄成規,中華民族的價值才能突圍,靜態價值才能滲透動態價值,孤芳自賞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中華文明的馥香必須走出神州大地,在融合中與世界整合,被視為中華文明的終極挑戰。

管理模式構想:建議交甫於2009年初成立以中國國務院前副總理曾培炎為理事長的「超级智庫」擔綱,負責諮詢,設計,參與管理(即通過招攬全球華人專才網絡)執行。

基於這是一個人文歷史上首創的實體式特區,所以「全球華人創新特區」須採納開放式的管理模式與方法,在現有(一黨專政)體制與權力結構的考量下,權力經由中央政府(國務院)「下放」,特區的實體管理當局直接向國務院報告實體的運作、進展,擬定發展策略。

基於「全球華人創新特區」的管理層擁有一定的自主權,是屬於授權的專業管理者,除了負責例常的營運與行政工作事務外,在不影響「全球華人創新特區」的確定方向,結構,組織形態,核心與創新價值觀下,專業管理者擁有權力提出改善流程,執行效率與方法的建議,定時向中央政府國務院提呈評估報告,以對「全球華人創新特區」的進展與階段性方法做出跟進與檢討,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中央政府下放管理權以績效為準則。

開發軟實力順應大勢

宗旨:培育及塑造一個「全球華人,世界公民」素養的大中華人的搖籃。

從這個角度探索,美元獨霸世界通用貨幣的地位已開始動搖,一個強有力的世界新秩序的序幕,隨之而來的將是一個改由多極化世界分享分擔世界新秩序的啟動。有鑑於此,這個開創歷史先河創新的政治「特區」為駕馭趨潮(riding the wave of change)的全球先驅計劃,鑑此,必須跳脫舊有經濟特區的局部性與政策的局限性。它應該全方位涵蓋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無論是政治,經濟(包括金融貨幣體制及其管理模式),文化,科研,環保,以及人文的各領域活動,包括日益受到新世代熱愛的「創新娛樂領域」,它屬於一個開放式的創新活動全球中心,不受任何意識形態的管制,純粹以績效與效益主導。貫徹以自由,民主,法治,人權的普世價值觀為主,中華價值觀包括以中庸/中道/中道觀為主,天人合一共存為輔的鏈結之修煉世界新秩序的人文社會實驗場區。

如此的價值鏈的修煉相信是全球首創;否則,所謂的「全球華人特區」將是一個炒冷飯的複製品,不只了無新意,也難以為全球華人的使命感帶來新的增值。就如出口導向的勞工密集型經濟特區的樣板戲,將繼續重蹈環境惡化,資源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的惡性循環中,皆因歷史是前進的教訓;它(指創新特區)必須有所突破,不再是局限經濟特區,不是貿易特區,也不是諸如香港的行政特區,而是全方位開放型的政經文教的「創新體制實驗特區」。所以它以先行先試,最接近「國中之國」的實驗區概念。

換言之,它將是一個「權力開放,營運透明,下情上達,民意導向,官僚讓路,績效主導」的未來式全球華人皆有權參與塑造的共同家園/第二家園。(制度除了原有中國公民外可考慮採納永久居民,榮譽公民制,中華卡,著重各領域人才的留住,不一定要成為公民。)

只有中國夠格

如此的特區,普天下只有中國有資格與能力去開辦,因為中國早年開闢的經濟特區,容許香港政治特區維持現狀至少50年的承諾與其逐步執行,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特區體制下催生的特區。儘管這些所謂特區擁有其本身一定的歷史政治背景的特殊因素,然而,無可否認的,這些累積的「特殊法」,被中國就地取材,善加利用,注入新的元素,加以改良,取得特殊的效果,因而形成一種特殊的制度體系的典範,巧妙地被利用在彌補了原有體制的不足,進而發揮奇特的效益,可謂活水泉源,靈活配搭的實例 (問題關鍵是中國是否敢突破舊制度,舊思維的框框,及原有利益集團的牽制,一舉突圍,勇闖政治特區制的模式,以全方位的創新政體層面掛鉤?)

誤區:特區應具有世界觀的使命感的願景,必須與狹隘的民族主義劃清界線,這一點非常重要,以免被別有居心者指責為搞沙文主義:應突出以「世界華人,全球公民」為遠大的目標。當然,必須強調,如此一個宏大遠大的目標必須擁有一個強大的載體/母體去推動,去支援資源需求,她非中國莫屬。它的設計與功能性,能讓全球華人擁有一個打造全球公民的溝通及參與平台,進而培育具有世界公民素質的第一個搖籃特區的民族。這個構想原則的恪守,將能袪除及防備「全球華人創新特區」被另有居心參透,或利用淪為新民族主義的祭品。

