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兩體一國」與「中道觀」有何關係?
或許有人會問,兩體一國與三教融合的濃縮人文精華「中道觀」(「冷智慧」)有何瓜葛?中道觀如何協助兩岸民族「聚同化異」?找到兩岸統一的模式/ 方案。筆者要詮釋中道觀的價值,就在它的平等觀,靈活性,模糊性,中介性,兼容性,兩千年來,從中塑造及印證了中華民族的理性務實的天性。
把定論說在前頭,其實,兩體一國的孕育源自中道觀的人文內蘊!為地道中國智慧與普世價值觀的融合結晶體!(筆者強調,把老祖宗的三合一多元智慧,稱為過濾沈積後的「冷智慧」,因為三教結合的優勢在於多元思維,打破了中國先秦獨崇一個本土宗教哲學體系的文化格局。)
此話怎說?以下的各亮點(highlights)提供案例及人文背景解析:
(一)兩體一國出自「中道觀」的演義,最新的案例:台灣最近舉辦世運會開幕時,馬英九以中華民國總統的身份宣佈開幕式。大陸沒有公開反對。這次馬英九以中華民國總统的身分宣布世運正式開始,大陸卻没有公開反對,顯示大陸對台政策重大改變。但是,這到底是權宜之計,抑或是進一步改變的開始,值得關注。最為重要的是,大陸的對台政策要達到承認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地步,只須跨前突破思維屏障的「一步之差」;這一步之差製造的空間性,為大陸對向台釋出「中道觀」信息的「和平演義」。兩岸把握此「冷智慧」要扼:這種猶抱瑟琵半遮面之姿態,不正是直指冷智慧「模糊詮釋」曠世視野的一紅點?也唯有曠世的視野,才能單挑一點紅(思維的切入口)。
(二)從文化宏觀,實際上,中道觀已深入兩岸民族的價值體隨中,文化價值是潛移默化的,並非機動性,而是有機性的東西。兩千年來,中國人通過儒釋道三味一體的融合,早已在生活中自如運用中道觀,而不自覺。
(三)儘管大陸面對30至60年的文化斷層,民族文化基因還在。老一輩與學者/知識份子仍然末數典忘祖,再說,在這中片土地上,遍地渾厚的文化歷史硬體遺產,無時不刻對當代中國人起著靈性的呼喚。幾十年「狂熱兼無知」所造成的摧殘與扭曲,兩千年的渾厚,輝煌人文根基還抵擋得了!
(四)這裡要深入引述新疆7.5事件突現的實例:一個令人可喜的現象,兩岸重返老祖宗的「冷智慧」,思考兩岸民族的課題。大陸的文化復興彷彿看到一些傳統價值重新揮灑的影子。這個復興的影子,可從大陸最近相當冷靜,中道,成熟地處理新疆7.5事件,從國際打壓恐怖組織可能滲透/包庇維族暴動的角度,進行介入而非對抗的權宜戰略(employment of engagement & non-confrontation tactical approach)的調整,這樣的策略思路讓中國對外一舉跳脫被妖魔化的危機,遏止國際輿論與其背後勢力集團企圖利用種族利害關係進行抹黑中國的潛議程 (受到考驗的,反而是對內少數種族政策的調適。相關詳情參考筆者特區的「『好心做壞事』的反思」一文)。
從國際社會聯手打擊恐怖活動的觀點,中美站在同一陣線是看得出的。雖然中美兩國在許多國際利益的考量不一致,然而,就如筆者多次指出,國際關係只是利益戰略考量,沒有永久的朋友與敵人。同床異夢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聯手對付的對象受到牽制的勝算有多高。
在這個課題上,中美的同仇敵慨,兩個強國如果被迫認清回教原教旨主義為它們的共同敵人,儘管動機出發不一,這對國際恐怖活動將是一個嚴重的打擊。所以,在某個程度上,先發制人把熱比婭抹黑為國際恐怖組織的人,也會讓基地組織三思是否要照單全收熱比婭,或與她的勢力劃清界線,以免美國奧巴馬總統推行靖緩與回教國家關係的政策受到衝擊,後果是導致回教原教旨主義在國際受制於中美兩強的聯手。
(中國向來與國際回教國家與非洲國家的良好關係,也是回教原教旨主義/恐怖組織要衡量是否要採取強硬襲擊中國利益的重要考量因素。)(連帶一提,筆者強烈認為,新疆與西藏的問題並不一樣,在策略上,應該區隔處理,不宜同等視之,否則讓兩分離股勢力湊合,連成一氣,形成嚴竣的威脅。)
當然內外有別,對內的種族政策不一定與對外的國際關係直接掛鉤。從這個角度探索,一個負責,冷靜,中道,及帶有幾分圓融的智慧的大國,與不久前處理西藏暴動事件的手法的比較,已有長足的進步了。(就如大陸處理兩岸關係與對外關係一樣「內外有別」。) 當然美國也深知其底線,亦一樣內外有別,不能涉入或支持中國的內政種族政策 (站在國際人權的角度這是不可想像及不可為的。)
說穿了,土耳其國際借藉回教原教主義通過新疆7.5事件向中國發難的謀略「暫時」徒勞無功。因為巧遇「冷智慧」的逐漸成形,紮馬把關。(鑑此,兩岸繼續拿捏「中道觀」提供的曠世視野的「冷智慧」,營造一個有利兩岸的內外皆俱的環境下,和平統一必須將可按圖索驥了!)
(五)可見圓融具足的中道觀,成為後普世價值觀的輔助價值,不只輔助兩岸和平統一,亦在國際上營造必備的外在和諧的氣氛,相輔相成,彌補了國際關係的一些價值面的真空,面向未來全球一體化的挑戰,為重新打造的普世價值觀注入新的生命。
(六)以上的實況顯示,在某些程度上,兩岸領導人已經在演義兩千年來沈積的智慧結晶。把它的精隨揮灑在促進兩岸的和平共存共榮的建構上,如何把它揮發國際關係舞台上,形成面面皆通的格局,兩體一國的孕育與中道觀的有機結合已是呼之卻出;
(七)退一步想,兩岸政治制度的鉅大差異,唯有擁有巨大凝聚力的中道觀古文明智慧的結晶,才能讓兩岸「聚同化異「找到一個價值觀宜古宜今的共同平台。
中華民族的未來命運如何形塑,在一定程度上,就仰賴兩體一國(和平統一平台的建構)與中道觀如何融為一體,組成一個前進的新文明,形成一個團結,統一,以致復興的中華文明,這就是未來幾十年全球化文明的「大中華版本」,及中華文明對普世價值鏈終極的偉大演義與貢獻。
筆者要把此兩則挑燈伏案寫完的上下篇文章,奉獻給普天下心懷中華文明的兒女。
兩岸關係用詞新解:(一) 冷智慧…的一點紅; (一) 全球化文明的「大中華版本」。(全文完)
Tuesday, August 25, 2009
Monday, August 24, 2009
廣邀天下心懷中華民族的兒女參與和平統一的挑戰 An Open Invitation
邀誠中華兒女共赴時義
致給 :普天下心心繫中華情懷的兒女
由 :中國和平統一海外促進小組
項目:匯集全球華人心力協助兩岸共建一個和平共存共榮,復興中華文明的統一及促進一個強化的中國文明社會,從中華文明出發放眼貢獻全球文明人的凝聚。
因緣:明顯的,經過過去兩年的緊密溝通,建立初步互信與協商精神後,目前兩岸政治關係已進入一個關鍵性的沈淀期;未來3至5年的兩岸關係如何依據深化互信基礎,繼續向前挺進,奠定和平共存共榮,簽訂和平協議,不只攸關兩岸民族的福祉,也攸關,關係共同攜手以和平及民主的共同與普世價值觀,協助兩岸建立一個和平共存共榮的共同體制。
討論課題:由本小組倡議的和平與統一路線圖。歡迎有志於促成中國和平統一的淑全球中華兒女,來郵索取路線圖資料,共同開展一項中華民族統一,腦力激蕩,即感性,亦理性的建設之旅。
中國和平統一--海外促進小組(馬來西亞)成員李惠群,王嘉雄同啟
AN OPEN INVITATION
To: Any body who love peace and democracy
From:Peaceful Reunification of China--Oversea promoter working group(PRC-Op)
Re: To assist both shores of Straits of Taiwan by mean of peaceful and democracy to build a common entity reunifying the mainland and Taiwan into a common embodiment of a Greater China as a unified nation state for co-existence ,co-prosperity,and renaissanc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fortifying the underlying universal values.
