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13, 2009

九二共識再浮現之:和平發展擔綱兩岸 (上篇)

在難以找到政治共識的定位下,兩岸關係急轉彎,導致「和平協議」退居幕後,CECA(「綜合經濟合作協議」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領頭開拓兩岸和平的新格局。

大陸迴避九二共識的一中各表,轉向鎖定與台灣擴大經濟合作的CECA為短期目標,此舉一方面應對全球經濟不景氣帶來的挑戰,另一方面相信亦符合舒緩大陸黨內勢力因兩岸政治關係發展過快引發的「政見不協調」。

從這個角度詮釋大陸總理溫家寶在全国人大開幕开幕式上談到台灣的部分時,基本上溫家寶的政府工作報告是補充及延续了“胡六点”對台基調的方向,呈現調適策略的一定靈活性,此舉使大陸對台政策出現令人關注的更大彈性。

溫家寶的談話出現值得垂注的數點新意:

* 重提九二共識:這一點對台灣提出的對等政治地位的訴求非常重要,也是使兩岸未來展開政治談判得以重返歷史共識原點的重點,顯示大陸切切重視台灣的心聲與敏感點。儘管溫家寶未提九二共識下的一中各表,最低程度大陸主導對台關係的九二共識基礎未被捨棄,或被冷藏,維續兩岸關係的九二共識精神得以保溫。

•區隔政治:兩岸關係因九二共識的一中各表阻隔陷入膠著,可能會影響到兩岸其他領域的關係的進展,包括大三通下的經濟,文化,貿易關係的發展,特別是CECA 的簽署。有鑑於此,展現自信的溫家寶立即調整短期的兩岸策略,把比較敏感的政治從經濟,軍事,對外關係中抽離。溫家寶採取「區隔「兩岸政治關係的手法,是一項順應時勢,明智變通的舉措,反映大陸決策層開始落實「先易後難」,「宜經宜政」,「以經輔(帶)政」的調適策略。(無論如何,胡六點主張的「政經雙軌道「仍然是兩岸關係中長期發展路線的主軸,所謂退居幕後只是暫時性的權宜之舉。) (這就是所謂的開創兩岸和平發展的「新格局」)

實際上,在面臨全球金融海嘯引發的嚴重經濟衰退的問題上,其迫切性及嚴重性遠遠超越兩岸長遠的政治關係;尤其是台灣民生面臨的經濟不景的壓力,以一個出口導向的外向型經濟體,在東盟明年生效的東盟加一(中國)的自由貿易區初階經濟共同體,如果台灣不能及時搭上這一列邁向區域域經濟一體化的快車,恐怕台灣將因政治失誤而得不償失,錯過享有龐大的6億市場的減免關稅的機會,並加劇了台灣的經濟危機引發的民生社會動蕩後果,同時給予「台獨烏托邦」分子一個操弄族群的機會;一個不小心,處理不當,勢將對馬英九政府造成一個非常沈重的打擊(甚至被迫付出慘重的政治代價)。這已是可以預料的事。儘管台灣內部存有雜音,明眼人一看就會了然簽還是不簽,處於劣勢的肯定不是大陸 (順道一提,台灣內部的雜音千萬不可因為短暫的政治利益,而刻意阻撓兩岸締結CECA,經濟慘痛的後果除了全島民自負外,難道要叫投機政客負責?)。

溫家寶把政治抽離區隔,不與經濟混為一談,是一記連消帶打的高招。一來,化解CECA成為一中各表陷入膠著的犧牲品;二來,讓盪手的政治議題獲得一個沉澱期,一個快速改善關係後的冷靜降溫的檢討期。相信基於黨內也有反對民主價值觀的雜音,大陸也是需要這樣的政治關係碰撞的「休兵」,以檢討及衡量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在兩岸關係的策略性地位。

*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從兩岸良性互動的宏觀視野探討,大陸在經濟上對台灣的寬容厚待,非同小可,很多東西已是不言而喻,大陸這個取角彰顯的包容性,台灣應如何解讀,是台灣應做的功課。過去20多年,大陸經濟改革開放以來,台灣與大陸經濟的融合已到達非常頻密緊湊的進程,可謂水乳相融,這是一個不可扭轉的大勢。實際上,大中華經濟圈從80年代以來即是存在的「實體經濟」,加上近期大陸游客大幅度增長(預料今年訪台的大陸游客人數將增至100萬人次)。大三通的「假象」開始發酵,假以時日,帶來的「真象」,對經濟社會效益形成的深遠影響不可被低估。

大陸在兩岸關係上向台灣持續展示的善意,包括屬意與台灣簽署CECA,明顯的,這是為了照顧台灣的尊嚴,從CECA的設計(包括大陸回應馬英九的要求而提議簽署CECA),大陸對台政策的靈活性已做出可觀,且具體的讓步(台灣感受到大陸的誠意嗎?)!再說筆者看不出,台灣與大陸簽署CECA 有何不利不妥,當然島內發出的雜音一味鑽進狹隘的政治,披著「泛島民政治論「看待這種有機,合乎自然規律的融合,那就另當別論。畢竟那是「脫軌思維」在作祟(不值得多提)。