在戰略上,「全球華人創新特區」的重點在於「創新」而非「華人」,只要通曉中文,認同中華文化價值觀的使命者,都應予考慮給予入駐。因為中華民族是一個普世民族,一個普世民族是一個立足大中華,放眼世界的全球民族,否則中華文化的「淵遠流長」,「包容並蓄」,「千錘百練」必須重新解讀了。

建議中的政體/政治特區內含的元素/特徵/特色,及重點策略:

價值塑造導向:先從特區制定改革,改良,改善的原則,創新特區的先頭計劃可以「全球華人研發中心」為起點,新與創造性的產品/服務項目,跳脫原有產口/服務的框框,即以綠化與再循環資源的取角,引導全新產品/服務,經由市場內需導向推陳出新,再經由內需新市場導向,引導出口市場的開拓,周而復始,注入天人合一的價值;舉例,素食被認定是一項能開啟再循環,減少物資投入,減少炭的排放量,平衡溫室效應的新穎飲食習慣,能協助重建人文生態可持續性發展的產品與周邊服務群之一。

必備基礎特徵: 全球華人創新特區必須具有龐大的經濟質量與人口效益:

(一) 長住人口一億以上;

(二) 已具有多元化的經濟體系的根基;

(三) 已具備持續改革開放的靈活的政治改善政治意願:閩台為最理想的土壤,前者已由中央公佈的海西先行先試發展計劃,配搭台灣的自由民主制;加上能接受持續改革開放的政治的領導結構 (這一點廣東省佔優勢)。Sustainable political reformative structures –最為理想;

(四) 特區組成的理想部份應涵蓋類似廣東與福建,香港與台灣四地體制經濟發展互異的優劣差距。因體制人文的差異才能激發改革與開放,起各施所長,互補長短作用,收雙贏互利,相輔相成的體制價值互相滲透的作用;

(五) 創新特區內外皆通:擔當文化籽子:擁有能夠吸引全球通曉中文的人才雙語人才流向的大中華經濟體磁鐵作用,以中華文化雙語化,作為推廣中華經濟體的籽子 (AGENT)的宗旨,進而作為吸引及培育雙語為主,多語為輔的全球化人才,加速中華文化價值的載體,這裡的「以文載道」的文應是指雙語或多語(實際上,在華東的主要城市如上海,北京以及經濟特區,這已非新鮮事。當局正從幼兒園至大專院校培育通曉雙語的學子,科系的媒介以中英文教導,一個雙語的教育體系正在快速形成中);

(六) 對外:建立橋樑:以發揚中華文化軟體實力文化價值為主軸,開發各領域人力資展為載體,雙向加速大中華與全球的價值鏈的接軌,形成世界走向中國,中國走向世界的的實體橋樑;

(七) 對內:作為先秦文化以來中國傳統文化啟迪創新文化的實驗區橋頭堡探索建立一個榮譽公民制,類似永久居民權,有居留權,無投票權及參選權,類似一個組織社團有附屬會員的制度一樣;

(八)「 人本」取代「物本」,以天人合一(人屬於大自然一份子的),取代西方的以人為中心,其他生態體以人的利益為服務中心的價值觀,所引發弱肉強食,惡性競爭循環,促進人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替代;

(九) 硬體基本設施方面,具有城鄉收入差距的社會與經濟結構,匯集全球華人人力資源的通路,網絡 ,平台,經驗,專長,以加速先進區與發展區的平衡可持續發展模式的探索任務;

(十) 招攬全球人才:廣邀全球學有專長,在各自領域擁有特殊成就的華人個人,企業,組織,群體,把他們的研發,科研,設計,專長,思維創作帶進「全球華人創新特區」。

最理想:港台粵閩組成

小結:綜觀上述,最適宜實驗全球華人創新特區的區域莫過於港,台,粵,閩組成的次國家區域。這四個來自不同經濟層次,發展層次,政治改革與成熟層次,社會層次,甚至文化層次的省份/經濟特區/特殊區,正如上述所言,具備了創新特區所需的內在刺激結構,事因各省區(粵閩)/特區(港澳)/特殊區(台灣)之間懸殊社會經濟文化的差異為創新特區提供了無比挑戰的創新原動力,四個區域的總戶籍與常住人口達1.8至2億之間(其中廣東省最多,估計約有1.2 億,福建省次之,約0.45億,台灣0.23億,港澳最少不及0.1億) 。其中經濟最發達的次區域莫過於港澳與台灣,發展最不均衡的為福建省,廣東的珠江三角洲則是「世界工廠」的美譽;這樣特殊的次區域是自然形成的政經人文差異具備了創新與具有聚變(fusion)的作用與功能性,即不同的社會文明碰撞在一起,進而擦出漫天的人文火花,產生改造人類社會制度,包括對原有自由民主制的變種挑戰,細菌變種,以應對新抗體的原理可能可以提供學術探索。總講一句,全世界只有中國才具備這樣的先天環境,條件與能力,與匯集天下人才去再造中華文明的載體。這個構思中的載體,非港台粵閩組成的全球華人創新特區莫屬!