How: To explore all likelihood of unifying the mainland and Taiwan by mean of peaceful approach and democracy base on the common freedom will of the people of cross Straits communities .
Proposal : To begin the journey of exploration and exchange of views and ideas start up with the proposed road-map of journey of reunification put forward by PRC-Op working group as follow:
THE ROAD MAP of PEACE & REUNIFICATION of ONE CHINA :by PRC-Op working group,Malaysia
(outline of the proposed Chart plan can be provided by request to facilitate the like-minded to brain-storming sessions and deliberations of the mission.
fr king Lee & Philip Wong
members:PRC-Op working group,Malaysia
e-mail:dazhonghua.001@gamil.com
Saturday, August 22, 2009
Senior Chinese official calls for government reform-
Comments on this article
Total 2
reform 2008-09-05 17:16
I rather think the government is already doing that for the last 30 years and is doing very well. The art of administration is a SERVICE to the people.
There is no need the fix machinery when it is working well and productive. No need to upset the apple cart now.
king Lee 2008-09-05 16:00
'He stressed that the core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 is to abandon the "omnipotent" government and build a limited government.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must change from administration and control to service.' quote and unquote.
Mr.Ma Kai you have strike the core of the nerve by suggesting that the govt change from the perceived "omnipotent" to limited govt, and from control to service oriented, taking the role of service provider similar to that of the private sector to the people and "clients" per se.
After 30 years of economic reform, it is time for the authorities to take a bold stand and be action oriented to review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and structure in a way that it is changed in-tune with the motto of "serving the people' rights " ,and thus earning value from people's appraisal, not the other way round.
But first of all, in order to do this, the authorities must do away with the inherited mentality that they are the controller but regulator in time of necessity. In fact, "facilitators" would be more appropriate role play of the future govt structure and machinery, cutting down excessive interventions and regulatory measures unless necessary.
"Invisible govt" might be the aiming goal suggested by Mr. and also beneficial for the value of a civic society to take deep root in China land, where people go about their daily businesses and dealings as if the govt doesn't exist. This is inline with the core principle of a "wuwei" govt proposed by great saga Laozi.
As understood, the worst demerit of "visible" govt is nothing but bureaucracy. Not only the size is great, redundancy but the layers (red tapes)of accessing the govt and officials is enormously unappealing.And the result is inefficiency and creating loopholes for bribery ,corruption, misuse of power decadency culture etc.
Nevertheless ,as this writer see it, the authorities is not ready for this to happen yet ,this can be done only after political climate is mature ,as indicative of the result and valuation/ assessment of the recent "da pu zhi"(major departmental) reforms remain unannounced.
However as the credential s of Mr. as ex-chairman of the powerfu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fagaiwei), and now the secretary to the cabinet and main official to the govt administration of the above, the writer is confidence that Mr.Ma understood well what are the challenges and the political "prerogatives" facing the govt if it were to carry out necessary reform to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to realize the goal of a service oriented govt machinery.
Good luck to you, Mr.Ma!
(comment posted in China Daily(China official English Daily)
by this writer.)
Total 2
reform 2008-09-05 17:16
I rather think the government is already doing that for the last 30 years and is doing very well. The art of administration is a SERVICE to the people.
There is no need the fix machinery when it is working well and productive. No need to upset the apple cart now.
king Lee 2008-09-05 16:00
'He stressed that the core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 is to abandon the "omnipotent" government and build a limited government.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must change from administration and control to service.' quote and unquote.
Mr.Ma Kai you have strike the core of the nerve by suggesting that the govt change from the perceived "omnipotent" to limited govt, and from control to service oriented, taking the role of service provider similar to that of the private sector to the people and "clients" per se.
After 30 years of economic reform, it is time for the authorities to take a bold stand and be action oriented to review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and structure in a way that it is changed in-tune with the motto of "serving the people' rights " ,and thus earning value from people's appraisal, not the other way round.
But first of all, in order to do this, the authorities must do away with the inherited mentality that they are the controller but regulator in time of necessity. In fact, "facilitators" would be more appropriate role play of the future govt structure and machinery, cutting down excessive interventions and regulatory measures unless necessary.
"Invisible govt" might be the aiming goal suggested by Mr. and also beneficial for the value of a civic society to take deep root in China land, where people go about their daily businesses and dealings as if the govt doesn't exist. This is inline with the core principle of a "wuwei" govt proposed by great saga Laozi.
As understood, the worst demerit of "visible" govt is nothing but bureaucracy. Not only the size is great, redundancy but the layers (red tapes)of accessing the govt and officials is enormously unappealing.And the result is inefficiency and creating loopholes for bribery ,corruption, misuse of power decadency culture etc.
Nevertheless ,as this writer see it, the authorities is not ready for this to happen yet ,this can be done only after political climate is mature ,as indicative of the result and valuation/ assessment of the recent "da pu zhi"(major departmental) reforms remain unannounced.
However as the credential s of Mr. as ex-chairman of the powerfu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fagaiwei), and now the secretary to the cabinet and main official to the govt administration of the above, the writer is confidence that Mr.Ma understood well what are the challenges and the political "prerogatives" facing the govt if it were to carry out necessary reform to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to realize the goal of a service oriented govt machinery.
Good luck to you, Mr.Ma!
(comment posted in China Daily(China official English Daily)
by this writer.)
We’ve come a long way,still miles to go!革命尚未成功!
We’ve come a long way,still miles to go
Comments on this article
king Lee 2008-12-19 14:24
China had come a long way, but miles ahead.
To the writer the best, effective and significant way to celebrate the success of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us continue with the wishes of the late chief architect of modern China Master Deng,is to implement long overdue political reforms from 2009.Execute the promised CHANGE to the people as pointed out by president Hu yesterday in his speech in celebration of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i.e.according to people three wishes 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wen zheng yi ming,wen xi yi ming,wen ji yi ming).
That would be the paramount challenge to China in the next few decades to come, and thereby the realization and fulfillment of a strong zhonghua mingzhu,debut of a new civilization and attainment of ultimate reunification of China, a three in one formula of Greater China.
The current leadership under Hu and Wen of China would be remembered by the global Chinese community for their credit and contribution by laying a strong foundation of a Greater China towards achieving this great mission.
Salute to Hu and Wen!!!
Comments posted in China Daily(China official English Daily)by this writer.
Comments on this article
king Lee 2008-12-19 14:24
China had come a long way, but miles ahead.
To the writer the best, effective and significant way to celebrate the success of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us continue with the wishes of the late chief architect of modern China Master Deng,is to implement long overdue political reforms from 2009.Execute the promised CHANGE to the people as pointed out by president Hu yesterday in his speech in celebration of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i.e.according to people three wishes 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wen zheng yi ming,wen xi yi ming,wen ji yi ming).
That would be the paramount challenge to China in the next few decades to come, and thereby the realization and fulfillment of a strong zhonghua mingzhu,debut of a new civilization and attainment of ultimate reunification of China, a three in one formula of Greater China.
The current leadership under Hu and Wen of China would be remembered by the global Chinese community for their credit and contribution by laying a strong foundation of a Greater China towards achieving this great mission.
Salute to Hu and Wen!!!
Comments posted in China Daily(China official English Daily)by this writer.
CHINA CAN DO IT AGAIN! 中國可獨善其身平天下!
What China can do best is to maintain growth: Zoellick
Comments on this article
Total 1
king Lee 2008-12-16 17:50
CHINA CAN DO IT AGAIN!
"What China can do best is to maintain its growth," Zoellick told reporters after a day's talk with Chinese key economic officials, adding that "it will not be easy given the downturn China is already experiencing in international trade".(quote and unquote)
Indeed this is plain truth that what China can do best is to ensure that the financial turmoil to maintain her growth at around 8% in 2009.
Though China is rich in forex reserve reaching USD 2 trillion, by don't forget that with 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1.3 billion, and average per capital income of not more than USD3,000,China is still classified as medium range developing country .These are the hard earn money of the workers by selling their hard-labour from tens of if not hundreds of thousand manufacturing plants scattered all over China ,and accumulated over the last 20 over years.
There is a good proverb aptly describing China situation of which the writer has corrected to suit the case"du xan qi shen peng tian xia" 獨善其身平天下(it means to say taking good care of oneself, is as good as safeguarding the interest of the world).
