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的大陸政策是互動與遞進式的,它建立在台灣的政治體實上的認知與認同上(內化)。過去兩年馬英九向大陸發出強烈的信號,九二共識(中共重提)一中各表帶出的跡象,在在顯示馬英九認真整合式看待大陸在兩岸關係中仍然處於政策性擔綱的角色。
儘管如此,這裡帶出一個嚴正的問題,藉以說明既使馬英九能在2012年後連任,沒有人能擔保馬英九的「整體觀」政策能保持不變,或說,被迫「保持現狀」已變成兩岸關係的寫照,這才是馬英九兩岸政策面對的最關鍵挑戰(對大陸而言也是關鍵難題的部份)。
兩岸關係不是一湖死水,經過兩年來的過江之鯽的進程,經濟與民間這兩股勢力拉扯的張力對政治形成緊縮,兩岸關係只有兩個易數:保持膠著現狀一二三,或突破政治瓶頸,繼續前進。
保持現狀惡性演變
先說保持現狀,這裡所謂的保持現狀與馬英九政治上的保持現狀的「三不」(不統,不獨,不武),其實是一個變調曲,這個曲子的曲調不同,歌詞唱的內容(內涵)與「三不」卻是一樣的,包裝上有它一定的吸引力。它是介於三不與統一之間的變相曲,就好像一首「三不歌」的第一集與第二集。它與「三不」是相互輝映,仍然百變不離其宗,換湯不換藥,最重要的一點,它沒有終極統一的思維,也沒有進程與目標,只是純然著眼在保持現狀。筆者把它稱為保持現狀(二)。
打個比喻,今天沒有人會忽視兩岸關係兩年來取得之進展,既使政治關係停滯不前 ,經濟/民間的非政治領域已非吳下阿蒙。反觀兩岸的政治關係不只沒有發揮引導作用,反而淪為經濟民間的負累:即經濟民間受制於政治瓶頸。這即是保持現狀(二)的特徵;另一個特徵為在大三通下,保持現狀(二)獨缺政治滋養,任由經濟與民間關係狂亂飛舞。如是觀之,總有一天,兩岸關係在長期保持現狀(一)、(二)、甚至(三)……會淪為一個「民族怪胎」。一個低智商(政治空白),畸型,空有驅體與四肢的弱智胎兒,或營養過良(經濟發達),智力有待開發的低能兒。
政治低能兒
兩岸政治關係無法突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現階段的兩岸關係陷入膠著的「不三不四」,兩頭不討好的「苟且偷生」狀況,表面上是歌舞昇平,經濟整合持續深化,人民交往頻密,暗地裡是劍拔弩張,整千導彈對準台灣是最佳的寫照,台灣人對中共兩岸政策欠缺透明度與彈性不足,包括一中表與不表之間的遲疑引發的猜測,恐怕只會加深台灣人對中共的疑慮。或許套用西諺所說的兩岸的「時間是借來的(On borrowed time),是有期限,有代價的,及快要到期了(some one got to pay for it as the timeline is nearing)」,足以寫照兩岸現狀。
其實,早在李登輝時代的台灣一度提出兩岸由兩個政治體實組成的一個國家,即一國兩體的概念,所以承認台灣為一個政治實體並非新鮮事。本小組倡議的「兩體一國」與「一國兩體」原則上的互異,在於切入點是優先秩序策略上的運用的不同,讓「體」與「國」各就各位,各司其職(順帶一提,「兩體一國」為一個願景驅動,肩負民族團結與統一使命回歸現實的方法論)。
馬英九對兩岸關係展現的透明度與「先知先覺」是讓人會心的。他連兩岸政策最後戰略的牌底也已揭開──承認台灣的政治實體對等地位與應有尊嚴,馬英九政府的透明度與大陸形成強烈的對比。只要他繼續保持務實與不乖離台灣政治主體性的靈活把關,大陸亦相對處於「以勞易逸」的被動位置,直到台灣地位與身份受到「重返現實,正視現實,尊重現實」以及最終的「出發現實」的認同為止。
總括一句,大陸有必要務實,雙向,與高瞻遠矚看待台灣的訴求,站在歷史的高點處理兩岸民族的關係,才能引導台灣進入「內化」的架構,繼續更上層樓;否則一味拖延,兩岸統合的夢魘遲早將登場,保持現狀一、二、三……的咀咒將繼續困擾兩岸的思緒。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