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署名「秋實」的作者發表的一篇「劃清兩種民主的界線」文章。讓人看了心中非常納悶;筆者針對作者歪曲民主精神的謬論做出以下點評: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並沒有錯,錯在堅持一黨專政及有違民主守則的作業:作者評論的思路顯示,中國共產黨堅持一黨專政乃沿續著革命黨的地位,導致無法轉型至執政黨的身份,形成中國體制至今仍然定位與制度混淆,不僅嚴重違反憲制精神;更嚴重的是黨國不分,黨被置於國家民族之上,違反數千年中國的五綱常倫。權力職權重疊的現象持續,更是糾纏著中國人的思維,開拓民族新格局思路的努力受挫,無法茅塞頓開。
●堅持協商民主與選舉民主結合:這是不折不扣的謬論。作者只是提出這樣的構想,並未指出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體制如何能夠結合。如此不符科學發展觀的文章竟被中共的喉舌報刊登,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
其實,所謂的協商民主應是建立在參與民主的層次上,它是基於民眾的權力與廣泛的利益避免受到代表民主者的侵蝕或剝奪,而做出的一種機制上被允許的權宜監督安排。這樣的參與形勢的協商民主機制是輔助性的,並非主政或行使主體權力的機構。大陸現有的人民代表大會應是扮演這樣的角色。而不是瓜代國會的立法權,目前的做法簡直就是喧賓奪主。人民代表大會根本就是騎劫了議會民主的功能與角色 ,以偏概全。
退一步說,吸納市場經濟制度已經30年的中國式社會主義民主體制,至今仍然未有履行承諾的政治改革,即使有也是局部性的(鄉鎮地方選舉)。個中原因非常清楚,即與兩者(協商民主與選舉民主之間)找不到吻合的平行點,否則30年前自鄧小平提出體制改革的建議以來,即使注入了市場經濟制的活水,政體的改革仍然是停滯不前。
●沒有選舉與被選權,何來民主?全世界的民主體制都建立在選舉與被選權的基礎上,中共至今仍然沒有公佈履行選舉與被選權的法則法規,即使是鄉鎮地方的所謂村長鄉長的選舉也沒有透明化。進度如何,由誰監督,確保公正嚴明,沒有循私!民眾如何信服?
●其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值得探索的。問題是一黨專政的中共必須以包容的心態與擺脫僵化意識形態的糾纏,改以包容的胸懷勇於吸納具有普世價值觀的選舉民主與被選權民主的優點;而不是反之,加以排斥。更是荒謬的在自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探索尚未成熟」之前,對具有普世價價值觀的民主橫扣上大帽子,劃地為王,原則上已經犯下一種搞對立,對峙的二分法。
即使是基於探索中國式社會主義民主的出路,作者的論述不只犯下嚴重排斥選舉與被選權民主的基本守則(難道中國式的社會主義民主朝向的目標不是民主嗎?),同樣嚴重的錯誤在比較資本主義社會以金錢利益收買選票的關節上,卻忘了一黨專政沒有通過透明選舉制交由廣大民眾通過公開制度遞進選賢與能的做法,無限期掌權下去。現行體制上的行政,司法與立法的三權重疊,與收買選票比較,其殘害民主帶來的後患之巨,有過之無不及:作者似乎也忘了,中共30年來推行的市場經濟也是借藉自由民主制度的典型代表產物的智慧,它與中共原有的社會主義無產階級的一套是格格不入的。
在此,順帶問一個問題:今天,如果中國沒有實行市場經濟體制,中國大陸會怎樣?中共的命運如何?敬請中中共滾滾諸公,正視這些問題!不要繼續逃避,以免誤國誤民!誤失胡錦濤主席口中常提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歷史機遇!就如國台辦主任王毅所說的,愧對列祖列宗,面對民族大義和歷史責任,任何障礙都是可以超越的。
小結:以海外華人生活在民主體制的經驗而論,協商民主是參與民主的形態與管道,正如作者所說的比較可取的一點,議會代表民主的形態可能會形成人數越來越少的代表(美國是例子);在此情況下,協商(參與)民主的形態可能可以發揮一定的代表效益。在代表層面起著糾正表性不足的比例問題。
然而,必須回歸原點的是,這些沒有手握選票的「議會代表」的代表權限必須闡明與受限。馬來西亞的下議院即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些上議員是受到中央政府,包括州政府委任的代表,任期有限,也只能連任兩屆。國會任何立法法案的通過仍然須由國會下議院的民選議議員表決。可見在議會民主裡,協商或參與民主只是一個擴大民主結構的現象,它充其量只是輔助性,並不是主體。主體仍然還回歸擁有民選票選議員的代表性上,否則它已離經叛道,乖離了民主的大原則。
最後,在這裡筆者要引述國台辦主任王毅最近針對兩岸關係發表的精闢言論(同樣適用於大陸體制的改革)。他強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兩岸社會各界的普遍共識,兩岸關係的改善給兩岸同胞特別是台胞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符合國際社會的願望,更是歷史 的必然。兩岸之間不管出現什麽分歧和難題,畢竟擁有同一個祖先、有共同的文化和傳統,大陸和台灣都是中國的領土,兩岸間的任何恩怨和困難都是可以超越的。 作為中國人應該承擔自己的責任,要對得起列祖列宗和子孫後代。
啟示:任何問題都應以民族大義為準,以民族復與為前提,都可以超越克服。(相關文章可參閱10月20日,《人民日報》在頭版及5版刊發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優勢與基本特徵——劃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同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界限》的文章,署名「秋實」。)
Saturday, October 30, 2010
十年大限之十:中共能重啟改革體制的原動力嗎?
正當全世界都對中國大陸30年來的市場經濟取得之榮景褒揚有加,歌功頒德之聲的確令人十分陶醉。另一邊廂,接踵而來的中國大陸的體制改革,也開始成為世人的新焦點。(大國崛起的代價!)
一個國家的體制是開啟民族國家興衰之鎖;也是振興/復興民族之要訣。人與社會是組成國家的基本單位,一個社會是否能夠健全發展,往往取決於個人所享有的自由與追求理想幸福所須的權力保障網,是否已經具備!?
兩者的關係是互動與互為因果的。國家組織除了通過社會提供基本面的社會保安,人身安全的公安條件外,在個人的範疇內,追求幸福與理想的努力必須受到社會提供的安全網內執行;個人的意向必須受到社會與法治的尊重,及給予便利。也就是說,「人的尊嚴」(溫家寶總理多次提及的社會體制給予的個人尊嚴與個人本身所應具備的匹配條件,是互相呼應的),是確保社會保持融洽與遵守法治的前提之一,並構成個人,社會(政府)契約(social contract),與體制之間的共識基礎。
換句話說,個人在法治範圍內追求自己響往的終極理想與幸福的自由,是社會進步的整體原動力的核心所在。那麼,國家通過政黨執政組成的的政府,就有義務提供實現個人理想與幸福,所需的保護網,而這樣的保護網,是基於自由,民主人權是建立在法理(憲法)與法治的架構之上。
在自由民主的國度裡,這是政府以致國家換取人民信任與委託,對人民兌現的義務與職責。也是政府機制的功能,包括官僚組織在內。(早前溫家寶總理提出的政府機構辦理申辦的「陽光計劃」,提倡的透明辦事,正是符合此標準。)
從這個角度探索,中國社會已是一個處於轉型中的社會,因為基本上經濟的榮景,已經為中國社會的轉型提供一個初步的原動力:一個國家的GDP人均收入達到4千美元的水平,已經具備從中等收入發展中國家的水平,並可期望邁進一個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何況,除了部份地區的房價外,中國基本上是一個必須品消費價格受到宏觀政策配搭微觀手段調控良好的國家;如果以PPP的收入落差,中國的人均收入已經是接近7,8千美元。數以億計成功脫離赤貧的成就,被外媒形容為「舉世無雙」。(達到如此經濟改革的初級榮景,還在等什麼?)
然而,這只是初步成果,經濟發展的動力,包括讓個人與團體在一個民主自由的氣氛環境去追求理想與幸福的權力享用更上層樓的民權,才是中國未來20,30年,最大的國家最大與宏偉,以動員一切資源及配搭所必備政策,達到實現的社會最終大目標。
如是觀之,一個開放型的社會應是中國政府與人民共同追求的社會轉型,以期邁步與實現這個偉大的人文目標。這已遠遠超越人人豐立足食的初階層次,這個層次的實現,實際上已經接近個人理想的自我兌現(self-actualization)。筆者相信以中國人渾厚的文化根基,配搭務實與勤勉的天性,今後20,30年,中國人整體社會的轉型,將有能力能取得兩級,甚至三級跳(quantum leap)的質量化的躍進。(筆者放眼2038年中國實現一個富裕,物質與精神文明等量齊觀的新文明國度。詳情參閱李惠群特區相關文章。)
改革體制原動力的軸心
一個開放型的社會,高密度知識(跨越至學習型社會)仰賴的的個人與團體必備的條件,開放型社會的重要特徵是注重創新與研發,以及學習型社會的特徵:這就牽涉到思維屏障(barrier of thought)的解扣,以為知識型學習型社會的轉型提供一個催化與增值的空間。
一個偉大的民族與國家其思維的解放,是依據社會的原動力的釋放,它超越意識形態的束縛;換句話說,當個人與團體追求理想受到意識形態的束縛,這種束縛的瓶頸力度發展到一個極限時,社會原動力即會演變成一股改革的動力,屆時,它的後果有可能變成政府與執政黨反過來「被社會來改革自己」的局面。這種情境的發生,符合本小組之前發表的相關文章中提及的「民心似水」與「以民領政」的情境。
關鍵:開放與創新同步
只有在一個自由思維的無垠空間,人的創造力與創新源頭,才會如湧泉般源源不絕,無窮無盡地揮灑出去(豁出去也!)。這樣的文明社會不正是中國人幾千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嗎!?