願景:這個創新特區最終的目標是通過創新模式設計一個雙語為主,多語為輔,通行,符合一個重新打造東方傳統價值揉合普世價值觀天人合一,人類與大自然共存共榮的和諧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開放型社會。袪除所有意識形態的限制籓籬,旨在讓人類的創新精神得以在一個無垠的空間,開放,自由,平等,利好的環境中得到紮根、茁牙、成長,以致壯大;繼而以嶄新的面貌傳承中華薪火,再造普世價值鏈的挑戰。雙語基調是「全球華人創新特區」的重點策略。一來能與中國內地採納雙語教學政策的整調全面接軌,並做為往後擴大實施的實驗;二來,中國價值,特別是傳統文化價值觀要走出去,進而與世界整合,雙語的設計與掌握與調適,是必備的工具。(順帶一提,中國政府在世界各地設立的孔子學院是一個正確與上好的達致相關目標的第一策略。)

背景了解:時至今日,許多非華人不了解,甚至曲解中國文化的包容性,根源在於中國無法全面掌握外語,特別是英語,以文載道,務實有效地宣揚中華文化,加上過去百年傳統文化遭受的斷層現象,包括文化大革命掀起的「破四舊」等的破壞消極運動,更徒增非華人對中華文化的誤解加深。這樣的失落的文化背景必須點出,以正視聽,撥亂反正,重返現實。過去幾年陸續在治國設立的孔子學院即是一個典範的實例。)

交由「超级智庫」負責設計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大陸近期順應兩岸融合大勢推出的海西先行先试計劃,各方抢先机帶動的是中華民族前所未有的國家未來運作模式的挑戰。經濟發展將賦予新的使命,根據「人民日報」的報導,海西先拔頸頭籌簽下超過5百億美元的驚人的投資金額,再再向世界證明海西的魅力簡直無法頂。這也讓人聯想起,福建沿岸連綿數百公里的城市群將形成福建對台的黃金地帶。與對岸的台灣,將負起對接兩岸社會經濟,文化,政治體系的先試先行的克隆式探索,進而開拓兩岸全方位發展模式,為未來邁向一個大中華願景式的共同體制,做好基礎框架的先行先試工作的試點;在政治體制的改革與現有經濟體制社會的融為一個全新,經得起不同體系聚變(fusion)帶來的考驗,可持續的人文體系,並從中能夠建立具有應變特徵,充滿靈活變通性(agile)與作用與功能性的中華體制,這可能就是一個具有普世價值與中華價值結合成為一個再造文明的終極挑戰吧!

這條再造文明之道,就由一個克隆台灣啟動(切記:克隆並非複製,克隆原意創造出來的政治體制較原有者更優秀,這類似日本早年模仿西方科技,通過改善與創新,終於創造出優於西方原創者的聚變科技水平,這種不斷自我超越的精神深植東方文明的基因,當前的挑戰即是重新再造這種一度埋沒的文明籽子),讓它重見天日,開花結果,與日月爭輝,天地共存。

最後,本小組要引用中國經濟總設計師鄧小平曾經一針見血指出:「一個政黨,一個國家,如果思想僵化凝固了,停滯不前了,就必然自取滅亡。」

總結:今天,事隔一個半世紀的鴉片戰爭,眼下中華民族又走到了一個歷史的轉捩點之際,如何通過開啟思想的大解放,結合海內外華人華僑的共同的智慧,把這種無窮無盡的民族的總體原動力解放出來,就如溫家寶總理所強調,「改革不能只依靠一小批人的智慧,包括精英,專家學者,必須更加貼近群眾,聽取群眾的集體智慧」(大意如此),必將更有效,更堅實地解決前進路上不同階段湧現的各項問題,推動中華民族再造文明,同步對世界肩負的歷史性任務;溫家寶的這句金玉良言,已經道出,由中共統治的中國準備接受自由民主的草根性與還政於民。如是觀之,一個小民主的啟動,擴大到全民大民主的旅程,將是全面改革的過程,全球華人創新特區也就是修煉成新中華文明,建構一個兼有聚變,靈活,變通新體制的最理想場地了!

後註:本文原於2009年6月已脫稿,基於某些原因,延至2010年I 月底才重新修飾;眼見時機已成熟,並初具條件,希望文中提出的理念與構思仍然能與時併進,或帶給有關方面一些值得參考的點子,即不負筆者的一番心血,如果有幸獲得各界心懷中華民族熱愛中華文化的朋友的點滴回饋,更是筆者的心中的企盼與慰藉。

●編按:

本文原來標題為「建議中國設立『全球華人創新特區』之構思 (Concept of GLOBAL CHINESE INNOVATIVE ENTITY AREA簡稱GCIEA)--兼回應程漢忠的中國應設立『全球華人特區』概念http://policy.sinoth.com/Doc/article /2009/3/26/server/1000036810.ht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