In this aspect, the writer earnestly wishes that China would stand by her commitment and obligation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at she would focus on her stimulating package to expand her domestic demand and spur domestic investment, not only expanding domestic consumption but also create more jobs,through her fiscal expansionary measures.
The writer feel that China can do it as domestic consumption only contribute to about 40% of her GDP, and Chinese people have the highest saving rate of the world of close to 40% the domestic market to be tapped is great, without unnecessarily resorting to depreciating RMB ,of which might trigger off a round of currency war with the regional countries, in the wake of failing demand from the US and EU consumers as a result of the on going financial tsunami.
China has did it during the 1997-98 Asia financial to stabilize the Asian currency crisis ,for sure this time around ,a much stronger,resilient and assertive China can do it again! to help herself and assist the world to stabilize the uncertainty!
Comments posted in China Daily(China official English Daily)by this writer.
Comments on this article
Total 1
king Lee 2008-12-16 17:50
CHINA CAN DO IT AGAIN!
"What China can do best is to maintain its growth," Zoellick told reporters after a day's talk with Chinese key economic officials, adding that "it will not be easy given the downturn China is already experiencing in international trade".(quote and unquote)
Indeed this is plain truth that what China can do best is to ensure that the financial turmoil to maintain her growth at around 8% in 2009.
Though China is rich in forex reserve reaching USD 2 trillion, by don't forget that with 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1.3 billion, and average per capital income of not more than USD3,000,China is still classified as medium range developing country .These are the hard earn money of the workers by selling their hard-labour from tens of if not hundreds of thousand manufacturing plants scattered all over China ,and accumulated over the last 20 over years.
There is a good proverb aptly describing China situation of which the writer has corrected to suit the case"du xan qi shen peng tian xia" 獨善其身平天下(it means to say taking good care of oneself, is as good as safeguarding the interest of the world).
In this aspect, the writer earnestly wishes that China would stand by her commitment and obligation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at she would focus on her stimulating package to expand her domestic demand and spur domestic investment, not only expanding domestic consumption but also create more jobs,through her fiscal expansionary measures.
The writer feel that China can do it as domestic consumption only contribute to about 40% of her GDP, and Chinese people have the highest saving rate of the world of close to 40% the domestic market to be tapped is great, without unnecessarily resorting to depreciating RMB ,of which might trigger off a round of currency war with the regional countries, in the wake of failing demand from the US and EU consumers as a result of the on going financial tsunami.
China has did it during the 1997-98 Asia financial to stabilize the Asian currency crisis ,for sure this time around ,a much stronger,resilient and assertive China can do it again! to help herself and assist the world to stabilize the uncertainty!
Comments posted in China Daily(China official English Daily)by this writer.
Saturday, August 15, 2009
小女兒難以感受父母的愛
小女兒學院畢業不久即任職華文小學臨教(臨時教師),臨教的待遇中規,課餘勤勉教補習,為了儲蓄學費,他日繼續上大學取考一張學位。改善學歷與爭取更佳的出路。
博主的這個小公主,性格與姐姐類似,也是比較倔強,臨教的工作待遇與責任不成正比,非常繁重,學校的要求偏高,周六也要上課,學生來自不同背景,還好她比較喜歡與孩子相處,當然俏皮的學生有時也有問題。
小女兒感受到工作的壓力,要應付教務工作,又要補習,雙重壓力下,父母親要傾聽與開解女兒的心事。
小女兒計劃明年繼續上周末大學,現在要儲蓄學費,又要負擔部份家用,想要買車代步,多重的張力,看著她成長承受的壓力確實不少,身為父母的只能憐惜有加,寄望她早日適應。
小女兒的成長,有如蛻變的蛹,變成美麗的蝴蝶一樣,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成長是一種歷練與智慧,所謂′經一事,長一智′,個人的成長與國家民族的成長也是一樣,卻與領袖的思維息息相關,挑戰重重,意識形態一波接一波,青春少年期可以蹦蹦跳跳,跌跌撞撞,因為那是屬於青蔥歲月。
開始步人成年期的小女兒,要學習,要適應,要以小大人比較成熟的角度與態度看得身邊的人與事物的′成長′,或許是一種′痛苦′。
小女兒的性格比較剛烈,外表像老爸,外剛內柔,有問題比較不會表達,與大女兒不一樣,表達的能力比較強。可能家中三個孩子,她排行中間,主觀上認為父母親對她的關愛不如大女兒與小兒子。這是問題的吧!
為人父母能做的是盡量做到對孩子的關愛達到一個平衡。中間的孩子總認為自己吃虧,這是生天的狀況,即使到了成年也會有這樣的問題。因為孩子對父母的愛的期許是難以以數量化的。
博主想到粯子的愛是一種無悔的付出,現在已年過半百,也在學習如何處理親子融洽關係。給博主的啟示是,人活到老學到老,一點也不錯。它提供給博主一個反思的機會。過去幾年是否花太多時間在電腦與寫作上,特別是情牽兩岸的民族課題上,以致忽略,家庭,令孩子及老伴,令他們也有怨言。
儘管是屬於半退休,人在家庭的角色必做好。有一句老生常談的俗話,一個人如果在家庭的角色做不好,沒有盡到身為父母關愛孩子的′心′,這也是一種疏忽與失賣。
但願,博主能重新安排適當的時間分配,多抽一些時間關心家裡的成員,改變一下家裡的氣氛,增增潻溫馨的感覺,增進親子關係。
但願這則′心′的散文,能讓可能忽略家庭溫馨重要的為父母帶來一些啟示,有者改進,無者勉之,特別是來自傳統中國人背景的家庭,多些互動,多些表達,少些說教,尤其是愛的表達方式,一句I LOVE YOU與擁抱,遠勝說教的方式。很可能這是上了50歲家庭父母家庭的問題吧,歡迎有這面對類問題的博客朋友交流經驗與心得。19.08.09
博主的這個小公主,性格與姐姐類似,也是比較倔強,臨教的工作待遇與責任不成正比,非常繁重,學校的要求偏高,周六也要上課,學生來自不同背景,還好她比較喜歡與孩子相處,當然俏皮的學生有時也有問題。
小女兒感受到工作的壓力,要應付教務工作,又要補習,雙重壓力下,父母親要傾聽與開解女兒的心事。
小女兒計劃明年繼續上周末大學,現在要儲蓄學費,又要負擔部份家用,想要買車代步,多重的張力,看著她成長承受的壓力確實不少,身為父母的只能憐惜有加,寄望她早日適應。
小女兒的成長,有如蛻變的蛹,變成美麗的蝴蝶一樣,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成長是一種歷練與智慧,所謂′經一事,長一智′,個人的成長與國家民族的成長也是一樣,卻與領袖的思維息息相關,挑戰重重,意識形態一波接一波,青春少年期可以蹦蹦跳跳,跌跌撞撞,因為那是屬於青蔥歲月。
開始步人成年期的小女兒,要學習,要適應,要以小大人比較成熟的角度與態度看得身邊的人與事物的′成長′,或許是一種′痛苦′。
小女兒的性格比較剛烈,外表像老爸,外剛內柔,有問題比較不會表達,與大女兒不一樣,表達的能力比較強。可能家中三個孩子,她排行中間,主觀上認為父母親對她的關愛不如大女兒與小兒子。這是問題的吧!