如果中共真的失去改革體制的原動力,去建立一個能營造,促進與便利個人與團體氛圍;胡錦濤與溫家寶朗朗上口的「民族復與」(新文明的出發),不正是中共重拾原動力的核心所在。也唯有中國政治改革的動力唯具備營造這樣的氛圍,才能激發三級跳質量化的躍進,才足以催生,找到中華民族復興之道。也唯有滿足人民追求渴望自由民主的需求,民族復興的達大目標才具有大社會意義。(如果這樣的民族遠大的目標也無法激勵中共奮發推行體制改革,夫復何言!?)
體制的轉型:轉的是人
只要讀者翻開今年剛出爐的全球一百大佳大學的名單,就不難發現,被譏諷為沒落帝國的美國仍然佔據全球最佳大學的前十位,中國有六家大學,包括北大與清大,在亞洲是擁有最多大學入圍一百大的國家(沒落的「美帝國」為何仍然保持獨佔鰲頭的領導位置,值得深思。)美國雖然經濟開始走下坡,美國的優秀人才的大熔爐儘管不再一枝獨秀,仍舊是世界人才的首選。這說明,美國經濟的透支,國家預算赤字連連,它二百年來建立的自由民主法治人權的體制,仍然受到世界人才的服膺。(這可能是美國自由民主體制對世界新秩序的貢獻吧!)
一個全新時代的降臨
從全球的觀點探索,反觀立足全球的中華民族體制的改革,已經面臨一個歷史性的轉捩點。這個轉折點是持續在原地的用廉價勞力與寶貴資源拼湊而成的經濟模式帶來的成就感,還是一股作氣,中共領導核心團隊再次靠攏,把民族國家的利益重新擺在原有第一位,重溫並再出發鄧小平的遺志,跨前一大步:兌現人民的承諾,把已經“悵望”30年的體制改革,付諸實行,釋放中華文明與普世價值融合產出的三級跳(quantum leap)無限潛能的質量化變革。(感性說一句:這將是感動天,感動地的文明突圍之舉。)
如此,鄧小平改革之路走過的30年雲和月的嘔心瀝血積累的巨大能量潛力,將不會付諸東流水!
如上所言,如何取得三級跳的成效,跨步邁進高收入發達國家應是推動中共改革體制的終極原動力。往後20,30年是中共建構一個自由民主體系,以開啟人民創新湧泉的同步,即與民攜手共建體制,同步全面激活中華民眾的創新思維/啟動創造歷史的原動力---這就是30年來萬眾期待的全新時代的降臨!
贈言:本小組對十年大限這個「行動課題」十一篇前瞻後顧的剖析與展望,到這裡即告一段落;謹以這廿八字「千言萬語有時盡,民心民意水長流,動力失誤代價高,悵望明天會更好」,贈予中國大陸同,包括應也是心懷中華民族的中共領導層仁,與心懷中華民族的全球炎黃子孫。「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中國古代思想的高明莊嚴,正在照耀中國人憑藉渾厚中華文明孕育的冷智慧」,步上一條「康莊中道」。
兩岸關係用語新解:(一)開放與創新同步:(二 )體制的轉型:轉的是人;(三)一個全新時代的降臨;( 四 ) 全面激活創新思維。(全系列完)
(後註;此文截稿時,正值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定於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的主要議程是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稿。自1953年以來,中國的每一個五年計劃或規劃都繪製了5年內國家的發展戰略、發展政策和路徑軌跡。「十二五」規劃關乎中國未來5年經濟社會發展走向,因此十七屆五中全會備受海內外關注。外界普遍認為,「十二五」規劃將主要圍繞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改善民生兩大主題展開,而未來5年也將成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攻堅之途,中國將致力於擴大內需、完善收入分配、區域振興、產業升級、破除城鄉二元體制等重大戰略任務的完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對此,全球華人拭目以待一個體制改革議程的出爐!)
一個國家的體制是開啟民族國家興衰之鎖;也是振興/復興民族之要訣。人與社會是組成國家的基本單位,一個社會是否能夠健全發展,往往取決於個人所享有的自由與追求理想幸福所須的權力保障網,是否已經具備!?
兩者的關係是互動與互為因果的。國家組織除了通過社會提供基本面的社會保安,人身安全的公安條件外,在個人的範疇內,追求幸福與理想的努力必須受到社會提供的安全網內執行;個人的意向必須受到社會與法治的尊重,及給予便利。也就是說,「人的尊嚴」(溫家寶總理多次提及的社會體制給予的個人尊嚴與個人本身所應具備的匹配條件,是互相呼應的),是確保社會保持融洽與遵守法治的前提之一,並構成個人,社會(政府)契約(social contract),與體制之間的共識基礎。
換句話說,個人在法治範圍內追求自己響往的終極理想與幸福的自由,是社會進步的整體原動力的核心所在。那麼,國家通過政黨執政組成的的政府,就有義務提供實現個人理想與幸福,所需的保護網,而這樣的保護網,是基於自由,民主人權是建立在法理(憲法)與法治的架構之上。
在自由民主的國度裡,這是政府以致國家換取人民信任與委託,對人民兌現的義務與職責。也是政府機制的功能,包括官僚組織在內。(早前溫家寶總理提出的政府機構辦理申辦的「陽光計劃」,提倡的透明辦事,正是符合此標準。)
從這個角度探索,中國社會已是一個處於轉型中的社會,因為基本上經濟的榮景,已經為中國社會的轉型提供一個初步的原動力:一個國家的GDP人均收入達到4千美元的水平,已經具備從中等收入發展中國家的水平,並可期望邁進一個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何況,除了部份地區的房價外,中國基本上是一個必須品消費價格受到宏觀政策配搭微觀手段調控良好的國家;如果以PPP的收入落差,中國的人均收入已經是接近7,8千美元。數以億計成功脫離赤貧的成就,被外媒形容為「舉世無雙」。(達到如此經濟改革的初級榮景,還在等什麼?)
然而,這只是初步成果,經濟發展的動力,包括讓個人與團體在一個民主自由的氣氛環境去追求理想與幸福的權力享用更上層樓的民權,才是中國未來20,30年,最大的國家最大與宏偉,以動員一切資源及配搭所必備政策,達到實現的社會最終大目標。
如是觀之,一個開放型的社會應是中國政府與人民共同追求的社會轉型,以期邁步與實現這個偉大的人文目標。這已遠遠超越人人豐立足食的初階層次,這個層次的實現,實際上已經接近個人理想的自我兌現(self-actualization)。筆者相信以中國人渾厚的文化根基,配搭務實與勤勉的天性,今後20,30年,中國人整體社會的轉型,將有能力能取得兩級,甚至三級跳(quantum leap)的質量化的躍進。(筆者放眼2038年中國實現一個富裕,物質與精神文明等量齊觀的新文明國度。詳情參閱李惠群特區相關文章。)
改革體制原動力的軸心
一個開放型的社會,高密度知識(跨越至學習型社會)仰賴的的個人與團體必備的條件,開放型社會的重要特徵是注重創新與研發,以及學習型社會的特徵:這就牽涉到思維屏障(barrier of thought)的解扣,以為知識型學習型社會的轉型提供一個催化與增值的空間。
一個偉大的民族與國家其思維的解放,是依據社會的原動力的釋放,它超越意識形態的束縛;換句話說,當個人與團體追求理想受到意識形態的束縛,這種束縛的瓶頸力度發展到一個極限時,社會原動力即會演變成一股改革的動力,屆時,它的後果有可能變成政府與執政黨反過來「被社會來改革自己」的局面。這種情境的發生,符合本小組之前發表的相關文章中提及的「民心似水」與「以民領政」的情境。
關鍵:開放與創新同步
只有在一個自由思維的無垠空間,人的創造力與創新源頭,才會如湧泉般源源不絕,無窮無盡地揮灑出去(豁出去也!)。這樣的文明社會不正是中國人幾千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嗎!?
如果中共真的失去改革體制的原動力,去建立一個能營造,促進與便利個人與團體氛圍;胡錦濤與溫家寶朗朗上口的「民族復與」(新文明的出發),不正是中共重拾原動力的核心所在。也唯有中國政治改革的動力唯具備營造這樣的氛圍,才能激發三級跳質量化的躍進,才足以催生,找到中華民族復興之道。也唯有滿足人民追求渴望自由民主的需求,民族復興的達大目標才具有大社會意義。(如果這樣的民族遠大的目標也無法激勵中共奮發推行體制改革,夫復何言!?)
體制的轉型:轉的是人
只要讀者翻開今年剛出爐的全球一百大佳大學的名單,就不難發現,被譏諷為沒落帝國的美國仍然佔據全球最佳大學的前十位,中國有六家大學,包括北大與清大,在亞洲是擁有最多大學入圍一百大的國家(沒落的「美帝國」為何仍然保持獨佔鰲頭的領導位置,值得深思。)美國雖然經濟開始走下坡,美國的優秀人才的大熔爐儘管不再一枝獨秀,仍舊是世界人才的首選。這說明,美國經濟的透支,國家預算赤字連連,它二百年來建立的自由民主法治人權的體制,仍然受到世界人才的服膺。(這可能是美國自由民主體制對世界新秩序的貢獻吧!)
