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20, 2009

兩岸空窗期之5/給予台灣政治實體地位

最近一些兩岸學者提出要摧毀「台灣地位未定論」的問題。把焦點放在台獨身上,筆者認為這觀點本身即是製造迷思的關鍵。「台獨」本身即是一個迷思,把焦點集中在迷思VS 迷思的思維上,後果是形成兩岸關問題的迷團(迷思加迷思)。兩岸的問題將平添亂象。

基於過去兩年兩岸關係取得勢如破竹的改善,如果兩岸學者把兩岸問題歸納於政治現實的,而不是台獨迷思的「邪見」,陷於「防獨」的自築框框,進而引發台獨的氣焰與李登煇與陳水扁執政20年借屍還魂(兩人早已表明台獨是不可能落實的選項),那才是見樹亦見林的高見。

防獨與促統是兩碼事。防獨只在促統取得政治共識與方案後才會隨影消除,正視促統之道才是自動連根拔起一舉摧毀台獨的假象。

兩岸問題儘管千頭萬緒,其中最關鍵的難題就如胡錦濤一語道破,在於「一中」的詮釋(一中的詮釋可以與一國互通)。那就是兩岸兩個政治實體的地位的正視與承認,這才是兩岸必須做出的先頭工作。

兩岸的政治症結在於彼此尚未正視彼此的政治地位,其中主動權操在大陸心中。去年下半年馬英九上台後已多次通過外媒的訪問向大陸表達了台方的政治立場,可惜大陸依舊對台灣的政治地位與身份保持三緘其口。

馬英九甚至在不久前進一步詮釋他所謂維持現狀的「不統,不獨,不武的「不統」為「不排除統一為未來的選項」。對於馬英九,這是一項大膽的詮釋,一度引起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大肆抨擊,可見馬英九政府已敢於嘗試「統一的雷池」,可惜言者敦敦,聽者藐藐。

「防獨」並非不可取,促統價更高,兩岸的統一策略宜置於較高的層次;在這個問題上馬英九已經開宗明義,大陸要止於「防獨」,還是要集焦「促統」,如果是前者,兩岸政治關係的解扣還是夜長夢多,就如心田只除草不耕種,野草春風吹又生。

筆者要果敢指出,大陸未能正視兩岸政治實體的一天,重返現實的四部曲,兩岸的政治膠著依然原地踏步,繼續沒完沒了在兜圈子,兩岸的政治資源殆盡。

其中一位學者認為,兩岸政治膠著狀態的突破工作放在「先頭」,要台海兩岸對這些問題達到共識,必須由兩岸組成一高層研商小組(包括精通國際法專家於其間)共同斟酌,以求達成一個既合乎事實真相又能為兩岸接受之權威版本--這才是畫龍點睛的建議。

摧毀「拒統」迷思是為推進兩岸和平發展的第一步為除草工作;建設性的正視兩岸政治現實才是根治「台獨」之本,堅定不移重返促統正道的第一步共識。

學者不應繼續與台獨的影子打架,製造不必要的迷團,正如過去兩岸經濟民間關係達成的「大三通」的促統前序實例,積極秧苗種良田促統才是兩岸的正道。

小結:要恢復與正常化兩岸關係的第一步,就是摧毀兩岸的「迷團」,其中「台獨「就是以「拒統「為煙霧的最大迷思了。下一個被點名的「迷思」則是「台獨」的「孿生兄弟」--非「統戰」莫屬了!

系列總結:由此延伸鄧公語錄:改革開放=自由民主;自由民主=空氣陽光----啟動思維解扣吧!

本小組謹以這五篇板塊文章獻給全球心繫中華民族的兒女,共赴時義。(系列全文完)

1 comment:

  1. 2009/07/29
    根據《遠見雜誌》民調顯示,八十二.八%受訪者認為兩岸目前是各自發展的國家,對照去年六月遠見所做民調,認為兩岸目前是各自發展國家的比率增加九.一%,顯示兩岸分治六十年,中國觀光客一波波抵台旅遊,也讓民眾直接且真實感受到兩岸在各層面差異。

    中國應優先做到的項目還包括:不打壓台灣參與國際事務(七十七.二%)、撤除瞄準台灣的飛彈(七十一.八%)、簽訂兩岸和平協議(六十八.一%)、大陸要推動民主和言論自由(六十七.二%)、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五十一.四%)、兩岸教育文化密切交流(五十.七%)。
    http://go.tw2009.org/forums/showthread.php?t=391441


    海峽兩岸的中台兩國本來就該交流,也該友善的來往,中國朋友和在台中國人,請你們放下屠刀吧,是不?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