為人父母能做的是盡量做到對孩子的關愛達到一個平衡。中間的孩子總認為自己吃虧,這是生天的狀況,即使到了成年也會有這樣的問題。因為孩子對父母的愛的期許是難以以數量化的。
博主想到粯子的愛是一種無悔的付出,現在已年過半百,也在學習如何處理親子融洽關係。給博主的啟示是,人活到老學到老,一點也不錯。它提供給博主一個反思的機會。過去幾年是否花太多時間在電腦與寫作上,特別是情牽兩岸的民族課題上,以致忽略,家庭,令孩子及老伴,令他們也有怨言。
儘管是屬於半退休,人在家庭的角色必做好。有一句老生常談的俗話,一個人如果在家庭的角色做不好,沒有盡到身為父母關愛孩子的′心′,這也是一種疏忽與失賣。
但願,博主能重新安排適當的時間分配,多抽一些時間關心家裡的成員,改變一下家裡的氣氛,增增潻溫馨的感覺,增進親子關係。
但願這則′心′的散文,能讓可能忽略家庭溫馨重要的為父母帶來一些啟示,有者改進,無者勉之,特別是來自傳統中國人背景的家庭,多些互動,多些表達,少些說教,尤其是愛的表達方式,一句I LOVE YOU與擁抱,遠勝說教的方式。很可能這是上了50歲家庭父母家庭的問題吧,歡迎有這面對類問題的博客朋友交流經驗與心得。19.08.09
Thursday, August 13, 2009
「兩體一國」與「中道觀」,攸關中華民族命運!(上)
根據大陸各著名官方網站的探測性報導分析與影射,最近一年,大陸對兩岸統一的課題保持相當的低調,主要談論局限在如何促進兩岸的和平相處(即所謂的和平共存共榮的層次上),不再如以往般強調兩岸統一的必然性那麼熱衷。
為何如此?其間兩岸互動出現對統一框架與前提,即與九二共識下的一中表述(詳情參閱筆者特區文章:「一中」關鍵難題終被鑑定!)有關。換句話說, 兩岸統一的隔岸喊話互動已觸及大陸的「雷池「。因為大陸深知如果接受「一中「的表述為政治解決方案,大陸必對此「協商」付出「代價」;此舉對大陸的後續策 略帶來一定的「後顧」考量。相信這樣的解讀,會讓關心兩岸民族課題的全球中華兒女,窺見未來兩岸關係要與統一接軌,問題的關鍵性挑戰來自何方。
從此角度,即觸及與切入筆者代表的「中國和平統一海外促進小組」倡議的「兩體一國--大中華願景」。
經過過去一年多的兩岸關係演進,如今有必要與時併進詮釋「兩體一國」,以跟進兩岸關係的互動演變,在這裡有必要做出一些觀念上的澄清,進一步把兩體一國引導的漸進/遞進式的構思的輪廓釐清,同時把老祖宗悠悠兩千年融為一體的「中道觀」請出,以繼往開來之。
*其一:關於「兩體一國「一些觀念上做出九點澄清與解析:
(一) 兩體一國並非最終統一目標:必須慎重指出,所謂的兩體一國並非兩岸的終極統一;所以才有「願景」這回事的出現;讀者切記,兩體一國是起點,不是終點,是進入和平統一的必備前提;
(二) 兩體一國只是重返現實:筆者去年初發表的其中一篇相關評論文章中,曾經解釋兩體一國實際上只是兩岸民族「返回實現」,完成統一的過程的起步,並非終極統一本身 (敬請心懷中華民族的讀者參閱筆者特區「兩體一國」為題的相關文章) ;
(三) 這一點必須慎重釐清,不能混淆,因為即使兩體一國被接受為兩岸統一的方案,它只是一個前提,一個必備的驛站 (兩體一國是兩岸朝向統一目標出發的政治意願) ;
(四) 兩體一國是統一切入方法的「驛站」:一個可謂兩岸統一過程的休憩站兼「添油站」空間。它涉及的是一個方法觀念上,從「互不否認」提升到「互相認同與認可」的階段,並非立即即可完成統一的大業,掀開統一進程的前序;
(五)這個「驛站」也是統一的初階: 正如多次指出,統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過程要怎樣走,實際上比抵達目標更重要。這是一個觀念上的突破,也是嚴峻考驗兩岸「聚同化異」,進而糾正思維,遵循共同守則的啟步。沒有起步(前提),何來統一之道?
(六) 兩體一國是構思也是現實:心懷中華民族命運的全球兒女必須認清一個即成事實,兩體一國是基於兩岸現狀 (兩個即有政治實體) ,重新造訪現實 (revisiting reality) ,執行在兩岸政治關係上「還原現狀」 (reconfiguration) 的做法。
換言之,接受兩體一國=重返現實:為「重返現實,正視現實,尊重現實,出發現實」的四部曲的第一部,它並非最終完成統一的圓舞曲,因為「大中華願 景」的實現,須要一個平臺,這個平臺是就是兩體一國--一個由兩個現成政實體組成的一個民族國家,這個國家的名稱叫中國。這就是彼此之間階段性的互認關係 與其先後秩序。
(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對海岸兩岸和平與統一政治動向有見地時事評論員-eastandwest先生 7月26日在臺灣聯合新聞網 (city.udn.com) 發表的一篇政治評論文章題為《海峽兩岸的情況可以說是一國兩體 兼回復江城子--天下縱橫談專欄 》提出的「一國兩體」兩岸現況;與去年8月28日筆者發表的《 兩體一國―塑造兩岸共同願景 》(詳情見筆者特區) 的構思與理念中心不謀而合。可結合成為海峽兩岸人民共同宏偉的大中華願景,相信對推進中國和平與統一業事向前跨進一步產生積極作用。)
即兩岸認清兩體構成一國(兩體一國)的現況,才能還原至階段性的一國兩體,並依照下述統一進程推演,嵌入大中華願景的仲介體。(詳情參閱第(七)條。)
(七) 綜觀上述,順序推演兩岸民族統一的程式:兩體一國 (兩個對等政治實體構成的一個民族國家名叫中國) --大中華願景 (融合仲介體)--大中華共和國 (共同體) ;同步落實克隆台灣 (兩岸統一的母體概念) --海峽西岸先試先行實驗區計劃--逐步擴大海西計劃到其他省市與自治區。(筆者預見兩岸民族的統一將依據先試先行「克隆台灣」經驗的民主拓荒在大陸);
(八) 海西計劃為先試先行實驗區:基於海西計劃的「可為性」巨大,發揮的空間,思維的突破性,及策略塑造的「可塑性」在 中華民族的這片土地上皆屬空前,堪稱中華文明與現代文明價值融合的試點。它考驗的正是兩千年「紮實文明」如何與現代文明 (普世價值觀) 熔為一體;大陸參考對岸本土民主式民主的實驗,將能為中華民族的未來統一提供一個渾厚堅實的跳板,為未來的大中華願景的實踐提供紮實的歷練;
同樣重要的是,它是純粹中華民族版本「進行內化」的民主經驗的轉移與改善。所以,台灣的民主經驗儘管存有瑕疵,對中華大地這片土地非常寶貴,為` 難能可貴的經驗(「克隆」具有改良改善原有設計素質的特性,除了克服原有設計的弱點,並把設計提升至一個優質超前的起點,遠遠超越「複製「的低層次與原有 局限性,所以「克隆」並非「複製」,兩者不可相提並論。);
(九) 退一步說,沒有兩體一國的前提性基礎,兩岸的統一前景與鏡花水月沒有兩樣。全球心懷中華民族的兒女也只有愛莫能助地仰天長嘆三聲!奈何!奈何!奈何!
(預告:下篇解析「中道觀」如何在「兩體一國」的平臺上揮灑渾厚人文內蘊,形塑中華民族的命運。)
為何如此?其間兩岸互動出現對統一框架與前提,即與九二共識下的一中表述(詳情參閱筆者特區文章:「一中」關鍵難題終被鑑定!)有關。換句話說, 兩岸統一的隔岸喊話互動已觸及大陸的「雷池「。因為大陸深知如果接受「一中「的表述為政治解決方案,大陸必對此「協商」付出「代價」;此舉對大陸的後續策 略帶來一定的「後顧」考量。相信這樣的解讀,會讓關心兩岸民族課題的全球中華兒女,窺見未來兩岸關係要與統一接軌,問題的關鍵性挑戰來自何方。
從此角度,即觸及與切入筆者代表的「中國和平統一海外促進小組」倡議的「兩體一國--大中華願景」。
經過過去一年多的兩岸關係演進,如今有必要與時併進詮釋「兩體一國」,以跟進兩岸關係的互動演變,在這裡有必要做出一些觀念上的澄清,進一步把兩體一國引導的漸進/遞進式的構思的輪廓釐清,同時把老祖宗悠悠兩千年融為一體的「中道觀」請出,以繼往開來之。
*其一:關於「兩體一國「一些觀念上做出九點澄清與解析:
(一) 兩體一國並非最終統一目標:必須慎重指出,所謂的兩體一國並非兩岸的終極統一;所以才有「願景」這回事的出現;讀者切記,兩體一國是起點,不是終點,是進入和平統一的必備前提;
(二) 兩體一國只是重返現實:筆者去年初發表的其中一篇相關評論文章中,曾經解釋兩體一國實際上只是兩岸民族「返回實現」,完成統一的過程的起步,並非終極統一本身 (敬請心懷中華民族的讀者參閱筆者特區「兩體一國」為題的相關文章) ;
(三) 這一點必須慎重釐清,不能混淆,因為即使兩體一國被接受為兩岸統一的方案,它只是一個前提,一個必備的驛站 (兩體一國是兩岸朝向統一目標出發的政治意願) ;
(四) 兩體一國是統一切入方法的「驛站」:一個可謂兩岸統一過程的休憩站兼「添油站」空間。它涉及的是一個方法觀念上,從「互不否認」提升到「互相認同與認可」的階段,並非立即即可完成統一的大業,掀開統一進程的前序;
(五)這個「驛站」也是統一的初階: 正如多次指出,統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過程要怎樣走,實際上比抵達目標更重要。這是一個觀念上的突破,也是嚴峻考驗兩岸「聚同化異」,進而糾正思維,遵循共同守則的啟步。沒有起步(前提),何來統一之道?