一個全新時代的降臨
從全球的觀點探索,反觀立足全球的中華民族體制的改革,已經面臨一個歷史性的轉捩點。這個轉折點是持續在原地的用廉價勞力與寶貴資源拼湊而成的經濟模式帶來的成就感,還是一股作氣,中共領導核心團隊再次靠攏,把民族國家的利益重新擺在原有第一位,重溫並再出發鄧小平的遺志,跨前一大步:兌現人民的承諾,把已經“悵望”30年的體制改革,付諸實行,釋放中華文明與普世價值融合產出的三級跳(quantum leap)無限潛能的質量化變革。(感性說一句:這將是感動天,感動地的文明突圍之舉。)
如此,鄧小平改革之路走過的30年雲和月的嘔心瀝血積累的巨大能量潛力,將不會付諸東流水!
如上所言,如何取得三級跳的成效,跨步邁進高收入發達國家應是推動中共改革體制的終極原動力。往後20,30年是中共建構一個自由民主體系,以開啟人民創新湧泉的同步,即與民攜手共建體制,同步全面激活中華民眾的創新思維/啟動創造歷史的原動力---這就是30年來萬眾期待的全新時代的降臨!
贈言:本小組對十年大限這個「行動課題」十一篇前瞻後顧的剖析與展望,到這裡即告一段落;謹以這廿八字「千言萬語有時盡,民心民意水長流,動力失誤代價高,悵望明天會更好」,贈予中國大陸同,包括應也是心懷中華民族的中共領導層仁,與心懷中華民族的全球炎黃子孫。「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中國古代思想的高明莊嚴,正在照耀中國人憑藉渾厚中華文明孕育的冷智慧」,步上一條「康莊中道」。
兩岸關係用語新解:(一)開放與創新同步:(二 )體制的轉型:轉的是人;(三)一個全新時代的降臨;( 四 ) 全面激活創新思維。(全系列完)
(後註;此文截稿時,正值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定於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的主要議程是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稿。自1953年以來,中國的每一個五年計劃或規劃都繪製了5年內國家的發展戰略、發展政策和路徑軌跡。「十二五」規劃關乎中國未來5年經濟社會發展走向,因此十七屆五中全會備受海內外關注。外界普遍認為,「十二五」規劃將主要圍繞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改善民生兩大主題展開,而未來5年也將成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攻堅之途,中國將致力於擴大內需、完善收入分配、區域振興、產業升級、破除城鄉二元體制等重大戰略任務的完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對此,全球華人拭目以待一個體制改革議程的出爐!)
十年大限之九:背熟自由民主,激發社會的創造性!?
溫家寶最近的言論有些「苦口婆心」與「急燥」;他明知大陸社會制度的改革慢了很多拍,還是不厭其煩的向中共黨員與廣大社會說教,曉以大義。
退一步想,如果形容中國大陸是全世界在口頭上講民主法治次數最頻密的國家,也不為過吧?偏偏溫家寶還是如數家珍般細數自由民主法治的好處,與不可或缺。
他提出「執政黨最大的危險是腐敗」的看法。並解釋「在和平建设时期,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腐败,而孳生腐败的根本原因是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和制约。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政权的性质就会改变,就会「人亡政息」,这是我们面临的极为严峻的重大考验。」(其實溫家寶的言論對中共的內部腐敗是一針見血。他把腐敗VS.權力得不到有效的監督與制約劃上等號。)
深入探索,社會與組成社會的個人無法自由獨立思考,創造性安在?
筆者大膽問一句,自從滿清政府被推翻建立「人民社會」以來,中國人可曾獲得自由獨立思考的基本權力?這個答案留給大陸人與中共去思索,考量。
參閱了溫家寶的談話(詳情見鳳凰網引述人民 日報8月29日的報導「溫家寶:執政黨最大的危險是腐敗」),筆者認為,溫家寶顯然是在溫故知新,重新對人民民主的基本權力的維護行使及監督,再次溫習一遍。
自古以來,中國人的識字法與教育法與背書脫離不了關係,還記得從小學到中學,華語(國語)老師上課時,就訓示學生對四書五經,唐詩宋詞必須要勤於朗誦與背誦,以致滾瓜爛熟。這讓人想起,現在的學子則要背弟子規…。
除了滾瓜爛熟,中國人還有灸燴人口的一句:溫故知新(創新)。背書(死背)有一個好處,背書背到滾瓜爛熟,會不擦出火花,溫故創新?
在筆者的認知與領會的潛意識裡,中國大陸民眾每讀溫家寶的「民主權力」一次,就對自己民主權力的認識加深一次,即使未能立即享有民主的權力,如此周而復始的熟謮,有朝一日,民主權力的認知,與熟絡就能更上層樓,並至少到達到溫故知新的階段,對自己的民主權力的每每記憶猶新。這是溫家背誦民主權力的「基本職能」。
溫家寶的對黨內腐敗的鞭撻,讓人想起中共中央紀委室研究員邵景均在「求是」2010年2月期雜誌上撰文中針針見血地批判警告說,「執政黨在和平建設時期的危險主要來自執政黨內部的腐敗。執政者腐敗程度較輕時,人民尚可忍耐,當腐敗現象嚴重並直接傷害到廣大人民切身利益時,就有起義,革命,並有了新一輪的改朝換代。」
中共內部的腐敗現象是否正如「求是」所說的那麼嚴重,值得溫家寶的引述,中共當局的確比海外華人,甚至一般大陸民眾來得清楚。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腐敗的無孔不入,有如水銀瀉地,天下烏鴉一般黑,尤其是沒有制度上行使監督與制約, 山高皇帝遠,早在帝制時代,中國人連遠在京城的皇帝都因鞭長沒及,拿地方貪官沒法,人性貪婪的弱點更是表露無遺。體制改革不上路,既使大力打壓各地貪官污史,也只能治標不治本了。
一點感觸:在未來3年,任期屆滿之前的溫家寶總理,繼續苦口婆心吧!即使感動不到手握改革大權的中共政治局,也應可感動天,感動地,感動到平民百姓了!如果是這樣,溫家寶已經不虛此行,此生應可無憾了吧!
退一步想,如果形容中國大陸是全世界在口頭上講民主法治次數最頻密的國家,也不為過吧?偏偏溫家寶還是如數家珍般細數自由民主法治的好處,與不可或缺。
他提出「執政黨最大的危險是腐敗」的看法。並解釋「在和平建设时期,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腐败,而孳生腐败的根本原因是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和制约。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政权的性质就会改变,就会「人亡政息」,这是我们面临的极为严峻的重大考验。」(其實溫家寶的言論對中共的內部腐敗是一針見血。他把腐敗VS.權力得不到有效的監督與制約劃上等號。)
深入探索,社會與組成社會的個人無法自由獨立思考,創造性安在?
筆者大膽問一句,自從滿清政府被推翻建立「人民社會」以來,中國人可曾獲得自由獨立思考的基本權力?這個答案留給大陸人與中共去思索,考量。
參閱了溫家寶的談話(詳情見鳳凰網引述人民 日報8月29日的報導「溫家寶:執政黨最大的危險是腐敗」),筆者認為,溫家寶顯然是在溫故知新,重新對人民民主的基本權力的維護行使及監督,再次溫習一遍。
自古以來,中國人的識字法與教育法與背書脫離不了關係,還記得從小學到中學,華語(國語)老師上課時,就訓示學生對四書五經,唐詩宋詞必須要勤於朗誦與背誦,以致滾瓜爛熟。這讓人想起,現在的學子則要背弟子規…。
除了滾瓜爛熟,中國人還有灸燴人口的一句:溫故知新(創新)。背書(死背)有一個好處,背書背到滾瓜爛熟,會不擦出火花,溫故創新?
在筆者的認知與領會的潛意識裡,中國大陸民眾每讀溫家寶的「民主權力」一次,就對自己民主權力的認識加深一次,即使未能立即享有民主的權力,如此周而復始的熟謮,有朝一日,民主權力的認知,與熟絡就能更上層樓,並至少到達到溫故知新的階段,對自己的民主權力的每每記憶猶新。這是溫家背誦民主權力的「基本職能」。
溫家寶的對黨內腐敗的鞭撻,讓人想起中共中央紀委室研究員邵景均在「求是」2010年2月期雜誌上撰文中針針見血地批判警告說,「執政黨在和平建設時期的危險主要來自執政黨內部的腐敗。執政者腐敗程度較輕時,人民尚可忍耐,當腐敗現象嚴重並直接傷害到廣大人民切身利益時,就有起義,革命,並有了新一輪的改朝換代。」
中共內部的腐敗現象是否正如「求是」所說的那麼嚴重,值得溫家寶的引述,中共當局的確比海外華人,甚至一般大陸民眾來得清楚。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腐敗的無孔不入,有如水銀瀉地,天下烏鴉一般黑,尤其是沒有制度上行使監督與制約, 山高皇帝遠,早在帝制時代,中國人連遠在京城的皇帝都因鞭長沒及,拿地方貪官沒法,人性貪婪的弱點更是表露無遺。體制改革不上路,既使大力打壓各地貪官污史,也只能治標不治本了。
一點感觸:在未來3年,任期屆滿之前的溫家寶總理,繼續苦口婆心吧!即使感動不到手握改革大權的中共政治局,也應可感動天,感動地,感動到平民百姓了!如果是這樣,溫家寶已經不虛此行,此生應可無憾了吧!
