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15, 2010

以民為主,以客為尊,到還政予民

以民為本(主),與以客為尊有何關係? 一個是民主原則,一個市場經濟原則。兩者表面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

兩者奉行的卻是民主的共同守則。在一個政治實體(或國家)裡,沒有民主不可能有自由,沒有自由,法治不能伸張,沒有健全的法治(非法制),人民的基本權利(人權)難以獲得保障與伸張,沒有人權那有公正,那有公平……延伸下去,民主的清單是無窮無盡的。

以客為尊是市場導向經濟所伸延的金玉良言,它的信念是基於市場需要什麼,企業就供應什麼,客戶的需求是滿足市場的根據,所以,企業必須以客為尊,不斷在產品/服務的研發方面了解市場的變化,並在變化中洞悉及把握出現的商機,從而推陳出新,引領新的甚至全新的服務/產品進入市場,在一片紅海中殺出一條藍路。所以,以客為尊應是企業裡表一致的右座銘;一旦企業脫離了以客為尊的引導價值,企業遲早會淪為追隨者,一旦淪為追隨者,脫離30%的市場控制比率,下去的道路將是往下的。再下去,市場比率將在不求上進,自滿,自以為是的被蠶食殆盡,被客戶遺棄只是遲早的問題!

以上是參與市場競爭企業的認知與所奉行的守則,這即是市場自由民主化的金科玉律;然而,與民主政制一樣,世間人為的一切都不完美;如今,在資訊工藝與科技的驅使下的全球化與開放化,市場的國界也已快速被拆除,最近在兩岸如火如荼推動,台灣極力爭取早日與大陸簽署的ECFA,即是一個市場全球化由區域化啟動的典型例子,以避免台灣的經濟被邊緣化,失去競爭力,引發經濟危機。

研發新產品/服務,不再局限於傳統市場的認知,因為那是在原有的市場與對手競爭(所謂的紅海戰術),所以,不久前的推出的「藍海戰術」著作,會那麼引起企業界的轟動。然而,領導市場的變革,被認為是出奇制勝的絕招,這樣的戰術跳脫傳統競爭的格局,改寫市場競爭的游戲規則。這些領域,包括由初期的環保產業提升至綠色產業,太陽能產業的誕生,如今在汽車工業,食品工業,家電工業,甚至化妝護膚產業等,都已成功被綠化滲透,帶來實質的變革性改善。人類在經濟領域推動的變革,可說是市場經濟至上被過度表彰,利益導向過度專橫,導致生態失去平衡,有限地球資源瀕臨匱乏,為企業引發的另一場無聲革命。儘管企業界後知後覺,總是較治國的政府勇於改革,因為企業不同於政府,不變,只有死路一條。

事實是,這場無聲革命,企業界的回應較政府來得快速。去年在哥本哈根舉行的地球大會,與會的世界所有國家已經覺察到事態的嚴重性,尤其是大國對作出減少炭的排放量的承諾,不過,還是無法達致協議,可見政治改革往往知易行難。鑑此,企業為了根本的生存,對大環境的作出的回應仍然比政府的革新步伐快了好多拍。

經濟模式難持續

市場經濟浪費資源的競爭模式已不能為續,就好像中國一些新暴發戶,上菜館宴客,點了十三道豐盛的菜餚,最後杯盤狼藉,只吃了十分之三一樣,那麼令人慨嘆。捨命前仆後繼追求市場經濟的作業,已經證明是浪費資源,為不能持續的模式。有人預言,下一個不能持續的模式是一樣欠缺紀律的西方放任式民主制度。

美國式的自由民主與華爾街金融業者的炒作引發的金融海嘯脫離不了關係,歐盟5國(PIIGS)瀕臨破產的邊緣,加上英鎊的急貶,連同其他南美洲國家的國家收支也一樣亮起紅燈,導因源自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放任,騎劫全球對發達國家的信任。當今世界看起來,一片添黑,似乎只有一黨專政的中國一個亮點。

中國的市場經濟模式的可持續性,關鍵在於中國政府革新政治體制的勇氣與遠見。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公開的秘密,在於中國市場經濟的模式維繫於幕後的一雙強有力操盤的手--政府。

強勢政府引領全球

中國政府是全世界最強勢的政府,這句話可圈可點。不管你喜不喜歡,若干年後,中國政府依然是不折不扣的強勢政府。能帶領中國人邁向一個和平統與文明再造的新世紀,依然是一個強勢的政府莫屬。關鍵難題是一個向來強勢的中國政府如何引導一個相對被動與靜態,且初嘗經濟改革果實的中國民眾,去迎接一個持續改革的體制--民主化的政治改革。

經濟問題攸關政治體系,真正主宰一個國家經濟其實不是市場經濟本身,制定與適時調適政策甚至體制的領導人才是主宰。政治就好像一輛車的司機,車就是經濟的載體,人民就如乘客,這輛車要怎樣開,要開往何處,帶給乘客怎樣增值的生活,等於終極目是改善民生,讓人民能過幸福的生活。今天歐美,南美各政治實體相繼出現危機,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與人民對經濟模式認知上出現的落差。這些經濟體票選出來的政府,通過選票信賴與委托政府去制定政策與管理國家的經濟,經過這次尚未落幕的經濟危機後,經濟體的執政黨被選民摒棄是遲早的問題。

