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作家劉亞洲語不驚人死不休,大膽預言,「沒有民主的中共制度,十年內必然滅亡。」這位大陸著名的中將作家,在接受最新一期的香港鳳凰週刊的專訪時發表如此的直諫。除了兩岸媒體群起轉載外,馬來西亞的各中文報章亦以顯著的版位報導。(詳情參閱人民網強國社區網站bbs.people.com.cn)
● 誰給中共十年?
筆者曾與後中國文化大革命生長的新生代交談中國的未來。這些45歲以下受過大專教育的新生代談及中共的政改時,都有一個共同點,咸認給「我們十年,中國將再次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劉亞洲現年57歲,與筆者年齡相仿,在60年代中暴發的文化大革命,當時應屬年少時代,開始懂事,他應該是新身經歷了文革的慘痛教訓。這個年紀的人,可能會比45年以下的年齡群來得更是刻骨銘心,對政改(民主化)的訴求會更為強烈,這是可以理喻的。然而,從社會學的層面研究人性,這個年齡層的人,對政改的訴求可能會作出兩極化的反應:牢牢抓緊政權不放,或者就如劉亞洲那類勇於提出政改訴求。
中國45歲以下新生代的崛起,沒有經歷文革慘痛的背景,在這麼一個金錢掛帥的社會,誰將是這新生代的明燈?除卻自由,民主,法治,人權體制的憧憬,筆者不敢作第二人想。
本小組的分析,其實劉亞洲代表的並非他個人的「政見」,以社會廣義而言,他的尖銳政改主張,普遍反映45歲年齡群的社會訴求。年前,鳳凰網展開的民調,90%的回答網民正面認可普世價值觀並非西方社會專有,為放諸四海皆準的普世價值觀。
劉中將的訴求中提出最關鍵點為政改由公民社會層面出發。這與本小組提出的公民社會政改的切入點不謀而合。
老實說,這也是中國社會最弱的一個環節。
本小組近年發表的兩岸分析文章,其中幾篇針對中國社會層面嚴重欠缺非政府組織NGO的參與監督,是中國公民社會無法取得突破,帶動民主化政改的要害。因為在中國所謂的「非政府組織」經乎是不存在的事。
中國社會的這一個盲點,與一黨專政未能下放公民權力有著直接的利害關係。從中國社會與制度組織而言,即使是中國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專制的統治,直到孫中山先生推翻了腐敗的滿清政府,建立了號稱亞洲第一個民主體制的中華民國(明年兩岸要慶祝辛亥革命百年),結束了桎梏中國靈魂幾千年的帝制,那也是短暫的民主。
從一黨專政而論,1949年接手中國政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即使在後期從革命黨轉型至執政黨,基於人民沒有選舉與被選權,它仍然是不折不扣的一黨專政。從體制的角度,這與過去數千年的帝制幾乎是同一個鼻孔出氣。所不同的是,皇帝是家族世襲,中共是由一個壟斷集團的內部,經由權力核心組織通過私下不透明的權力授受,取得管轄這個國家的「黨的委託」。
劉將軍看清了中國民權的下放為催化社會改革與民主化接軌的關鍵所在。所以,他把重點放在公民社會權力的回歸。同時提出十年大限的期限說法。
他的十年說詞,正好迎合了45歲後文革新生代的政治訴求。
堅信這不是唯一「呼喚民主化,下放公民權力」的聲音;如果「鳳凰網」作為中國大陸讀者群最多,分佈最廣的虛擬媒體,能本著一如既往,捍衛自由言論的本色,呼應普世價值觀的作業,再次展開中國民主化的民調,堅信民眾對自由,民主,法治的渴求將會響徹雲霄,作獅子吼的人將前仆後續,蔚為一股排山倒海的大趨勢;就如「中國大趨勢」作家奈斯比特所說,「中國新社會的八大支柱」理論——解放思想、」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結合、規劃」森林「,讓」樹木「自由生長、摸著石頭過河、藝術與學術的萌動、融入世界、自由與公平、從奧運金牌到諾貝爾獎。
奈斯比特的「解放思想,自由生長,自由公平」的預言,與中國公民社會民主訴求的聲浪吻合,那麼驚人,那麼感動天地。畢竟在任何體制裡,大部份人民都是無聲的一群。
● 四億網民公民社會
近年,中國大陸的網民人數直線上升,覆蓋率遍佈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大城小鎮,即使的窮鄉偏壤也不例外。這些主要為40歲以下組成的「虛擬社會」,匯成一股強勁的,無疆界的民主生力軍。網民的力量借助資訊科技的特性與互動力量,已經自動形塑為網上民主的各個小區,與小區之間的大社區。並經形成連接,互相支援,守望相助,為具有中國色彩的遍佈各角落的大大小小電子公民社會(cyber-citizens community)。
近期,大陸各地社區發生的官員濫權,欺壓平民,包括司法不公的事件,獲得各地網民聲援,發動網民輿論力量,發揮電子公民監督政府施政,執法的巨大力量,已是公民社會佼佼者的典型案例。
這說明,中國正處於一個大時代的轉捩點,這個轉捩點,正是時勢造英雄的寫照。它牽動的不只是一個體制的轉變,更是中華文明帶動一個民族復與的後繼力道。未來十年中國會否持續崛起,啟動與完成政改,建立人性主導的制度,十四億「公民自由呼吸、把代表人民的人放在領導崗位,就要「數風流人物,還看電子公民英雄!」了。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