十年大限之八:誰將是台灣最偉大的政治家?
一般民眾對英雄與時勢何者為先,往往會有不同的見解,這可能也是多事之秋,江山代有人才出的中國近代史,時常辯論得最火紅的課題。(不過這樣的辯題會與「先有雞蛋,還是先有蛋」那樣沒完沒了。)
台灣有偉大的政治家嗎?這個問題最好留給台灣人自己去思量。筆者比較有興趣的是未來式的台灣會出現一位空前偉大的從政者嗎?,超越過去式的台灣級別,開啟未來憧憬式願景 (visionary inspiration),不只為台灣謀取和平盛世的來臨,也讓台灣在與大陸和平統一的過程中獲得「一個偉大的尊嚴與對等」的地位與關係,並為台灣增值。(這裡所指的「願景式憧憬」,意指它已下放至平民百姓的憧憬,不再局限於:領導人與政治性願景,即是全民願景(pan popular vision),與馬英九一度憧憬的「全民總統」同工異曲。或許,這應是馬英九追求的真正全民總統。)
所謂的增值(value adding),主要是指兩岸從內戰狀態的結束(和解),挺進締結和平(和平協議),繼續扮演和平民主者的主導角色,在過程中為兩岸找到一個高舉自由民主價值的平臺,台灣搖身一變成為和平締結者及同樣重要的民主促進者的雙重角色。
以中華民族的範疇而論,台灣的確是一塊不同凡響的小島,面積只有3萬6千公方公里,人口2千3百萬,與大陸比較,只佔大陸總面積960萬平方公里的不及1%,只有0.4%,人口也不成正比,也不及0.5%。換句話說,無論人口,面積,資源兩者都不成正比。儘管如此,台灣的影響力的確有它獨到之處,台灣的政治影響力與地位的提升,正是台灣鋒芒畢露的優勢。
與對岸(大陸)相比,一個如此不成比例的比例的談判對手,如何能夠擔當如此吃重的任務與角色,一般人會認為那是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除了衷心與深深祝福台灣政府外,台灣人的智慧與積累的福祉也就是此岸成功的重要元素。
早期的荷蘭人把台灣稱為FARMOSA即寶島,個中的玄機,不知台灣人自己是否參透?
大陸十年VS.台灣十年
隨著ECFA的簽署,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也將誕生,兩岸經濟的制度性合作機制已經確立,這是馬英九敢於大聲宣告將為台灣開啟「黃金十年」的底氣與最大保障之所在,也是兩岸邁向全面合作、建立命運共同體打下的重要支柱;無獨有偶,馬英九公告將為台灣打造的「黃金十年」,這邊廂溫家寶總理疾呼的大陸「十年大限」帶出的體制改革,確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ECFA的誕生,是兩岸60年來首次戰略合作之產物,為兩岸關係的地標,正好標誌著兩岸關係的正常化步入「內化狀況」。兩岸關係和平的基礎已經奠定,是否能夠能順利遞進永久和平的內化狀況,這是已經進入互相默認政治實體的非正式膠著關係。這裡所謂的「膠著」未必是壞事,也未必一定是好事。它其實是屬於中性的(這樣說可能有人會認為筆者模菱兩可,太過油腔,不著邊際。事因階段性的兩岸關係速度的拿捏非常考功夫。)
筆者要從中帶出的一點是,這樣的關係正好印證了中道觀的特殊性。充分反映兩岸領導人在一個模糊的空間成功演義了古人圓融的智慧。然而贊歸贊,老祖宗的智慧,只能協助兩岸關係的當事人提供參閱的點子,甚至是方法上的指引迷津,可是畢竟路還是要依靠兩岸領導人的智慧與事實求是。(鄧小平摸著石頭過河,即是一個再好不過的實例。)
假如要對兩岸領導人過去3年來的建樹評分,筆者大膽評估,兩岸最高領導人胡錦濤與馬英九各得75分,馬英九另加5分。這並非厚此薄彼,而是馬英九展現的持續勤於練身的精神,山不轉人轉,拿捏適度,步步為營,充分未有踰越他所獲得(人民)賦予的委託的精神,得以在不統不獨的對策下取得如此不俗成績,已經難能可貴。
馬英九的總統接班人,無論是馬英九本身連任,抑或萬一馬失前蹄,由二線領袖接替,或再政黨再次輪替,被民進黨候選人取代,這位台灣最高領導人奠定的兩岸和平的基業是有目共睹的,接任者只要承繼馬英九與國民黨這些年來的不統不獨的大陸對策,繼續順勢更上層樓;如由民進黨擔綱掛帥,實行放棄台獨高舉民主(詳情參閱李惠群特區文章),才能突破國民黨的局限,為兩岸謀求一個突圍。這在台灣黃金十年裡,他很可能就會締造台灣政治奇蹟
如此,無論是馬英九,馬英九的國民黨接班人,抑或民進黨的候選人,將能引領台灣持續主導兩岸關係的格局,進而主導兩岸未來十年關鍵期關係的締結者。一躍成為兩岸社會「公正的締造者」的歷史性地位。
鑑此,馬英九目前為兩岸關係鋪設的和平大道,其實就是為未來總統的成就大業的拓荒者與基礎建設者。
根據本小組的剖析與推測,未來十年台灣勢將出現一位偉大的政治家。這位政治家將超越馬英九的歷史地位,因為他(她)將站在馬英九的肩膀上,不只超越馬英九,同時將引領兩岸重建中華民族,為延續中華民族未完成的革命,繼續鞏固民民族復與的大業。
這裡所指的民族復與大業,其實已經超越了一般人所瞭解的和平與統一。因為兩岸無論是經由和平促成「一般認知的統一」,抑或通過自然的復合(詳情參閱李惠特區文章:「兩體一國,和平復合」),達到實質政治統一的效果,都並非一個終點;剛好相反,它巧好是中華民族走向世界,世界同步走向中華民族的雙軌道的起點。
誰將是集大成者?
儒家說的「集大成者」可能要派上用場了。集大成本來在儒家的術語中間就是聖人的概念,因為這是孟子對孔子的稱呼,孟子說孔子是集大成者 ... 就是將同一領域裏的所有方面掌握的最好的人!
十年大限+黃金十年=白金十年
以歷史循環期而論,未來十年預料將是兩岸凝聚政治氣候的火候,產出傑出政治家的」白金十年」;誰是馬英九的繼任者,不管那是馬英九本身還是再次輪替政權的民進黨領袖,大陸十年大限VS.台灣黃金十年的情境而雄視之,兩岸都會產出傑出的政治家;換句話說,未來十年,大陸,台灣,以致兩岸都是中華民族豪傑產出的關鍵時期。問題是台灣方面,他/她是來自台灣的那個陣營,這位政治家面對的最嚴峻的挑戰即是他/她能否跨越藍綠的意識形態與視野,統領台灣擺脫地方情意結,進而建構一個能與大陸進行塑造價值觀的平臺,並把它化為兩岸政治凝聚力的集大成者。
從眼前的人選而論,馬英九練身三年,穩重有加,穩定兩岸有功,唯卻後勁膠著,未克賦予台灣願景;蔡英文則誠信未蔔,政策/策略的貫徹性朝秦暮楚,短視有餘,高瞻待補,欠缺政治家的風範。從她日前公佈民進黨一旦執政將追隨國民黨兩岸政策,就是政黨犯下的兵家大忌,這樣的宣佈,導致民進黨處於下下風,如果是這樣,到不如直接宣佈放棄台獨,或乾脆宣佈執政前的現在,即跟上國民黨的兩岸政策,不是更踏實與反映她的誠信嗎?
再說,蔡英文此舉反映的正是民進黨在她領導下,嚴重欠缺戰略思維,民進黨嚴重欠缺夠格,老練,能協助她成大器的一批智囊幕僚。(網民選民的這一招,反應非常負面,因為她的動機非常明顯著眼五都會選舉,連普通的老百姓都看看穿蔡英文的心裡的回蟲。)當然對蔡英文公道一些,本小組要正面評論她的改變,只有「有待觀察」四個字。關鍵在於政治誠信的建立,的確需要一些時間去建立。
整體而論,如果2012年馬英九總統成功連任,他的「不獨,不統」的對策駕馭兩岸政策的權宜,有必要順應大局作出重大的調整,以順應兩岸關係演變牽動政治議題的晉入;萬一馬失前蹄,民進黨的候選人成功再次改朝換代,從民進黨的政治氣候而論,蔡英文唯恐還嫌青蔥,除非屬中無大將,筆者個人比較欣賞沈著應戰的第二線領袖。然而,「有待觀察」的蔡英文,還是有機會的,問題是她能調整投機的心態(包括強調老掉牙的「台灣本土價值」?),以及民進黨有無擁有全盤戰策視野的藍海戰術人才?反觀馬英九被國民黨二線領袖瓜代上陣的機會比較微小,除非年底的五都會選舉國黨輸輸掉超過三席。
綜觀上述,台灣最偉大的政治家的催生,目前仍然處於投入階段(input stage),可能過了2012年總統大選,那一位新星的誕生,局勢將明朗化,並將牽動藍綠兩大陣營的殊死戰,以爭奪台灣製造偉大政治家的寶座!所以,下屆總統選舉前的五都會選舉,被視為總統大選的熱身賽。誰取得超過三席,勢將成為奪取總統寶座的大熱門!