(六) 兩體一國是構思也是現實:心懷中華民族命運的全球兒女必須認清一個即成事實,兩體一國是基於兩岸現狀 (兩個即有政治實體) ,重新造訪現實 (revisiting reality) ,執行在兩岸政治關係上「還原現狀」 (reconfiguration) 的做法。
換言之,接受兩體一國=重返現實:為「重返現實,正視現實,尊重現實,出發現實」的四部曲的第一部,它並非最終完成統一的圓舞曲,因為「大中華願 景」的實現,須要一個平臺,這個平臺是就是兩體一國--一個由兩個現成政實體組成的一個民族國家,這個國家的名稱叫中國。這就是彼此之間階段性的互認關係 與其先後秩序。
(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對海岸兩岸和平與統一政治動向有見地時事評論員-eastandwest先生 7月26日在臺灣聯合新聞網 (city.udn.com) 發表的一篇政治評論文章題為《海峽兩岸的情況可以說是一國兩體 兼回復江城子--天下縱橫談專欄 》提出的「一國兩體」兩岸現況;與去年8月28日筆者發表的《 兩體一國―塑造兩岸共同願景 》(詳情見筆者特區) 的構思與理念中心不謀而合。可結合成為海峽兩岸人民共同宏偉的大中華願景,相信對推進中國和平與統一業事向前跨進一步產生積極作用。)
即兩岸認清兩體構成一國(兩體一國)的現況,才能還原至階段性的一國兩體,並依照下述統一進程推演,嵌入大中華願景的仲介體。(詳情參閱第(七)條。)
(七) 綜觀上述,順序推演兩岸民族統一的程式:兩體一國 (兩個對等政治實體構成的一個民族國家名叫中國) --大中華願景 (融合仲介體)--大中華共和國 (共同體) ;同步落實克隆台灣 (兩岸統一的母體概念) --海峽西岸先試先行實驗區計劃--逐步擴大海西計劃到其他省市與自治區。(筆者預見兩岸民族的統一將依據先試先行「克隆台灣」經驗的民主拓荒在大陸);
(八) 海西計劃為先試先行實驗區:基於海西計劃的「可為性」巨大,發揮的空間,思維的突破性,及策略塑造的「可塑性」在 中華民族的這片土地上皆屬空前,堪稱中華文明與現代文明價值融合的試點。它考驗的正是兩千年「紮實文明」如何與現代文明 (普世價值觀) 熔為一體;大陸參考對岸本土民主式民主的實驗,將能為中華民族的未來統一提供一個渾厚堅實的跳板,為未來的大中華願景的實踐提供紮實的歷練;
同樣重要的是,它是純粹中華民族版本「進行內化」的民主經驗的轉移與改善。所以,台灣的民主經驗儘管存有瑕疵,對中華大地這片土地非常寶貴,為` 難能可貴的經驗(「克隆」具有改良改善原有設計素質的特性,除了克服原有設計的弱點,並把設計提升至一個優質超前的起點,遠遠超越「複製「的低層次與原有 局限性,所以「克隆」並非「複製」,兩者不可相提並論。);
(九) 退一步說,沒有兩體一國的前提性基礎,兩岸的統一前景與鏡花水月沒有兩樣。全球心懷中華民族的兒女也只有愛莫能助地仰天長嘆三聲!奈何!奈何!奈何!
(預告:下篇解析「中道觀」如何在「兩體一國」的平臺上揮灑渾厚人文內蘊,形塑中華民族的命運。)
Sunday, August 9, 2009
兩岸政治對話,誰會受挑戰!
非常明顯的,馬英九在回覆胡錦濤的賀電時,重申九二共識框架的關鍵性,寄望大陸能「正視現實」,把兩岸關係板回和解和平的正軌,為結束兩岸技術上的對敵狀態跨出的第一步。
兩岸關係進入空窗期帶給大陸的思維檢討之際,馬英九名正言順當選國民黨主席的後續動作,稍來胡錦濤的賀電:胡錦濤把重點放在「深入互信」,未提兩岸關係的九二共識框架;馬英九的覆電則重申九二共識基礎的歷史重要性。
昨今兩日,那一邊廂再傳出消息,大陸準備與台灣展開政治對話;從兩岸互動的最新格局,胡錦濤要「深化互信」,馬英九「正視現實」。不容否則,明眼 人一看,這即是兩岸政治關係的落差。胡錦濤要兩岸關係在「模糊空間」中繼續挺進;馬英九則提出他要訴求政治定位:釋出先確定定位後,才繼續挺進的強烈信 息。
從以上的分析,可輕易看出兩岸直接展開政治對話是解決政治分歧,釐清政治分野的辦法;無他,所謂「政治對話」是朝向談判的前序(只是許多前序之 一),顧名思義「對話」的功能,作用與權力是有限的,問題在於台方對政治地位不確定下,仍然對「一中」抱有戒心,這一點大陸應備案調適之。
本小組以中道觀,跳脫即得利益者(vested interest parties)的中觀切入點詮釋,要政治對話,兩岸關係先對一中進行各表的時機已來臨;原則問題懸而未決,身份不明的障礙一天不清除,如何對話,即使是「小門」也難開!
實際上,兩岸政治對話,受挑戰的反而是馬英九,他的繼續「練身」達到什麼程度。功力幾許,是否改已準備好接受政治對話考驗等?有跡可尋,過去兩年 他建立對大陸隔政治岸攻勢的主動架勢,馬英九在應對大陸的政治攻勢招架從善如流,見招拆招,頗令大陸有難以招架之勢,積極探索兩岸關係的前路,直迫黃龍; 目前不可謂不是馬英九接受政治考驗的時候。(馬英九的積極態度,坦蕩蕩直指兩岸關係的關鍵所在──正視兩岸對等尊嚴政治實體的現實──已擺明在隔岸喊話的 台上。)
然而,兩岸關係並非維擊於馬英九個人榮耀的問題那麼簡單。從兩岸對等關係論,台灣絕對不可能在未獲政治定位與地位之前,冒冒然與大陸簽訂任何政治 協議包括ACFA與比較中期的和平協議。(對於馬英九國民黨政府或其他民選政府,包括民進黨等,都不可能違背台灣人民的委託去簽署沒有政治地位的協議。)
這就是兩岸關係要向前挺進的政治絆腳石。也是九二共識做為兩岸達致和解和平至今的框架仍然欠缺的「政治協商」的前因。
本小組將繼續一如既往,以超越兩岸即得利益的立場者詮釋兩岸的中道觀;此番大陸智庫傳出大陸有意要召開兩岸政治對話,儘管存有刺探的含意,令人感 到納悶的是,為何大陸一定要堅持「一中」,活腦筋轉得快,「一國」與「一中」差別在那裡,兩者是相通的,只是名象上,稱呼的區別。實質上,是沒有差別,因 為屬於中國人的國家名字叫「中國」,難道最後由中國人組成的國家會變成美國不成!
一旦大陸釋懷,把「一中」易為「一國」,相對的,馬英九對大陸的「讓步」亦冒著政治風險,因為馬英九不可能跑回前任者拋出的兩國論調調,去否定 「一國論」,再行泡製「退化」的兩國論,不管是李登煇的,或是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還是近期某位台灣學者所提出的白馬非馬的「一中兩國論」(退化兩國 論!) 。如此,將兩全其美,各司其職,何樂不為?