總括言之,溫家寶的兩岸講話,對台灣釋放的善意有加,「補充」了胡六點的與時併進,那是肯定的,問題是在和平協議退居幕後的情景下,除了流水式的大三通外,兩岸要通過什麼比較具體與實質的計劃推動兩岸關係的向前挺進? 眼下的CECA 不就是現實政治狀況的約束下最好的項目嗎? 而且馬英九亦表明,CECA 無關政治,無關主權意識。

※ 政治正門不闖,經濟小門把關

在兩岸一中各自表「休兵「的情況下,且讓CECA暫時領頭,在短期內讓兩岸的改善關係取得一個實質的定位,這也符合筆者建議的兩岸關係必須加以區隔,細化,以取得踏實循序漸進的格局。畢竟一中各表是兩岸高難度的議題,儘管兩岸關係自去年來取得可觀的進展,互信程度與其各自內部的政治協調仍然還未到位(所以「兩會」的幹旋角色功能可能還有作為!),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筆者堅信只要兩岸在今年內成功簽定CECA,兩岸在未來3年締結和平協議是可以被指望的。

更值得台灣賞識的是,大陸為了關照台灣的尊嚴,特別使用CECA字眼,不同於一國兩制與香港簽署的CEPA ,也有異於國興國之間簽署的FTA。大陸釋出的「實質誠意」難道台灣感受不到嗎!?

後註:為了平息島內的雜音,馬英九不得不公開出面澄清,並將原來的兩岸「綜合經濟合作協議」(CECA),改成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由「架構」取代「綜合」。馬解釋說,這個內容是「暫時的」,也「不是一步到位」。馬還特別說明,協議是「非政治性的」,「不會涉及主權、統獨問題」。 (筆者嘗試詮釋兩者有何不同;所謂「綜合「有全面性,整體性的涵意;架構英文原文是Framework,具有涵蓋不同的多層次,擁有必須經歷不同階段,按序的經濟合作的特點,以達到所屬意的合作目標或層次。兩者的差別可能是「綜合」比較具有明確的政策性,唯涉及的領域廣泛;架構則傾向於探索性;前者比較傾向政策導向,後者是探討不同領域的可行合作性,所以是按序而行,具有一定的彈性;儘管字眼名稱上不一樣,在達致功能性以落實宗旨上,相信不會影響兩岸展開全方位的經濟合作的原意,問題只是鑑定那些領域/行業優先進行合作/開放的先後秩序。

溫家寶提到的「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也引起學者的注意。相信這是溫家寶首次以「兩岸特色」的概念形容及給予说明兩岸經濟。這個「兩岸特色」的概念,除了希望與大陸撇開政治議題的干擾,得以在今年內和台灣協商CECA。如上所說CECA非等同國對國的FTA,也不像香港那樣遵循「一國兩制」的模式簽署CEPA,大陸的用心良苦及她發出的的絃外之音,值得台灣玩味無窮。

感想:無論是CECA 抑或馬英九提出修改為ECFA也好,都是兩岸政府邁向和平發展兩岸關係的具體努力,兩岸中期關係沿著即定方向的挺進開拓,應是「宜經宜政」,經政適時相輔相成的彈性雙軌道;基於政治實現的束縛,除了脫軌的台獨意識勢力的小撮雜音外,從正面的觀點探討,兩岸關係走到今日,整體大方向的鉤勒,已令人窺見一個日漸明朗的軌跡,而且是一個充滿靈活與彈性的「宜經宜政」。

換言之,即使大陸未對一中表述,事實是她也未否決表述(還是糢糊空間乎!),這是兩岸領導人深諳「和而不同」的真義;反映兩岸領導人正視兩岸現實,累積互動有了心得;再再彰顯「重返現實,認清現實,尊重現實,出發現實」的和平發展基調的四重門。認知「和而不同」後,兩岸如何過關斬將,連場好戲在往後3個年頭將逐步現真章!

評估:最後,如果筆者能大膽給予客觀的評估,兩岸關係目前的位置是已隱性越過「重返現實」及「認清現實」,正處於如何顯性「尊重現實」的位階;如何尊重現實的學問考驗並不簡單,除了要尊重分歧外,也面對「不同而和」的挑戰;且看兩岸政治精英的思維是放任停滯在牢籠裡,還是主動解放思維,無畏地與時併進,這是兩岸中期關係發展至今最大的「檢驗門」,CECA(ECFA) 過不過關,正是兩岸短期關係第一輪驗明正身。

本期(上)兩岸創新用語:(一)宜經宜政;(二)脫軌思維;(三)彈性雙軌道;(四 )檢驗門,以此與關懷及研究兩岸課題的各界分享交流,個人部落格網址:www.kinglee lianganguanxi.blogspot.com (先進入google blog search)(下篇待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