贈言:「江山代有人才出,雄才大略超藍綠,領導群倫赴時艱,寶島豪傑見真章!」
兩岸關係用語新解:(一) 兩岸社會「公正的締造者」;(二) 「集大成者」;(三)兩岸「白金十年」。
台灣有偉大的政治家嗎?這個問題最好留給台灣人自己去思量。筆者比較有興趣的是未來式的台灣會出現一位空前偉大的從政者嗎?,超越過去式的台灣級別,開啟未來憧憬式願景 (visionary inspiration),不只為台灣謀取和平盛世的來臨,也讓台灣在與大陸和平統一的過程中獲得「一個偉大的尊嚴與對等」的地位與關係,並為台灣增值。(這裡所指的「願景式憧憬」,意指它已下放至平民百姓的憧憬,不再局限於:領導人與政治性願景,即是全民願景(pan popular vision),與馬英九一度憧憬的「全民總統」同工異曲。或許,這應是馬英九追求的真正全民總統。)
所謂的增值(value adding),主要是指兩岸從內戰狀態的結束(和解),挺進締結和平(和平協議),繼續扮演和平民主者的主導角色,在過程中為兩岸找到一個高舉自由民主價值的平臺,台灣搖身一變成為和平締結者及同樣重要的民主促進者的雙重角色。
以中華民族的範疇而論,台灣的確是一塊不同凡響的小島,面積只有3萬6千公方公里,人口2千3百萬,與大陸比較,只佔大陸總面積960萬平方公里的不及1%,只有0.4%,人口也不成正比,也不及0.5%。換句話說,無論人口,面積,資源兩者都不成正比。儘管如此,台灣的影響力的確有它獨到之處,台灣的政治影響力與地位的提升,正是台灣鋒芒畢露的優勢。
與對岸(大陸)相比,一個如此不成比例的比例的談判對手,如何能夠擔當如此吃重的任務與角色,一般人會認為那是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除了衷心與深深祝福台灣政府外,台灣人的智慧與積累的福祉也就是此岸成功的重要元素。
早期的荷蘭人把台灣稱為FARMOSA即寶島,個中的玄機,不知台灣人自己是否參透?
大陸十年VS.台灣十年
隨著ECFA的簽署,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也將誕生,兩岸經濟的制度性合作機制已經確立,這是馬英九敢於大聲宣告將為台灣開啟「黃金十年」的底氣與最大保障之所在,也是兩岸邁向全面合作、建立命運共同體打下的重要支柱;無獨有偶,馬英九公告將為台灣打造的「黃金十年」,這邊廂溫家寶總理疾呼的大陸「十年大限」帶出的體制改革,確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ECFA的誕生,是兩岸60年來首次戰略合作之產物,為兩岸關係的地標,正好標誌著兩岸關係的正常化步入「內化狀況」。兩岸關係和平的基礎已經奠定,是否能夠能順利遞進永久和平的內化狀況,這是已經進入互相默認政治實體的非正式膠著關係。這裡所謂的「膠著」未必是壞事,也未必一定是好事。它其實是屬於中性的(這樣說可能有人會認為筆者模菱兩可,太過油腔,不著邊際。事因階段性的兩岸關係速度的拿捏非常考功夫。)
筆者要從中帶出的一點是,這樣的關係正好印證了中道觀的特殊性。充分反映兩岸領導人在一個模糊的空間成功演義了古人圓融的智慧。然而贊歸贊,老祖宗的智慧,只能協助兩岸關係的當事人提供參閱的點子,甚至是方法上的指引迷津,可是畢竟路還是要依靠兩岸領導人的智慧與事實求是。(鄧小平摸著石頭過河,即是一個再好不過的實例。)
假如要對兩岸領導人過去3年來的建樹評分,筆者大膽評估,兩岸最高領導人胡錦濤與馬英九各得75分,馬英九另加5分。這並非厚此薄彼,而是馬英九展現的持續勤於練身的精神,山不轉人轉,拿捏適度,步步為營,充分未有踰越他所獲得(人民)賦予的委託的精神,得以在不統不獨的對策下取得如此不俗成績,已經難能可貴。
馬英九的總統接班人,無論是馬英九本身連任,抑或萬一馬失前蹄,由二線領袖接替,或再政黨再次輪替,被民進黨候選人取代,這位台灣最高領導人奠定的兩岸和平的基業是有目共睹的,接任者只要承繼馬英九與國民黨這些年來的不統不獨的大陸對策,繼續順勢更上層樓;如由民進黨擔綱掛帥,實行放棄台獨高舉民主(詳情參閱李惠群特區文章),才能突破國民黨的局限,為兩岸謀求一個突圍。這在台灣黃金十年裡,他很可能就會締造台灣政治奇蹟
如此,無論是馬英九,馬英九的國民黨接班人,抑或民進黨的候選人,將能引領台灣持續主導兩岸關係的格局,進而主導兩岸未來十年關鍵期關係的締結者。一躍成為兩岸社會「公正的締造者」的歷史性地位。
鑑此,馬英九目前為兩岸關係鋪設的和平大道,其實就是為未來總統的成就大業的拓荒者與基礎建設者。
根據本小組的剖析與推測,未來十年台灣勢將出現一位偉大的政治家。這位政治家將超越馬英九的歷史地位,因為他(她)將站在馬英九的肩膀上,不只超越馬英九,同時將引領兩岸重建中華民族,為延續中華民族未完成的革命,繼續鞏固民民族復與的大業。
這裡所指的民族復與大業,其實已經超越了一般人所瞭解的和平與統一。因為兩岸無論是經由和平促成「一般認知的統一」,抑或通過自然的復合(詳情參閱李惠特區文章:「兩體一國,和平復合」),達到實質政治統一的效果,都並非一個終點;剛好相反,它巧好是中華民族走向世界,世界同步走向中華民族的雙軌道的起點。
誰將是集大成者?
儒家說的「集大成者」可能要派上用場了。集大成本來在儒家的術語中間就是聖人的概念,因為這是孟子對孔子的稱呼,孟子說孔子是集大成者 ... 就是將同一領域裏的所有方面掌握的最好的人!
十年大限+黃金十年=白金十年
以歷史循環期而論,未來十年預料將是兩岸凝聚政治氣候的火候,產出傑出政治家的」白金十年」;誰是馬英九的繼任者,不管那是馬英九本身還是再次輪替政權的民進黨領袖,大陸十年大限VS.台灣黃金十年的情境而雄視之,兩岸都會產出傑出的政治家;換句話說,未來十年,大陸,台灣,以致兩岸都是中華民族豪傑產出的關鍵時期。問題是台灣方面,他/她是來自台灣的那個陣營,這位政治家面對的最嚴峻的挑戰即是他/她能否跨越藍綠的意識形態與視野,統領台灣擺脫地方情意結,進而建構一個能與大陸進行塑造價值觀的平臺,並把它化為兩岸政治凝聚力的集大成者。
從眼前的人選而論,馬英九練身三年,穩重有加,穩定兩岸有功,唯卻後勁膠著,未克賦予台灣願景;蔡英文則誠信未蔔,政策/策略的貫徹性朝秦暮楚,短視有餘,高瞻待補,欠缺政治家的風範。從她日前公佈民進黨一旦執政將追隨國民黨兩岸政策,就是政黨犯下的兵家大忌,這樣的宣佈,導致民進黨處於下下風,如果是這樣,到不如直接宣佈放棄台獨,或乾脆宣佈執政前的現在,即跟上國民黨的兩岸政策,不是更踏實與反映她的誠信嗎?
再說,蔡英文此舉反映的正是民進黨在她領導下,嚴重欠缺戰略思維,民進黨嚴重欠缺夠格,老練,能協助她成大器的一批智囊幕僚。(網民選民的這一招,反應非常負面,因為她的動機非常明顯著眼五都會選舉,連普通的老百姓都看看穿蔡英文的心裡的回蟲。)當然對蔡英文公道一些,本小組要正面評論她的改變,只有「有待觀察」四個字。關鍵在於政治誠信的建立,的確需要一些時間去建立。
整體而論,如果2012年馬英九總統成功連任,他的「不獨,不統」的對策駕馭兩岸政策的權宜,有必要順應大局作出重大的調整,以順應兩岸關係演變牽動政治議題的晉入;萬一馬失前蹄,民進黨的候選人成功再次改朝換代,從民進黨的政治氣候而論,蔡英文唯恐還嫌青蔥,除非屬中無大將,筆者個人比較欣賞沈著應戰的第二線領袖。然而,「有待觀察」的蔡英文,還是有機會的,問題是她能調整投機的心態(包括強調老掉牙的「台灣本土價值」?),以及民進黨有無擁有全盤戰策視野的藍海戰術人才?反觀馬英九被國民黨二線領袖瓜代上陣的機會比較微小,除非年底的五都會選舉國黨輸輸掉超過三席。
綜觀上述,台灣最偉大的政治家的催生,目前仍然處於投入階段(input stage),可能過了2012年總統大選,那一位新星的誕生,局勢將明朗化,並將牽動藍綠兩大陣營的殊死戰,以爭奪台灣製造偉大政治家的寶座!所以,下屆總統選舉前的五都會選舉,被視為總統大選的熱身賽。誰取得超過三席,勢將成為奪取總統寶座的大熱門!