順勢再帶出兩岸政治關係的關鍵:大陸應正視一中表體,擺脫被視為關鍵難題的「一中」,或乾脆把「一中」轉化為「一國」,即擁有兩政治實體的一個民 族的主權國家(「一國論」也)。(當然未還原重返兩體一國的現狀之前,台灣與大陸都是互不隸屬的「獨立」政治實體,這一點,大陸必須認清。)
由此觀之,兩岸政治能否打破思維上的隔閡,眼前關鍵難題為大陸能否如馬英九回覆他中選國民黨主席時胡錦濤發予的賀詞,放話要大陸「正視現實」各自 「一中表體」,讓兩岸「重返,正視,尊重,與出發」兩個政治實體的現實,這將是突破一點帶動全面的「一刀切」,值得兩岸領導人,特別是大陸領導人深思熟 慮,為高瞻達贍關節所在。除非大陸採取主動,否則處於被動的馬英九仍然只能繼續寄望大陸「正視現實」,兩岸難以踰越雷池半步。
另一方面,兩岸對政治對話的立場不一,正好反映兩岸的互信基礎還未深化到足以建立「聚同化異」的層次關係。正如兩岸關係除了政治地位外,仍然有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令台灣難以釋懷,包括軍事(撤除對台飛彈),當然無法建構實務又兼顧兩個政治實體的兩岸外務關係的安排。
除非大陸果斷,毅然脫下以經濟民間利益「模糊化」兩岸關係的面紗,主動進入兩岸互認政治實體的現實,否則,台方在現階段基於政治身份地位不明,相 信不會那麼輕易同意召開政治對話,儘管這只是一個政治「小門」。因為小閘門一開,水位持續湧入,利益淹腳,若有差錯,就如青蛙涇在慢熱水中而不自覺一樣, 再關閘可能為時已晚矣。
一個釋懷的大陸,在九二共識的框架基礎上,與台方找到共同平台,繼續一如既往的隔空互動,繼續向台釋出善意,持續深化互信的基礎,而非如過去兩年 對兩岸九二共識的框架與精神「諱莫如深」;對被胡錦濤鑑定的關鍵難題「一中各表(表體)」不予正視,恢復兩岸的「準政治議程」(對等政治實體)。如此,兩 岸順理成章展開政治對話與談判為可預期。
從這個角度切入正題,讓台灣對政治體實的對等地位訴求圖個安心,才能進一步推進兩岸關係的內化;如此,兩岸必然泰然踏上「和談,和解,和平」的兩岸之道。兩岸和解協議的第一道「小門」自然會打開,亦為全球華人眾望所歸的兩岸進程所在。
顯然,一旦兩岸舉行政治對話,一岸受挑戰的是思維的突破,另一岸受挑戰的則是勇氣。儘管要對話是由大陸傳出,筆者最後還是要問兩岸都準備好了嗎?
是否有些雞與雞蛋誰先的問題?繼續「深化互信」,還是重返「正視現實」?
平湖秋月----和諧倒影
一塊石頭的生命來自生命的歌頌者,中國的人文山水獨一無二。其細膩之處在於它借藉對於人生的體驗寄情山水加以頌揚。
洞簫吹奏的′平湖秋月′是一首千古絕唱,它經由洞簫的哀怨與無悔,抒發的不只是個人思念的情緒,也從中體現了亦古亦今的幽思,把人帶進穿梭時空的情境,這種滋味與石頭的三維立體,即文字中有書,畫,及小小的大自然的縮影石觀景象,集簫,字,書,畫及景於一爐,可謂中華影視景觀的縮影。
這是一塊眾裡尋她千百度的奇石,因為她在博主深度探索兩岸民族關係的時空,不請自來,闖進了我的兩岸情懷世界,從一家進口自台灣的室內裝飾店的巧遇,並把她帶回家。
我不是詩人,也不是文人,只是一個文字工作者,一位不知名,自稱′邊陲文化遺珠′者的情愫。
把它稱為平湖秋月----和諧的倒影,因為它的水過留痕,水印輪廓呈獻的生命之源,讓人知道水性與民心的相通。就如心與靈的無間。水的旋渦象徵生命的力量,也象徵生命的波濤起伏,中華民族的天性洋溢著天地有為的一面,並同時給予超越的出世間詮釋。
生命的力量以可為而為止,時機未到即為不可為,它有世間心與靈的相通。
石頭的圖案之美在於它在小小的畫面持之以恆,掀起千層浪的英勇,與成為千層浪參與的部份,人民不再是過客,也不是觀眾,這就是民心與水性的心靈相通的之奧妙!
同樣一塊流沙石擺在普通人家,至多只是一塊′驚鴻一瞥′ , 或許就是博主要詮釋 的′動態和諧′吧!
她,仍然是平湖秋月的倒影,平湖秋月在洞簫的吹奏下,秋月依舊迷人,平湖倒影的和諧能夠演進為民以載道的動態和諧嗎? 寄望有一天民心如月,月雖有陰明圓缺,動態的民心能與′天有日月,家有父母′一般照耀中華大地,映照民族智慧。
正是′秋月彎彎照九洲,平湖石影藏玄機′。11.08.09
Saturday, August 8, 2009
兩岸關係進入沉淀期
兩岸關係經過兩年的頻密交匯與改善後,顯然已進入一個沉淀期。
這個沉澱期預料可維持數年之久,介於兩年到三年之間。(很可能延至馬英九的下一總統任期,即2012年之後,與胡錦濤2003年卸下黨總書記職與 國家主席時間交匯)。兩會(海協會與海基會) 在陳雲林與江丙坤的領導下,近乎完成了這個半官方/半民間組織的任務,就如 江丙坤 所說達到「十全十美」 (涵蓋經濟,通運,文化,及金融的九項兩岸協議及一項備忘錄) 的交差,意味著這個民間組織已經到了功成身退的時候了。
※ 建立兩岸行政作業標竿
沉澱期的作用,在於提供一個空間與驛站,讓兩岸政府對各項兩岸協議展開落實的監督,並提供檢視的機制,以確保兩岸以大三通名下達致的各項協議/備 忘錄得以順暢執行;並為兩政府提供一個政策執行與行政效率的評估基礎。畢竟兩岸大三通下簽署的各領域的協議/備忘錄,對於兩岸都是新鮮的事兒,儘管它們以 民間,經濟,文化為名,經由政府行政上的涉及是難以避免的,兩岸務必在協調與行政上建立一個有用的兩岸行政標竿作業,讓往後的兩岸的交流行政工作在執行流 程上更為順暢。
除了由政府監督屬於技術與行政上的兩岸十項涉及各領域的進度外,更重要的是,這個相當悠長的沉澱期,為兩岸領導人針對過去數年的兩岸所執行的策略,提供了一個適當的冷卻期,與反思空窗期。
2005年以來,國共兩黨領導人建立的緊密聯繫,加上2008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頻密隔空喊話交流,讓人看到一個兩岸關係問題的層次與其秩序。這 個反思空間,正好為兩岸領導人進行解剖與檢視的空窗期:到底兩岸關係今後中短期的三至五年內,如何通過經濟民間文化上的較頻密的關係,取得政治上瓶頸的突 破,相信這個關節,仍然是全球華人關懷的大事。
過去兩年兩岸關係經濟民間聯繫取得突破,這已不在話下,問題的關鍵仍然是胡錦濤所說的「一中」的表述。(詳情見筆者特區的評論「『一中』,關鍵難題終被鑑定了!」)
筆者認為,反思應基於幾個層面給予檢視:
(一)基於兩岸已達到的基本共識----兩岸關係的改善不應局限經濟民間層面--在適當時機應靈活採納「宜經宜政「手法,以全力促成兩岸關係的突圍;
(二)兩岸關係應設法突破經濟民間被切割脫離政治的領航作業,意味著「先經後政」的策略應擴大至全定位兩岸關係,以防兩岸關係出現局部被切割的後遺症,藉此以時併進;
(三)ECFA 與懸而未解的和平協議應被擺上兩岸平台,即通過國共海峽論壇,兩會論壇,甚至新近的博鰲亞洲和平論壇積極協商,為兩岸今後數年的後續高層接觸鋪好路,包括 被指望的國共黨魁馬胡峰會。(根據兩岸關係的進度,相信ECFA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會達成協議,否則將會對兩岸致力鋪平政治對話之路,開啟和平協議的談判之 門形成絆腳石。屆時,台方鎖定的重大經貿利益,特別是東盟區域自由貿易將不得其門而入,鍛羽而歸。這應是馬英九政府當前最大的顧忌。)
※ 突破政治瓶頸最佳時機
可見未來數年,將是兩岸關係突破政治瓶頸的最佳時機,「十全十美」的能否按照時間表落實,把關的不只是兩岸的經濟民間意願,最重要的是考驗兩岸的政府官僚能否不負民眾所望,按時交差,為兩岸民族的和平共存共榮提供一個穩健的基石與平台。
十全協議/備忘錄已簽訂,大勢已趨,且把兩岸焦點暫時轉移至監督兩岸官僚的執行效率上;與此同時,繼續關注未來一兩年,兩岸如何善用該空窗期,共同揮灑中道觀的「冷智慧」,把兩岸帶進「聚同化異」的情境,繼增兩岸上緣。
這個沉澱期預料可維持數年之久,介於兩年到三年之間。(很可能延至馬英九的下一總統任期,即2012年之後,與胡錦濤2003年卸下黨總書記職與 國家主席時間交匯)。兩會(海協會與海基會) 在陳雲林與江丙坤的領導下,近乎完成了這個半官方/半民間組織的任務,就如 江丙坤 所說達到「十全十美」 (涵蓋經濟,通運,文化,及金融的九項兩岸協議及一項備忘錄) 的交差,意味著這個民間組織已經到了功成身退的時候了。
