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以來,大陸總理溫家寶每年一次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按例提出「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定調,及反台獨的鮮明立場。2009年卻字隻字不提「一國兩制」及「台獨」。心懷中華民族的全球華社,必定心存疑竇,溫家寶葫蘆裡賣什麼藥?
就如筆者多篇前文所指,近期的兩岸關係的確出現微妙的轉變,如此的轉變正面多過負面。有時,所謂正面並非指都是關係快速改善的消息,反而是互動頻密,增強了解,雙方都認知尊重彼此的立場與出發,這即是去年來,兩岸出現「和而不同」詮釋的真義。
溫家寶的工作報告予人有一種認知和解的平常心的流露,不再含有情緒激昂的對峙,敵我二分法的心態。
國家和平統一的大業可以以平常心對待嗎?既然和平關係發展的前提,和諧氣氛擺在第一位,營造和諧必備條件是當然心平氣和,領導人氣定神閒,果敢,氣和而堅定,才能擔當統一的重任。這種以平常心肩負迎接統一大業的挑戰,顯然在大陸領導班子中開始被確定為政治作業的情緒智商的標竿。
※ 鄧公以身試法
即使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祖師爺鄧小平的所有主張都必須經過時空的考驗,他的政治奮鬥史是一部大起大落的血淚記載,也是中國政體與國體糾纏不清,理還亂的最佳寫照。儘管政治鬥爭有時殘酷無情,不過鄧公始終抱著中庸之道,不走極端,不搞對抗,不宣泄情緒的節操,是他值得全球華人借鏡的另一面。
話說回頭,溫家寶的工作報告隱藏著領導人客觀認知兩岸現實的點點滴滴。不提一國兩制,不表示大陸對台政策捨棄一國兩制,而是尺牘上,能夠容納對一國兩制不同的聲音,修正,補充,甚至超越等。畢竟「一國兩制」並非神聖不可侵犯的真理,或出世間的東西。一國兩制「與」國家和平統一是兩回事,兩者之間不一定劃上等號。兩岸應具有包容異見的胸襟與視野,回歸到之前的原點,非一國兩制不可!這是觀念上的轉變,可喜可賀。寫到這裡,令人不禁看到一股中庸之道的精神流露出來。
* 一國兩制:從不提一國兩制出發,也許可以窺見一個兼容價值觀的冒現,不再是僵化的思維束縛, 超越一國兩制的局限 (必須再指出,超越並非取代),其釋放的空間與力量是巨大的,它讓人得以探討其他更好的選擇,或對各項可行的統一法進行兼收並蓄的整合。
廣東人有句俚語,「一本通書看到老」,凡事都要與時併進,國家統一大業也一樣,不能一成不變,中國人最喜歡說大勢所趨,世上沒有永續不變的方法。
※ 「台獨」可防不宜攻
* 台獨:至於「台獨」,筆者前文之一對「台獨烏托邦」的意識形態加以分析,台獨除了是「幻覺避難所」,充其量也是「愛台自戀狂」的出氣筒,大陸在策略戰術上進行必要的修正,不要跟自己的影子打架,犯上杯弓蛇影之誤。顯然,溫家寶已經看穿台獨虛幻的外套。
台獨意識可比喻為火車脫軌,「可防不宜攻」。可以研究在什麼情況下兩岸關係會脫軌。溫家寶的報告中,有一點非常重要:不提訴諸武力統一台灣的「選項」,與不提台獨的「選項」,如形影隨身,消長更替的睿智彰顯,這件參透玄機的大事,終於出現在大陸領袖的思路中,的確令人喜出望外。退而言之,在具備什麼情況與其條件下,會促成台獨意識得以成形顛覆兩岸關係發展的正軌?也就是上篇所指的「思維脫軌」,已是不言而喻。
※ 中道抬頭
* 中庸之道:如果要用比較感性的文字形容溫家寶對台報告的部份,可反映在一個從「解懷,釋懷,定懷」的心路歷程。一個展現自信與遠見的領袖,除了自我肯定外,亦突現對未來及應對未來變化能力的預見滿懷信心。這可能就是華人領袖,在中庸價值中展現東方謙卑的獨特魅力吧!
兩岸未來整合統一之路是價值融合之道的演義,除了即定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權的普世價值觀外,中華民族優良傳承的文化價值觀如何滲透兩岸政治文化與政治作業形態,還是有待觀察的演變。尤其是以中道為思想中心的兩岸共同價值的形塑,更令全球華人企盼。
2009年溫家寶的政府工作報告兩岸部份顯露傳承東方價值的端倪,如何持之以繼,以恆,將是兩岸關係融合過程中一顆耀眼的星星,相信亦是心懷中華民族的全球華人以致東方社群,引頸企盼的變化;一個肯定自身優秀文化價值,能夠穿越時空,歷久彌新,與時併進的民族,對自己民族的團結,統一,以致復興,將是流水自然找到自己的定位。
擺在眼前的不再是路在何方,棄醫從文的民族大文豪魯迅說,「路是人走出來的」,如今,在增進善意,強化互信的初階下,「路」的輪廓已逐漸成形,兩岸如何昂首跨步,併駕齊驅,以中華民族的智慧,互信互愛,互相攙扶,互補長短,走出一條真正彰顯民族優秀的「道」,正是溫家寶兩岸工作報告具釋放的協商精神! 也是解放思維的一道曙光。
贈予兩岸領導:理性思考,中道協商, 和平發展,共赴時艱;尊重現實,出發現實,平等雙贏,不同而和,齊頭併進,不同而合。
兩岸創新用語共享:(一)可防不宜攻;(二)中道協商。(下篇完)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