贈言:「江山代有人才出,雄才大略超藍綠,領導群倫赴時艱,寶島豪傑見真章!」
兩岸關係用語新解:(一) 兩岸社會「公正的締造者」;(二) 「集大成者」;(三)兩岸「白金十年」。
Wednesday, October 6, 2010
十年大限之七:辛亥革命百年最大獻禮:中國體制改革!(
十年,在悠悠歷史的恆河沙數中,對於具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大國──中國──算不了什麼。這句話放在帝制與專制與人治時代的意義,比較廿一世紀的資訊與科發達全球化的時代,真的不可同日而語:中國有句老話:不可與夏虫語冰,老外也有一句類似的諺語:不要與海裡的魚講陸上的生活;進入廿一世紀人文生活快速質量化的時代背景,中華民族能夠跨前一大步而與時並進,它帶出的思維睿智之挑戰,兩者最少相隔一百年!
正當全球華人正在如火如荼籌備慶祝2011年的百年辛亥革命之際,一個很自然的議題被提出:辛亥革命百年對中國以致全球華社的意義是什麼?面臨這個銜接古文明與新文明的遞壇(Chinesisch-Deutsch Übersetzung für「自然觀」,自然而然的意思)會有什麼啟示?
回顧中華民族的滄桑政史,近百年來正是中華民族多事之秋,很多華人會認為百年來中華民族蒙受的苦難多於幸福。筆者大膽預言百年辛亥革命最值得展望與前瞻的就是未來十年中國大陸推行體制改革,建立一個全球華人值得自豪的自由民主法治的準普世體制。這樣的一個體制不只象徵中華民族的進步,也是全世界期待多時的中國走向世界,以讓世界走向中國。迎接一個歷經兩千形塑而成的古文明帶出的東方價值,與原有普世價值鏈融為一體。東方文明的崛起,銳不可擋,順勢而上,中國準備好了嗎?
「十年大限」行動系列這一期的這篇文章,已經到了中途驛站,這一篇最短,只有四段,要的只是精華,短小精悍,區區數百字旨在切中要害,激活 (reactivate/rejuvenate )一度沈睡的思潮,並從中華民族歷史的整體觀,表達與呈現一個與時並進的觀點:既承傳歷史,在緬懷史實中,亦不受歷史框框的束縛,在回顧中,展望一個民族如何憑藉先人創下的格局,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未來;展開思維的突破,創造未來,改寫歷史;這一刻,就在這個「立足大中華,著眼世界」的「準普世民族」的腳底當下!謹以此區區四段賀語,祝願辛亥革命百年:改革行動啟航!
正當全球華人正在如火如荼籌備慶祝2011年的百年辛亥革命之際,一個很自然的議題被提出:辛亥革命百年對中國以致全球華社的意義是什麼?面臨這個銜接古文明與新文明的遞壇(Chinesisch-Deutsch Übersetzung für「自然觀」,自然而然的意思)會有什麼啟示?
回顧中華民族的滄桑政史,近百年來正是中華民族多事之秋,很多華人會認為百年來中華民族蒙受的苦難多於幸福。筆者大膽預言百年辛亥革命最值得展望與前瞻的就是未來十年中國大陸推行體制改革,建立一個全球華人值得自豪的自由民主法治的準普世體制。這樣的一個體制不只象徵中華民族的進步,也是全世界期待多時的中國走向世界,以讓世界走向中國。迎接一個歷經兩千形塑而成的古文明帶出的東方價值,與原有普世價值鏈融為一體。東方文明的崛起,銳不可擋,順勢而上,中國準備好了嗎?
「十年大限」行動系列這一期的這篇文章,已經到了中途驛站,這一篇最短,只有四段,要的只是精華,短小精悍,區區數百字旨在切中要害,激活 (reactivate/rejuvenate )一度沈睡的思潮,並從中華民族歷史的整體觀,表達與呈現一個與時並進的觀點:既承傳歷史,在緬懷史實中,亦不受歷史框框的束縛,在回顧中,展望一個民族如何憑藉先人創下的格局,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未來;展開思維的突破,創造未來,改寫歷史;這一刻,就在這個「立足大中華,著眼世界」的「準普世民族」的腳底當下!謹以此區區四段賀語,祝願辛亥革命百年:改革行動啟航!
歡迎溫家寶堅定不渝向國際社會承諾體制改革!!
這應是多年來中共向國際社會作出最清晰的政治改革承諾。也是海外華人社會接收到中國發出最明確的政治改革:呼應中國人渴求自由民主心聲最動人心絃的一刻!
根據在國際具影響力的英文媒體“Telegraph”周日發佈的專訪中,中國總理溫家寶果然不出所料,堅定不渝向國際社會作出體制改革的承諾。他形容中國人對民主與自由的需求已經不可抗拒(irresistible)。
本小組要從內心深處發出歡呼的喜悅,來迎接溫家寶的堅定不渝的承諾。
溫家寶再以堅定不渝的聲音說出民意民心,令人贊歎!
這是溫家寶自9月初在深圳特區30周年紀念首次發表體制改革的呼聲以來,第三次作出獅子吼;第二次獅子吼是他上周出席聯合國會議時,再度堅定不渝發出體制改革的決心。
根據本小組的分析,溫家寶對政改堅定不渝的立場,反映中共政治局的既得利益者在靠攏在過程中,與改革派出現妥協的現象。這個現象似乎標誌著以中共總秘書胡錦濤為首的中共核心領導層在檢討了整個民心與民意後,認同了改革派主張的體制改革已經到了不可抗拒的層面。所以,溫家寶這回的第三次獅子吼,很可能意味著,中共距離體制改革啟動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鑑此,溫家寶向國際社會的獅子吼,不再是對內的放話,而是有備而來的一項國際聲明。
溫家寶在出席聯合國會議的第二次獅子吼最重要兩點新意之一是中共作為一個政黨權力的規範化,必須符合國家的憲法與法規法律。換句話說,中共不能超越國家憲法與國家法律的範疇;此說,非常明顯的是指中共的法律法規地位不能置於國家之上。這一點,令人倍感中共地位的憲制化勢在必行,目前持續維持為一個革命黨的超然地位已經勢在必改。(換句話說,中共的政黨地位有必要回歸並置於民族國家之下的常倫。(詳情請參閱李惠群相關文章:「黨凌駕民族國家之上,那是哪門的常倫?」http://www.nownews.com/2010/09/15/142-2646546.htm)
這麼詮釋溫家寶的講話,其立足點應該回歸至溫家寶身為政府首長的身份與地位上去(他有義務維持政府的威信)。從這個角度切入,讓人一窺政府與政黨的切割是遲早的問題,也突出政黨(黨)與政府(政)劃清界線與職責的必要,避免目前的職權重疊與所引起的渾淆;進而把三權鼎立的精神與民主體制的立法,司法與行政的權力釐清分開清楚。
溫家寶的這項聲明不可能沒有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核心組織的祝福。因為根據中共一貫的作業,他如此的承諾與昭告天下沒有兩樣。最底程度,他得到胡錦濤給予緊密的默契,這也間接反映胡溫黨政核心團隊經得起重大的政策性考驗。
這無疑是中國延後多時的體制改革的另一良性開端;就好像枯葉逢春,新的嫩葉重新發芽,脆弱的嫩葉還需好好的呵護,以防夭折,否則春天還是可望不可及! 體改嫩芽的呵護者任重道遠也!海外的聲音除了深深祝福外,還是只有聲聲為中國的自由民主的啟航,送上無疆的祈福。
相關新聞可參閱:http://www.telegraph.co.uk/news/worldnews/asia/china/8040534/Wen-Jiabao-promises-political-reform-for-China.html
根據在國際具影響力的英文媒體“Telegraph”周日發佈的專訪中,中國總理溫家寶果然不出所料,堅定不渝向國際社會作出體制改革的承諾。他形容中國人對民主與自由的需求已經不可抗拒(irresistible)。
本小組要從內心深處發出歡呼的喜悅,來迎接溫家寶的堅定不渝的承諾。
溫家寶再以堅定不渝的聲音說出民意民心,令人贊歎!