※ 建立兩岸行政作業標竿
沉澱期的作用,在於提供一個空間與驛站,讓兩岸政府對各項兩岸協議展開落實的監督,並提供檢視的機制,以確保兩岸以大三通名下達致的各項協議/備 忘錄得以順暢執行;並為兩政府提供一個政策執行與行政效率的評估基礎。畢竟兩岸大三通下簽署的各領域的協議/備忘錄,對於兩岸都是新鮮的事兒,儘管它們以 民間,經濟,文化為名,經由政府行政上的涉及是難以避免的,兩岸務必在協調與行政上建立一個有用的兩岸行政標竿作業,讓往後的兩岸的交流行政工作在執行流 程上更為順暢。
除了由政府監督屬於技術與行政上的兩岸十項涉及各領域的進度外,更重要的是,這個相當悠長的沉澱期,為兩岸領導人針對過去數年的兩岸所執行的策略,提供了一個適當的冷卻期,與反思空窗期。
2005年以來,國共兩黨領導人建立的緊密聯繫,加上2008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頻密隔空喊話交流,讓人看到一個兩岸關係問題的層次與其秩序。這 個反思空間,正好為兩岸領導人進行解剖與檢視的空窗期:到底兩岸關係今後中短期的三至五年內,如何通過經濟民間文化上的較頻密的關係,取得政治上瓶頸的突 破,相信這個關節,仍然是全球華人關懷的大事。
過去兩年兩岸關係經濟民間聯繫取得突破,這已不在話下,問題的關鍵仍然是胡錦濤所說的「一中」的表述。(詳情見筆者特區的評論「『一中』,關鍵難題終被鑑定了!」)
筆者認為,反思應基於幾個層面給予檢視:
(一)基於兩岸已達到的基本共識----兩岸關係的改善不應局限經濟民間層面--在適當時機應靈活採納「宜經宜政「手法,以全力促成兩岸關係的突圍;
(二)兩岸關係應設法突破經濟民間被切割脫離政治的領航作業,意味著「先經後政」的策略應擴大至全定位兩岸關係,以防兩岸關係出現局部被切割的後遺症,藉此以時併進;
(三)ECFA 與懸而未解的和平協議應被擺上兩岸平台,即通過國共海峽論壇,兩會論壇,甚至新近的博鰲亞洲和平論壇積極協商,為兩岸今後數年的後續高層接觸鋪好路,包括 被指望的國共黨魁馬胡峰會。(根據兩岸關係的進度,相信ECFA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會達成協議,否則將會對兩岸致力鋪平政治對話之路,開啟和平協議的談判之 門形成絆腳石。屆時,台方鎖定的重大經貿利益,特別是東盟區域自由貿易將不得其門而入,鍛羽而歸。這應是馬英九政府當前最大的顧忌。)
※ 突破政治瓶頸最佳時機
可見未來數年,將是兩岸關係突破政治瓶頸的最佳時機,「十全十美」的能否按照時間表落實,把關的不只是兩岸的經濟民間意願,最重要的是考驗兩岸的政府官僚能否不負民眾所望,按時交差,為兩岸民族的和平共存共榮提供一個穩健的基石與平台。
十全協議/備忘錄已簽訂,大勢已趨,且把兩岸焦點暫時轉移至監督兩岸官僚的執行效率上;與此同時,繼續關注未來一兩年,兩岸如何善用該空窗期,共同揮灑中道觀的「冷智慧」,把兩岸帶進「聚同化異」的情境,繼增兩岸上緣。
Friday, August 7, 2009
國事,民族事,家事...放下心頭一塊石
國事風雨飄搖,民族事兩岸未見到岸,家事有些告慰。小兒子今天被錄取,下周上班。(son ,you make my day!)
身為馬來西亞的華人,除了國家的正經(政治)大事外,中華民族的大事也在牽掛,也在關懷。家裡的事,眼見三個孩子已長大成人,學院畢業後,兩個女兒已分別就業,就只剩小兒子,去了台灣佛光山學習基礎佛法回來後,大半年終於走出自己的小圈子,找到一份教小學電腦的工作,投入社會。
今天是老爸快樂的一天,小子接錄取信,兒子情格比較文靜內向,是一個典型的電腦迷(好像後期的老爸),可能在家裡受到訶護過久,不知人必須經過社會一番磨練,才能自我成長,蛻變成人。才20歲的兒子未來要走得路還長。既然暫時不想深造上大學,就讓他先磨練磨練。在工作中學習找個定位,尋求 志向才說。
馬來西亞國事並不簡單,經過52年的立國後,國運終於走到一個轉捩點。一個朝向政治開放包容多元或多數種族繼續獨攬國家資源的路口。一個績效主導,抑或種族主導的分而治之的分水嶺。
眼前國家資源的分配不當,資源的濫用,在維護多數種族的障眼政策下,國家資源被佔5%的國家精英與其他們層層包圍的朋黨榨取壟斷,一般人民的生活水平依然進步有限。自308(2008年)大選以來,各族人民已經開始甦醒,的看清如此的格局,不能被繼續容忍下去,挑戰假象種族主義政策與精英集團路線的號角已響起。這是一個政治權力重回平民的運動。
這只是一個開始,馬來西亞的多元性是它的資產,也是它的挑戰,要由資產變成無窮的人力資本之前必須經過重重考驗,華人的負重,華人忍辱,使這個多元種族,多元文化,多元語言,多元宗教的走了一段相當曲折的建國興邦的路。今天,終於看到各族人民的踏出′聚同化異′的步伐,儘管仍然是波折重重,這是真正愛國者期待盼望的另一個50年,塑造一個尊重多元化馬來西亞民族的的開端。
筆者要以一顆謙卑的心祈禱,佛光庇佑,即使是政權的轉移,變成人民所期望的議會民主的兩黨制,能得以平順進行,馬來西亞民主制度,存有瑕疵,也好像台灣民主一樣,能夠提供一個動態的和諧的環境,讓議會民主得以在這一片富饒的土地上穩穩紮根,使到參與民主能開花結果,真正落實均富,公正,公平,人權的價值,因為人民的幸福感至上,國家機制的使命,就是為人民提供最佳找尋及達成幸福感(a sense of well-being)的硬體設備。
就好像博主的兒子一樣,他今日開始他的另一個階段的人生,需要更多的磨練,更多的曝光,更多人情事故的歷練才能成人,不成才,至少做個對自己,社會,國家,甚至對民族有用的人。朋友,你說是嗎? 07.08.09
Monday, August 3, 2009
善用頭腦的領袖來自有主見的社群(下)
A thinking leader draws its strength from its thinking society
今天,在馬來西亞某家中文日報讀到筆者來自的馬國某位領袖講的一句簡單的「珠璣之言」。他說,馬來西亞要進步就必須塑造一個會用頭腦思考的國民。 這句話的英文原文非常簡單 To train people to think。假如要翻譯成中文,恐怕不能直譯為會思考的國民,筆者認為比較恰當的譯法應是塑造善用頭腦(思考)的國民。
筆者看了這句深入淺出的這句話,把它伸延為:一個用頭腦思考的領袖,他的力量來自其有見解,有主見的社會,他必須深知人民的思潮,並勇於搭配領導,把前路的障礙掃除。這是為了確保領袖的思維仍然能與民併進,繼續領導下去,引導隨即而來的變革…
A thinking leader draws its strength from its thinking society and its people .He must know what the people are thinking ,and by reciprocate his actions, lead and clear the way forwards to ensure that the leader's mentality are still relevance to the people’s needs, and continue to lead the pending CHANGE…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特別對於自認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偉大在於敢於挑戰意識形態的枷鎖,勇於求變,脫離一成不變的僵化思維。西方社會儘管人文制 度,體制,系統經過數百年的改進,如今遇上全球金融海嘯蓆卷而來的經濟危機的衝擊,也深陷思考,應如何「變」才能脫困,才能打破放任自由市場經濟導致弱肉 強食帶來惡性競爭的宿命;西方是深思如何「變」才好,東方呢?東方思考的是要不要「變」!
