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2, 2010

十年大限之四:鄧小平遺志悵望體制改革!

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遺志是什麼?

如果中國沒有推行鄧小平提出的市場經濟改革開放政策,中國會怎樣?

沒有市場經濟的改革引導中國體制的改革,還會有中共領導班子時常掛在嘴邊的所謂「中國式的社會民主體制」的創新?中國還能擁有中國特色的民主社會的大方向,大目標嗎?下一步該怎麼走?

如果鄧小平的精神不死,他會滿意中國只善市場經濟建設,不諳政治體制改革嗎?

提出這這些連串的假設性問題,並非事後孔明,不是空穴來風,也非捕風捉影,而是試圖以科學觀發展觀的辯證法,探索這個被期望有能力改變/建設東方社會體制的大國,如何繼續前進,對過去數百年由西方民主社會建設的民主體制帶出的普世價值觀,作出一番嶄新的貢獻?重塑普世價值鏈。

這個問題是針對一個泱泱文明大國,它的成敗不只涉及復興中華民族的成敗,同樣重要的它涉及全球化的世界,如何獲得中華優秀傳統價值的滋養,進而傳承並融於普世價值鏈,成為普世價值的增值鏈,而非負累。

大膽講一句,環視全球採納的民主體制衍生的各類問題,民主並非解決社會體制問題的萬靈藥;不過,民主確是現代文明必經之路,過去數百年世界建立的民主制度,是經歷科學反覆驗證累積,為無比珍貴的人文社會寶典,雖非最佳,而是人類最文明,最務實,經得起考驗的政治體制,以民為主,「以民為王」,符合現代文明的法治,然而,一切都必須由「還政於民」開始。

根據台灣旺報8月23日報導,大陸各大官方網站以重要位置刊登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深圳慶祝紀念特區30同年(8月26日)講話。雖然溫家寶談話提到「政治體制改革」,但是大陸各網站及報紙 並未刊出政改這一敏感標題,僅在報導內文陳述。

這是一個值得全球華社關注的現象,本小組的解讀為,胡溫核心團隊對政治體制改革的堅持可能已經步入一個嚴峻的分水嶺:義無反顧,堅持到底。中共各級幹部與基層對胡溫核心團隊的支援,實為必備條件的強大後盾,以凝聚中共上下一條心的巨大政治意願,在政治體制的改革,取得「突破一點,帶動全面」的效益。

綜觀中共十七大以來及之後的人大公佈的黨內小民主的政改措施,中共面對的抉擇有兩個:繼續堅持在黨內推行小民主;或就如近期大陸媒體傳言的在實驗成功的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推行政治特區。溫家寶選擇在改革開放的試驗地---深圳特區---重溫鄧小平的改革開放的主張義意深長。

溫家寶在深圳說,「只有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全面而持久地推進改革,才能建成完善、成熟、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不僅要推進經濟體制改革,還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就會得而復失,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就不可能實現。」

這段講話有畫點睛之妙。昭示胡溫團隊已經呼喚中共上下一條心,聚政治意願,整裝待發,暗喻反動派歸隊,全黨上下一條心,讓推行政治體制的改革就位;一來,可履行對民眾政治體制改革的承諾,二來呼應鄧小平30年前,即1980年8月18日公佈的「遺志」;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發表講話,提出要進行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尤其提出黨政分開(目前的施政通病根本就是黨國混淆)、黨委集體領導、廢除領導幹部終身制(產生「社會毒瘤」的源頭)、修改憲法和設立中央顧問委員會(相信為具有在黨內部諮詢與監督中共政策的職能與角色)等問題。

政治特區+民權下放同步

●中道建議二:顯然的,中共面對的抉擇是黨內小民主問題多多(醫生難以自醫),欠缺一個公民社會的重要環節,導致大民主無從下手或與小民主接軌;唯一可行的選擇應是「政治特區」的制定,以讓實驗更上層樓。以上四個經濟特區30年經濟改革初具成果的基石,讓中共具有一定的信心與繼續摸著發亮的石頭走下去,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民主制度,讓一個完整版的改革開放上路。與此同時,小民主接軌大民主的民權下放,亦可同步在其他非政治特區的全國各地齊頭並進展開,讓非政府組織如雨後春筍般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大城小鎮萌芽紮根;如此雙管齊下鋪設散播民主的籽子,一個中國式的民主社會在十年內,必定有翻天覆地的改變;果真如此,引導,銜接與適應民心思變的大勢者,不是別人,也不是外人而是中共本身!或許,這就是胡錦溫團隊所說的「堅持政治體制的改革」的內涵吧!(請參閱李惠群特區相關文章:「鄧小平開放!胡錦濤民主?」)

無獨有偶,政治特區的抉擇與本小組今年初提出的「全球華人創新特區」中的政治特區的理念類似;它的優點可參閱李惠群特區的相關評論。

●感想:以海外華人中立,無畏無私的觀點,鄧小平的體制改革往後30年如何走下去,不只決定溫家寶所說的前30年的得而復失,可能將是前功盡廢,被打回零和游戲的1978年;因為社會借助潛勢力滋生的貪腐,濫權循私,打壓司法,非法歛財,假公濟私的現象幾乎氾濫成災,已是大陸社會公開的秘密,根據中立的海外媒體駐華人員的實地報導,近年各地民眾發動抗議示威的次數之多已是官方難以掩蓋的事實,經濟改革獨缺政治體制改革的護盤可能已經形成社會滋長「毒瘤」的溫床;說穿了,一個推行市場經濟制度的國家,沒有民主,法治,人權機制的護航與發揮更重要的監督與司法的作用與功能,這樣的市場經濟最大的既定利益者是誰,答案已經寫在白板上。如此體制半天吊的「改革奇景」,也可視為有待克服的「惡性中國特色」,這樣的「社會毒瘤」一天沒有依據公正法治袪除與制裁,任由人治持續的橫行,中國特色的民主社會體制的建構與30年政治體制改革的紙上談兵,恐怕是同病相憐的難兄難弟。

如是觀之,鄧小平改革開放精神呼喚的政經文教完整版,不是已經浮出水面了嗎!?他悵望神州大地完成他體制改革遺志之心,連海外華人也感同身受!

兩岸用語新解:(一) 「以民為王」;(二)「社會毒瘤」;(三)「改革奇景」;(四)「惡性中國特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