這是溫家寶自9月初在深圳特區30周年紀念首次發表體制改革的呼聲以來,第三次作出獅子吼;第二次獅子吼是他上周出席聯合國會議時,再度堅定不渝發出體制改革的決心。
根據本小組的分析,溫家寶對政改堅定不渝的立場,反映中共政治局的既得利益者在靠攏在過程中,與改革派出現妥協的現象。這個現象似乎標誌著以中共總秘書胡錦濤為首的中共核心領導層在檢討了整個民心與民意後,認同了改革派主張的體制改革已經到了不可抗拒的層面。所以,溫家寶這回的第三次獅子吼,很可能意味著,中共距離體制改革啟動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鑑此,溫家寶向國際社會的獅子吼,不再是對內的放話,而是有備而來的一項國際聲明。
溫家寶在出席聯合國會議的第二次獅子吼最重要兩點新意之一是中共作為一個政黨權力的規範化,必須符合國家的憲法與法規法律。換句話說,中共不能超越國家憲法與國家法律的範疇;此說,非常明顯的是指中共的法律法規地位不能置於國家之上。這一點,令人倍感中共地位的憲制化勢在必行,目前持續維持為一個革命黨的超然地位已經勢在必改。(換句話說,中共的政黨地位有必要回歸並置於民族國家之下的常倫。(詳情請參閱李惠群相關文章:「黨凌駕民族國家之上,那是哪門的常倫?」http://www.nownews.com/2010/09/15/142-2646546.htm)
這麼詮釋溫家寶的講話,其立足點應該回歸至溫家寶身為政府首長的身份與地位上去(他有義務維持政府的威信)。從這個角度切入,讓人一窺政府與政黨的切割是遲早的問題,也突出政黨(黨)與政府(政)劃清界線與職責的必要,避免目前的職權重疊與所引起的渾淆;進而把三權鼎立的精神與民主體制的立法,司法與行政的權力釐清分開清楚。
溫家寶的這項聲明不可能沒有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核心組織的祝福。因為根據中共一貫的作業,他如此的承諾與昭告天下沒有兩樣。最底程度,他得到胡錦濤給予緊密的默契,這也間接反映胡溫黨政核心團隊經得起重大的政策性考驗。
這無疑是中國延後多時的體制改革的另一良性開端;就好像枯葉逢春,新的嫩葉重新發芽,脆弱的嫩葉還需好好的呵護,以防夭折,否則春天還是可望不可及! 體改嫩芽的呵護者任重道遠也!海外的聲音除了深深祝福外,還是只有聲聲為中國的自由民主的啟航,送上無疆的祈福。
相關新聞可參閱:http://www.telegraph.co.uk/news/worldnews/asia/china/8040534/Wen-Jiabao-promises-political-reform-for-China.html
十年大限之六:中華民族還能為中國做些什麼?(下)
海外華人已成長
中華民族中海外華人向來都扮演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孫中山先生起義革命的南洋宣教募捐行是個案例。回顧象徵中華民族積弱成症,淪為「東亞病夫」的 1842鴉片戰爭,自始在這片土地上「兵慌馬亂,水深火熱,民不聊生,離鄉背井」就成了華僑的寫照。一個半世紀後,海外華人在另一片土地「飄洋過海,少壮南來,披荊斬刺,克苦耐勞,開枝散葉,另闢天地」的歷煉累積,在如此苦難中成長的結晶,能夠與大陸的華人比照分享嗎?多年來,這個問題一直盤旋在筆者的腦海裡,久久不能散去。
廣義而說,與土生士長的大陸華人比較,海外華人擁有的四大特色(優勢):
●民主制度:基本上生活在民主制度裡,知道自己的權力,也知道一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擁有生命權,私產權與自由權。政黨與政府報是受委托(mandated),政黨與政府是人民的公僕,並非主人,人民才是主人;
●生活受到多元文化環境的薰陶;
●堅持保留,並進一步發揚華族文化在海外社會茁壯成長,守得雲開見月明,在 「異鄉」開出朵朵奇葩:自動自發把華族文化推展到海外,具有全球視野與胸襟特徵的華族文化;
●適應全球化:較早接受全球化,開放與改革(globalization, liberalization &reformation)的洗禮與衝擊,思想與思維,開放自在。
馬來西亞寶貴經驗
就以佔全球海外5千萬約七分之一的馬來西亞華人(約7百萬)為例,即是一個海外華人社會如何在「異鄉」環境中歷經適應,調整,磨合,碰撞,整合,以及再出發的典型案例:馬來西亞華人正在走著「聚同化異」之中道;一方面保有獨特文化個性,反映世界大同的文化多元性的特徵;另一方面以身言教,傳承並散發中華文化的芬芳,勤奮,節儉的儒家美德。
孫中山先生曾多次前來新馬一帶,向華僑華人社會發動募捐,資助中國的革命事業。今天遺留下來的孫中山遺跡仍然在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獲得保存。除了筆者來自的檳城(1910年孫中來到檳城,他將南洋同盟會從新加坡遷移至檳城打銅仔街的檳城閱書報社策劃廣州起義,並在於此地召開「庇能會議」),與新加坡比較著名的遺跡外,中山先生在馬來西亞地區鼓吹宣傳革命逗留過的小鎮也有留下不少讓人緬懷的足跡。中山先生與新馬一帶的民主革命的淵源,百年後的今天回顧,確是一段中華民族推動民主淵源的「南洋美史」。可能也因此,前瞻賦予海外華人,特別是南洋華人一個歷史的使命感。
筆者敢於站出來講,馬來西亞華人是全球華人保留及發揚中華文化的佼佼者,我們在苦難中的自強不息,奮發成長,堅貞不渝,在跌跌碰撞中,今天中華文化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開出堅韌的果實,要歸功於傳統與現代的無縫融合。七百萬華人的優秀子弟,幾乎百分之一百接受過基礎母語教育的薰陶,可能馬來西亞華人佔有全球14億中華民族微不足道的比率,然而,華人熱愛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進而在中國以外的自由民主土地發揚光大,融入全球社會的模式,已經是廿一世紀不可多得的中華文化大家庭中一個獨特的個體…回頭再看已是百年身。
●回饋文化祖國
超過百年的文化艱辛成長的親身體驗,促成了海外華人在馬來西亞這個支流,額外珍惜得來不易的文化與語文的遺產。
對於文化祖國的反哺,海外華人難以數典忘祖,簡單的一句「飲水思源」,即讓海外華人摒棄不掉文化臍帶。不敢自詡馬來西亞華人傳承中華文化最優秀,卻敢於自認馬來西亞華人傳承得最傳統。在一個傳統價值受到無情衝擊的,在大陸一度在20世紀初全盤西化呼聲,及之後的文化大革命除四舊的口號下,連同吃人禮教幾乎一併被連根拔起的優良傳統禮儀教化,民俗,倫理價值觀,今天在南洋這片可稱為中國後院的土壤上開枝散葉了。
●難保不開歷史倒車
反觀大陸如果無法建立一個維護宏揚優良傳統的制度,難保法治仍然不彰,在人治潛伏的社會,假借泯滅人性的的利益集團會再次掀起斗跨斗臭的年代不會復返。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欠缺民主體制,令人遠慮與近憂皆具,仍然是對專制揮之不去的隱憂。否則,偉大民族及文藝復興將難以跳脫紙上談兵的宿命,甚至胎死腹中!!一不小心,行差踏錯,被打回內斗排外的年代,凡事不怕一萬只怕萬一,慎防!慎防!所謂「有備無患」也。
一個半世紀後,海外華人悵望神州大地,這片正在學習容忍真理存活的土壤(延伸劉亞洲中將的名言:「中国不缺乏真理,但中国缺少容忍真理存在的土壤 !「) ,對自由民主的憧憬可能是海外華人唯一有能力分享,回饋,反哺的「軟實力」,筆者有幸代表海外華人的心聲,不禁要問:「巍巍山河大地,自由民主安在!?
兩岸關係用語新解:(一) 「有備無患」;(二)「巍巍山河大地,自由民主安在!?」
中華民族中海外華人向來都扮演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孫中山先生起義革命的南洋宣教募捐行是個案例。回顧象徵中華民族積弱成症,淪為「東亞病夫」的 1842鴉片戰爭,自始在這片土地上「兵慌馬亂,水深火熱,民不聊生,離鄉背井」就成了華僑的寫照。一個半世紀後,海外華人在另一片土地「飄洋過海,少壮南來,披荊斬刺,克苦耐勞,開枝散葉,另闢天地」的歷煉累積,在如此苦難中成長的結晶,能夠與大陸的華人比照分享嗎?多年來,這個問題一直盤旋在筆者的腦海裡,久久不能散去。
廣義而說,與土生士長的大陸華人比較,海外華人擁有的四大特色(優勢):
●民主制度:基本上生活在民主制度裡,知道自己的權力,也知道一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擁有生命權,私產權與自由權。政黨與政府報是受委托(mandated),政黨與政府是人民的公僕,並非主人,人民才是主人;
●生活受到多元文化環境的薰陶;
●堅持保留,並進一步發揚華族文化在海外社會茁壯成長,守得雲開見月明,在 「異鄉」開出朵朵奇葩:自動自發把華族文化推展到海外,具有全球視野與胸襟特徵的華族文化;
●適應全球化:較早接受全球化,開放與改革(globalization, liberalization &reformation)的洗禮與衝擊,思想與思維,開放自在。
馬來西亞寶貴經驗
就以佔全球海外5千萬約七分之一的馬來西亞華人(約7百萬)為例,即是一個海外華人社會如何在「異鄉」環境中歷經適應,調整,磨合,碰撞,整合,以及再出發的典型案例:馬來西亞華人正在走著「聚同化異」之中道;一方面保有獨特文化個性,反映世界大同的文化多元性的特徵;另一方面以身言教,傳承並散發中華文化的芬芳,勤奮,節儉的儒家美德。
孫中山先生曾多次前來新馬一帶,向華僑華人社會發動募捐,資助中國的革命事業。今天遺留下來的孫中山遺跡仍然在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獲得保存。除了筆者來自的檳城(1910年孫中來到檳城,他將南洋同盟會從新加坡遷移至檳城打銅仔街的檳城閱書報社策劃廣州起義,並在於此地召開「庇能會議」),與新加坡比較著名的遺跡外,中山先生在馬來西亞地區鼓吹宣傳革命逗留過的小鎮也有留下不少讓人緬懷的足跡。中山先生與新馬一帶的民主革命的淵源,百年後的今天回顧,確是一段中華民族推動民主淵源的「南洋美史」。可能也因此,前瞻賦予海外華人,特別是南洋華人一個歷史的使命感。
筆者敢於站出來講,馬來西亞華人是全球華人保留及發揚中華文化的佼佼者,我們在苦難中的自強不息,奮發成長,堅貞不渝,在跌跌碰撞中,今天中華文化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開出堅韌的果實,要歸功於傳統與現代的無縫融合。七百萬華人的優秀子弟,幾乎百分之一百接受過基礎母語教育的薰陶,可能馬來西亞華人佔有全球14億中華民族微不足道的比率,然而,華人熱愛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進而在中國以外的自由民主土地發揚光大,融入全球社會的模式,已經是廿一世紀不可多得的中華文化大家庭中一個獨特的個體…回頭再看已是百年身。
●回饋文化祖國
超過百年的文化艱辛成長的親身體驗,促成了海外華人在馬來西亞這個支流,額外珍惜得來不易的文化與語文的遺產。
對於文化祖國的反哺,海外華人難以數典忘祖,簡單的一句「飲水思源」,即讓海外華人摒棄不掉文化臍帶。不敢自詡馬來西亞華人傳承中華文化最優秀,卻敢於自認馬來西亞華人傳承得最傳統。在一個傳統價值受到無情衝擊的,在大陸一度在20世紀初全盤西化呼聲,及之後的文化大革命除四舊的口號下,連同吃人禮教幾乎一併被連根拔起的優良傳統禮儀教化,民俗,倫理價值觀,今天在南洋這片可稱為中國後院的土壤上開枝散葉了。
●難保不開歷史倒車
反觀大陸如果無法建立一個維護宏揚優良傳統的制度,難保法治仍然不彰,在人治潛伏的社會,假借泯滅人性的的利益集團會再次掀起斗跨斗臭的年代不會復返。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欠缺民主體制,令人遠慮與近憂皆具,仍然是對專制揮之不去的隱憂。否則,偉大民族及文藝復興將難以跳脫紙上談兵的宿命,甚至胎死腹中!!一不小心,行差踏錯,被打回內斗排外的年代,凡事不怕一萬只怕萬一,慎防!慎防!所謂「有備無患」也。
一個半世紀後,海外華人悵望神州大地,這片正在學習容忍真理存活的土壤(延伸劉亞洲中將的名言:「中国不缺乏真理,但中国缺少容忍真理存在的土壤 !「) ,對自由民主的憧憬可能是海外華人唯一有能力分享,回饋,反哺的「軟實力」,筆者有幸代表海外華人的心聲,不禁要問:「巍巍山河大地,自由民主安在!?