相反的,一個相對被動與靜態的民眾對政府依賴的程度,並非完全是好事,因為這反映樣樣依賴政府的心態,政府樣樣都必定做得好。人民與政府之間的關係已經變成主僕關係的倒置。在一個欠缺獨立監督,發揮制衡的體制的國家,這個問題顯得特別尖銳:問題不在人民,問題取決於政府領導層的態度。

要學會棄子

日前在馬來西亞「南洋商報」企管版閱到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的管理心得文章。他說,「變革的時代已經來到。但變革是痛苦的,因為要改變習慣,這是非常難的。東西方哲學的核心思想就是擁抱變化,創造變化。當變革來得時候,你要做的就是放棄昨天還認為是最重要的事--就像下圍棋看清全盤後,要學會『棄子』。」

筆者是雙棲人,前30年是媒體人,從來轉至學企管,2001年考獲企管碩士,這些年來以大眾媒介兼組織行為企管的雙角度研究及探索企業個體與政治體制(政府/政權)的異同與特徵,發現兩者之間的「同」超過「異」。兩者最大的同在於為人民(股東) 某求福利 (營利) 為旨。政府是通過政策手段,資源的調配,適當貨幣與金融政策的平衡調控,吸引投資,製造市場供求,滿足人力就業,達致對外收支戶頭的平衡,穩定貨幣,推動經濟的增長;企業則通過適當資金的取得,通過產品/服務的開發與市場的掌握/控制(特別是國有公司),進而達到利潤的取得,以回饋股東的投資。兩者最大的目標就是為民眾/投資人謀求物質上的幸福。

其中企業最大的特徵,為對市場的變動作出的調適往往較政府還快,因為企業的微觀能力往往取決企業的生存與營利,相反的,宏觀政策與調整是政府的職責與角色,以確保企業能在一定有利的環境內繼續營運。換句話說,兩者(企業與政府)在各別程度上都是民眾的代理人。沒有人民/股東,企業與政府都不存在了。

指出這一點旨在說明,企業與政府可來可去,因為它們扮演的是一個代理機構任務的時代角色。政府不可能永恆,就如百年老店要歷久彌新,也必須在組織與價值上溫故創新,與時併進,今天無論在中國以致世界,上百年的老字號在企業界屬於鳳毛鱗角,只因絕大多數的企業都經不起考驗,它們犯下的一個最大的毛病是自以為是,以老賣老,拒絕改變,最終改變不了自己,唯有接受被改變的命運(cannot change and be changed),與歷史長眠去了。(今天的中國國民黨,轉移到台灣後,如果沒有經過蔣經國1986年的民主化變革,還政予民,不會維持到今天,百年老店的國民黨也一樣要遭受歷史的無情淘汰。這是必然的。)

近年席捲歐美國家的全球金融海嘯,歐美許多叱吒風雲的金融界的老字號大阿哥,一個個在政府的拯救配套注入下,不是宣告破產就是成為大半個國有公司,被變相國有化了。不只成了強調自由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笑柄,也成了民主體系的諷刺。

或許我們可以從企業滄桑歷看出拒絕改變的人性:只因前路滿佈未知,所以膽怯?或自滿?這就是考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領導班子的勇氣,果斷與智慧。

在好景改革=高瞻遠矚

除了欣賞馬雲的「棄子」珠璣外,要加上筆者孕育自包括兩位管理大師Peter Drucker,未來學大師Alvin Toffler(被「人民日報」列為形塑現代中國的50位外國人之一)與「Managing the unknown」的作者群等企管著作的一段套在兩岸的用語:「在動蕩與前景不明年代(in the era of uncertainty and unpredictability ),改變是痛苦的,不改變的代價更大;在好景時改革,好過在不景時被迫改革(政經體制);前者是高瞻遠矚的trend setter,後者是 trailer尾隨者。」換言之,在經濟泡沫引發的下一波金融風暴來臨,或說中國崛起論大行其道,間中進行大調整之際引發的亞洲版延燒的綜合併發症,作好周全的準備總是好的,風暴後的機會是留給做好準備的人。

(Alvin Toffler其中一句至理名言是:「21世紀的文盲並非指不懂得讀與寫的人,而是那些不會學習 (learn) ,不會摒棄過時知識思維 (unlearn) ,進而重新學習 (relearn) 的人。或許,這對掌握一個國家命運的政治領導人,就是居安思危的註解。)

小結:對於中國這樣特殊的「政府為人民馬首是瞻組成的強大團隊國家」,現階段決定國家命運,人民幸福的仍然圍繞在「人性」的關鍵因素--領導人的高瞻遠矚上。領導層對擁抱變革的態度,最後取決於還政於民之道能否與之接軌:這是一個偉大時代的偉大挑戰,任誰也逃不過歷史的裁決!也是全球寄望中國如何在變革中持續發揮創新領導魅力,開拓世界未來經濟政治秩序的願景所在。

兩岸用語新解:居安思危:「在動蕩與前景不明年代(in the era of uncertainty and unpredictability ),改變是痛苦的,不改變的代價更大,在好景時改革,好過在不景時被迫改革(政經體制);前者是高瞻遠矚的trend setter,後者是 trailer尾隨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