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平最近接受「鳳凰網」的專訪,讓人對他的民主主張又有了深一層的認知。
這位中共黨校首席理論家,也是中國國家主席兼中共總秘書胡錦濤的智囊的言行舉止,往往站在中國政改的先鋒,讓人一窺中共政改中的自由民主濃郁的氣息,具有動向標的指引。
他在訪問中把增量民主改革從漸進式民主區隔開來的論述,給予筆者一種新鮮感。
向來,在討論建立中國式民主制度的課題時,許多專家學者都提出相當一致的漸進式民主這樣的說法,來概括中共眼中的民主必須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的啟動與進程。
可以這麼說,「漸進式或遞進式民主」已經成為中共專家學者形容中國民主化政體的標準用語的口頭禪,有定論之趨向。
俞可平文中強調中國政改不要「突變」,卻要有突破性的發展。這樣的說詞似乎反映一個客觀的現實:中國當下開展的政改仍然處於尚待尋得一個突破點。這個突破點可能就是俞可平所謂的突破一點,帶動全面的內涵。
這兩段文字的詮釋就讓人一窺中國政改所處的臨界點:要突破一點帶動全面,還是繼續沿著漸進式的保守路線走下去。
做為一個經由兩岸關係的互動觀察中國政改的海外華人小組,兩岸關係的頻密互動,特別是過去兩年來兩岸經由經濟,文化,民間搭建的雙向橋樑,除了大陸人外,台灣人與海外華社,如果能夠跟進大陸的政改,將相等於掌握形塑未來大中 華政體的寒署表與軌跡。
最近中共人大通過的鄉區民眾與城市民眾享有一人一票的選擇權,取代過去四個鄉民等於一個城民,可謂黨內增量民主改革跨前了一大步。根據本小組了解,這項選舉權法的改革,將在大約半年內正式成為法律付諸實行,換句話說,從全國人大下至省及以下的地方人大代表的選舉,農民與城將享有一人一票的選舉權,票選他們心目中的人選出任人大代表(相等於民主國家體制的國會議員,省與地方立法議員)。根據了解,一些特定階層的代表,包括海外華人也會有少數保留的議席代表。
俞可平在文中畫龍點睛指出,改革的結果要「增量」,他解釋,所謂增量不在改革過程的漸進式,而在增進民眾利益的實際結果。他的註解,讓人預見漸進式民主的手法不再是重點,人民享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享有自由民主下的幸福才是終極目標,為了達致此目標,應訴諸突破一點帶動全面的效應。這樣解讀,應可吻合中國經改初步成功,帶來的延續加速政改的巨大挑戰,應因後鄧小平開啟的民主化政體的大格局。
換言之,政改終極目的是確保民眾的幸福感(英文講的a sense of happiness )獲得增長,而載道(幸福)的載體,非自由民主體制莫屬也!
鑑此,俞可平主張「中國急需盡早完成從以堵為主的静態穩定,到以疏為主的動態穩定的轉變。這就需要實質性地推進民主法治的進程。」所謂的實質性地推進民主法治的進程就是不可停留在學術性,或紙上談兵的階段,是時候付諸執行了!
俞可平的民主化的政治主張與思路,正好填補了中共邁向建構中國特色民主體制的與時併進帶出的針對性空檔。
這意味著人大的增量民主選舉法的出爐只是政改千里之行的開端,可以預期其他相應的政改措施將會陸續出爐,以製造機遇讓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取得必備的突破,進行中間的接軌。
最後,本小組要引用俞可平訪問中的一句話:「要想實現真正的長治久安,只能通過民主法治的方式,中華民族的振興也只能依靠民主法治。經濟發展了,如果民主法治跟不上,只會更加不公平,更加不穩定。社會主義最應該講民主法治和公平正義,我們不僅應當有這個認識,也應當有這個信心和能力。」(延伸導讀俞可平的原文:news.ifeng.com/special/2020/a/201004/0430_9039_1617211.shtml)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