兩岸關係用語新解:(一) 「有備無患」;(二)「巍巍山河大地,自由民主安在!?」
十年大限之六:中華民族還能為中國做些什麼?(上)
以常理而論,這是一個有點奇怪的問題,往往在一般人的眼中,中華民族不是等同中國嗎?如果這個問題是在一百年前梁啟超剛剛提出「中華民族」理念,又適逢兵荒馬亂的時代提出,沒有人會質疑中華民族等同中國。一百年後的今天,再提出同樣的問題,放在百年來中華民族已經晉升為全球民族,全球化步伐加速,與中國再次崛起的框架內,兩者已經不是同義詞了。
中國經濟初顯榮景,搞了30年的市場經濟,處處一片歌舞昇平,還需要中華民族,尤其是海外華人貢獻什麼?(相反的,海外華人不是更需要中國渾厚財力與龐大的市場嗎?)
可能有讀者會問,為什麼要提出這樣奇怪的問題?
兩者的關係是什麼?
中華民族大過中國嗎?或問中華民族與中國誰比較大?(大小的問題往往困擾中國人的思維與心智,就好像問你,兩個當官的,誰的權力比較大一樣,陷入二分法直線思考的框框!)
過去的一個多世紀,改變的不只是各國的政經文教面貌,也改變了人心,儘管教條主義仍然存在,資訊/通訊科技的擴散,進而覆蓋全球各個角落,不同價值的碰撞,無論質還是量,已經導致這個世界的「變」,遠遠超越過去幾十個世紀的「變」的總和。
滄海桑田,好壞的面目都全非了!40歲以下者在IT科技文化薰陶的全新環境下成長的新生代,不管你叫他X還是Y generation,他們與我們所謂的嬰兒潮這一代是不同時代的產物,很多東西與看法都南猿北轍。如果年紀大了,追不上科技潮流與時代的步伐,唯有落得斯人獨憔悴,奈何!
時代在變,人心在變,只要肯學習,肯上進,不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甚至個人,肯矯正心態,與最重要的思維方式,世界還是屬於終生學習者的。因為不管怎樣變,做人的基本守則,價值,人民基本要求的幸福感(a sense of well-being)的原則保持不變;那一個國家的人民不追求/不訴求自由、民主、法治、人權以及公正,均富的基本權力,以追求他們個人的幸福感。
其實從社會學探索人性的角度,這樣的要求並非誰賜予的權力,而是現代文明國家與政府對人民所應履行的義務(否則與現任文明扯不上關係),責無旁貸也!以換取治理國家的「代攝權」,所以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義(另加輿論媒體監督的四權),昭示的即是人民才是主人,才是「王者」的守則與精神。反觀政府,政黨扮演的角度是自由,民主,法治等普世價值的守護神,以確保人民得以在一個公平合理,法治人權的制度下行使他們的權力;也只有如此,文明社會的公民權力才得以守護,發揚光大,及讓個人在社會應有的安全機制保障下,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與實現人生的目標。
●辛亥革命百年大慶
中華民族是一個全球民族,明年即將慶祝百年大慶的辛亥革命,回頭再看看「巍巍大中華」這個隱藏著「大中華舊思維」的字眼,已經擁有一番全新的詮釋:即是一個立足全球,放眼把中華文明價值觀體現在「天下為公,天人合一,悲天憫人」的中道觀精神大同思想,讓中華思維整體昇華,以與原有的普世價值觀結合,此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精隨所繫。
全球十四億華人將以什麼精神,立定什麼共同價值目標?來慶祝孫中山先生奠定中華民族與世界接軌的基業,大陸華人會以什麼精神面貌,及作出什麼承諾?去迎接一個世紀前奠基的民主根基,大陸政府又能以什麼行動換取人民的尊嚴,接軌「還政於民」;全球熱愛中華民族與民主的華人,特別是海外華人會以什麼角色,應接如此的大時代的呼喚!?
中華文化的普世價值面,如何被告新打造,催化,及以文明角度再出發,與普世價值觀鏈結合,正是中華民族能夠貢獻給世界打造中新秩序的精神價值的力量;大膽說一句,如此的演化才能促成中國崛起達到質量化的目標,開啟新秩序的大門。(待續)
中國經濟初顯榮景,搞了30年的市場經濟,處處一片歌舞昇平,還需要中華民族,尤其是海外華人貢獻什麼?(相反的,海外華人不是更需要中國渾厚財力與龐大的市場嗎?)
可能有讀者會問,為什麼要提出這樣奇怪的問題?
兩者的關係是什麼?
中華民族大過中國嗎?或問中華民族與中國誰比較大?(大小的問題往往困擾中國人的思維與心智,就好像問你,兩個當官的,誰的權力比較大一樣,陷入二分法直線思考的框框!)
過去的一個多世紀,改變的不只是各國的政經文教面貌,也改變了人心,儘管教條主義仍然存在,資訊/通訊科技的擴散,進而覆蓋全球各個角落,不同價值的碰撞,無論質還是量,已經導致這個世界的「變」,遠遠超越過去幾十個世紀的「變」的總和。
滄海桑田,好壞的面目都全非了!40歲以下者在IT科技文化薰陶的全新環境下成長的新生代,不管你叫他X還是Y generation,他們與我們所謂的嬰兒潮這一代是不同時代的產物,很多東西與看法都南猿北轍。如果年紀大了,追不上科技潮流與時代的步伐,唯有落得斯人獨憔悴,奈何!
時代在變,人心在變,只要肯學習,肯上進,不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甚至個人,肯矯正心態,與最重要的思維方式,世界還是屬於終生學習者的。因為不管怎樣變,做人的基本守則,價值,人民基本要求的幸福感(a sense of well-being)的原則保持不變;那一個國家的人民不追求/不訴求自由、民主、法治、人權以及公正,均富的基本權力,以追求他們個人的幸福感。
其實從社會學探索人性的角度,這樣的要求並非誰賜予的權力,而是現代文明國家與政府對人民所應履行的義務(否則與現任文明扯不上關係),責無旁貸也!以換取治理國家的「代攝權」,所以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義(另加輿論媒體監督的四權),昭示的即是人民才是主人,才是「王者」的守則與精神。反觀政府,政黨扮演的角度是自由,民主,法治等普世價值的守護神,以確保人民得以在一個公平合理,法治人權的制度下行使他們的權力;也只有如此,文明社會的公民權力才得以守護,發揚光大,及讓個人在社會應有的安全機制保障下,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與實現人生的目標。
●辛亥革命百年大慶
中華民族是一個全球民族,明年即將慶祝百年大慶的辛亥革命,回頭再看看「巍巍大中華」這個隱藏著「大中華舊思維」的字眼,已經擁有一番全新的詮釋:即是一個立足全球,放眼把中華文明價值觀體現在「天下為公,天人合一,悲天憫人」的中道觀精神大同思想,讓中華思維整體昇華,以與原有的普世價值觀結合,此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精隨所繫。
全球十四億華人將以什麼精神,立定什麼共同價值目標?來慶祝孫中山先生奠定中華民族與世界接軌的基業,大陸華人會以什麼精神面貌,及作出什麼承諾?去迎接一個世紀前奠基的民主根基,大陸政府又能以什麼行動換取人民的尊嚴,接軌「還政於民」;全球熱愛中華民族與民主的華人,特別是海外華人會以什麼角色,應接如此的大時代的呼喚!?
中華文化的普世價值面,如何被告新打造,催化,及以文明角度再出發,與普世價值觀鏈結合,正是中華民族能夠貢獻給世界打造中新秩序的精神價值的力量;大膽說一句,如此的演化才能促成中國崛起達到質量化的目標,開啟新秩序的大門。(待續)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