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行動黨提出的中道馬來西亞,與首相納吉提出的一個馬來西亞,在理念上有如雙劍合壁。
中道,中庸,中道觀,都有類似的主張,筆者認為,中道觀比較能夠全面反映兩千年來,儒釋道融為一體的中國傳統價值的精髓。中道可稱為the middle way(path),中庸the way of moderation(the moderate approach),最後的中道觀,源自佛教修行的中道圓融,由正見主導,它可稱為the way of the mean by manifestation of the middle approach。由正見引導,為實踐中道/中道觀的先決條件。
中道與中道觀都是一種方法論,一種旨在解決糾紛,平息亂象的方法。現時,國際上的許多事務、紛爭,包括世界貿易組織(WTO)處理國與國之間的貿易磨擦都依照中道的方法兩端妙取中道,兩個極端巧取中和上,不偏頗,不采激進手段,通過磋商,協商的諒解解決之;中國對待南沙群島的主權重迭的索取的紛爭的處理問題手法——擱置主權糾紛,共同聯手發展諸島——亦為一個典型中道的案例。
就如宋楚瑜所說,中道(觀)是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的精髓所在,可謂先秦文明以來歷經千錘百煉的文化瑰寶。它是兩千年中士與佛教精神文明融為一體源遠流長的鐵證,雖然它的融合是在中國完成,但它並非單屬中國或中華民族,因為這樣的多元化價值觀,兼收並蓄包容的內涵,具有一定的普世價值,放諸四海皆准的特性,它的傳播與擴散只時間的問題。
換個角度,這是中國社會儒釋道三教經歷兩千年的潛移默化,融會貫通所結出堅實的「果」,為和諧,務實,中道,圓融解決問題的「法」。
其實,在馬來西亞這片原本幸福的土地上,較中國更明顯的多元民族的結構提供了一個肥沃土壤,為中道/中道觀實踐的好地方,這個內在的人文環境,實際上是一個修練的場所;馬來西亞的多元性,象徵著亞洲以致世界種族,宗教,文化的多元性的特色。在馬來西亞幾乎可以找到亞洲主要的人種;最重要的是,中道雖然源自佛教與儒道,它卻是以出世的層次化為入世的方法,超越意識形態,教條主義的束縛,從宗教的枷鎖中解脫出來,畢竟,它旨在尋求問題的解決,而不是製造問題,也非流於說教。說穿了,它本身就是一個方法的切入點,中道/中道觀的孕育,涉及中國兩千年來多元性持續不斷的融合與重複實踐,最終演義成獨特的中土與外來文融合的結晶體。可能是中國源遠流長的人文生態環境助長催生中道/中道觀的成形。
鑒此,中道/中道觀本身是人類文明的共同價值,它的孕育,成長,實踐,以致成形的智慧結晶,並非中國的專利,也非只適用於中國,它實際上是人類文明的共同遺產,大約同時期的西方聖哲亞里斯多德的中庸政體思想,亦為中道的體現,一東一西,與孔子與佛陀的思想互相輝映。
如果馬來西亞這片多元性的土地能參考與調適中道的理念,根據國情與馬來西亞的特性結合,走出「一個中道馬來西亞」的新天地,這將是中道/中道觀在中國以外,不同結構的社會國家紮根實踐的典範個案。雖然這麼講仍然屬於學術話語,目前尚言之過早。
無論行動黨是為了吸引中間派的選民推出中道/中道觀,以抗衡國陣提出的一個馬來西亞的理念的綽頭,筆者認為兩者的結合可能是馬來西亞這個多元性國家,得以在一個共同框架內找到一個民主,和諧,中庸,務實,公平的共同點,它推出中道的方法論,正視國家多元性,堅守民主,公平,和諧治國的良性起步值得褒揚。
從這個世俗的角度,經由一個中道的馬來西亞催生的中道政治,因應了馬來西亞國情所需,為萬民所盼! 企盼行動黨講到做到,裡表一致,協助處於政治轉捩點的馬來西亞,撥亂返正,快速走出單元治國,跳脫分而治之手段的泥沼,讓多元性抬頭,照耀這片幸福的土地。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