猶豫,蹉跎,延誤,欠缺勇氣並不屬於這個年代;人們的思想在變,有時變得無法捉摸,然而,變,如果無法出自內心,只是表象的變,只是人云亦云,只 是為了滿足社會裡某些大勢所趨的需要,而不惜塗脂抹粉,狀腔作態,攀炎附鳳,或時不時發出一些曲高和寡,包含意識形態的呻吟,令人聽了暫時麻醉,醒來時, 社會的所謂「變」仍然是不著邊際,畫餅充飢,就好像某位領袖所說的「黑夜仰望星空,星辰依然閃爍。」
萬變不離其宗,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筆者在其中一篇評中分析國家最大或終極的使命是帶給人民幸福感。是不是超級強國對於一般人民而言,是沒有意義的。除了極少數精英從政者及其隨伴的利益集團外,可說99%的普通人民心中的「幸福感」都與超級強國論沒有直接的關係。
難道這是「國家幸福」與「人民幸福」的差距分野嗎?
一個善用頭腦,有主見,有見地的人民是國家民族的福氣,只有具有善用腦袋的國民的素質,才會提出要求,才會有訴求,才會自我期許去負責監督國家進 步的任務。曾經有一位大陸學佛的網民在與筆者交流時,說了一句非常智慧的話。他說,靜態的和諧,與動態的和諧,基本上的不同是前者表面一團和氣,不動聲 色,暗流難測,可能會一發不可收拾;後者儘管有時吵吵鬧鬧,表面看起來,有欠和諧,卻是探測問題的制度優勢所在,有助於防範,趁早尋得對策。
「CHANGE」什麼時候到來?只有一個獲得有主見國民支持的領袖知道,也只有「當機立斷」會領悟。
兩岸用語新解:(一) 靜態的和諧與動態的和諧。
(全文完)
今天,在馬來西亞某家中文日報讀到筆者來自的馬國某位領袖講的一句簡單的「珠璣之言」。他說,馬來西亞要進步就必須塑造一個會用頭腦思考的國民。 這句話的英文原文非常簡單 To train people to think。假如要翻譯成中文,恐怕不能直譯為會思考的國民,筆者認為比較恰當的譯法應是塑造善用頭腦(思考)的國民。
筆者看了這句深入淺出的這句話,把它伸延為:一個用頭腦思考的領袖,他的力量來自其有見解,有主見的社會,他必須深知人民的思潮,並勇於搭配領導,把前路的障礙掃除。這是為了確保領袖的思維仍然能與民併進,繼續領導下去,引導隨即而來的變革…
A thinking leader draws its strength from its thinking society and its people .He must know what the people are thinking ,and by reciprocate his actions, lead and clear the way forwards to ensure that the leader's mentality are still relevance to the people’s needs, and continue to lead the pending CHANGE…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特別對於自認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偉大在於敢於挑戰意識形態的枷鎖,勇於求變,脫離一成不變的僵化思維。西方社會儘管人文制 度,體制,系統經過數百年的改進,如今遇上全球金融海嘯蓆卷而來的經濟危機的衝擊,也深陷思考,應如何「變」才能脫困,才能打破放任自由市場經濟導致弱肉 強食帶來惡性競爭的宿命;西方是深思如何「變」才好,東方呢?東方思考的是要不要「變」!
猶豫,蹉跎,延誤,欠缺勇氣並不屬於這個年代;人們的思想在變,有時變得無法捉摸,然而,變,如果無法出自內心,只是表象的變,只是人云亦云,只 是為了滿足社會裡某些大勢所趨的需要,而不惜塗脂抹粉,狀腔作態,攀炎附鳳,或時不時發出一些曲高和寡,包含意識形態的呻吟,令人聽了暫時麻醉,醒來時, 社會的所謂「變」仍然是不著邊際,畫餅充飢,就好像某位領袖所說的「黑夜仰望星空,星辰依然閃爍。」
萬變不離其宗,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筆者在其中一篇評中分析國家最大或終極的使命是帶給人民幸福感。是不是超級強國對於一般人民而言,是沒有意義的。除了極少數精英從政者及其隨伴的利益集團外,可說99%的普通人民心中的「幸福感」都與超級強國論沒有直接的關係。
難道這是「國家幸福」與「人民幸福」的差距分野嗎?
一個善用頭腦,有主見,有見地的人民是國家民族的福氣,只有具有善用腦袋的國民的素質,才會提出要求,才會有訴求,才會自我期許去負責監督國家進 步的任務。曾經有一位大陸學佛的網民在與筆者交流時,說了一句非常智慧的話。他說,靜態的和諧,與動態的和諧,基本上的不同是前者表面一團和氣,不動聲 色,暗流難測,可能會一發不可收拾;後者儘管有時吵吵鬧鬧,表面看起來,有欠和諧,卻是探測問題的制度優勢所在,有助於防範,趁早尋得對策。
「CHANGE」什麼時候到來?只有一個獲得有主見國民支持的領袖知道,也只有「當機立斷」會領悟。
兩岸用語新解:(一) 靜態的和諧與動態的和諧。
(全文完)
Saturday, August 1, 2009
洞簫的強大感染力
最近從CD店買了一個平沙落雁的洞簫華樂CD,讓我這個邊陲中華之子有如獲至寶之感。特別是其中的平湖秋月的旋律,更是扣人心絃,令入不期然的墜入一個深淵,一個深炯,深沈的難以自拔的遠古思念。
對於我這個華樂的門外漢,發現洞簫的思古幽情還是最近的事。早於十多年前,首次在電影中聆聽′鐵坦尼′感愛情電影的主題曲時,已經愛上主題曲那悠揚深炯的愛爾蘭的笛子曲,旋律那麼優美,那麼行雲,寫意,卻不帶半點懊悔,十多年後的今天,才驀然發現在華樂中也有愛爾蘭笛子深遠呼喚的鸞生--洞簫。
身為一個寫作人,生活平淡無奇,對我而言,這是一個重大的發現,因為華樂從來就不被視為我生活的調劑範圍,直到近年把寫作體材縮小至兩岸民族關係的課題上,才開始專注一切相關中華民族的東西,即愛烏及屋也,把藏於心中某個角落的私密解開。原來愛一個民族,會連同民族的文化生活的藝術亦必須染指,才會發自內心的潛移默化圓融的欣賞。
如果朋友你問我,為何獨挑洞簫?我一時也答不上,可能與海外的環境大有關係。生活在馬來西亞這個多元種族,多元語言,多元文化的社會裡,離開中華大地的滋潤非常遠,在偏遠的地區落地生根,在我的文化心目中有邊陲的感覺。
然而,這些年來,隨著歲月的增長,歷練的駕馭,我發現在海外的華人,非常壯重自強,自強不息,就如馬來西亞華人在這片土地上歷經滄桑,披荊斬棘 ,不辭勞苦,不惜血汗,建立完整的中文教育體系。可謂在陸港台兩岸三地以外,世界僅有的小學至高中的中文教育體系。
超過百年,海外華人已不負中華文化的滋潤,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建立起宏揚中華文化使命的硬體設備與培育春風化雨前仆後繼的老師,使我辛辛弟子得以在中士以外開闢另一個中華文化的天地,開枝散業。從那時起,完整的基礎中文教育體系,在一個少數種族,仍然堅持根植民族教育的環境中,茁壯成長。引來自國外及鄰近國家華人子弟的前來報讀的興趣。
如果洞簫能代表我對中華文化的敬仰,的孕育,的飲水思源,它可能就是一位海外華人對文化祖國的無盡牽掛。這有些神交的感覺。而神交的感覺最上乘的表達方式,除卻深炯的洞簫,不作第
二人想。
我想借藉洞簫的深遠,無限幽思,就如'平沙落雁' 介紹文字所說,溫柔,凄婉,靜聽,楊柳岸的微風,坐在新月初升...最後一曲′妝台秋思′不得不把我的思緒拉回現實,繼續面對生活的考驗。01.08.09
對於我這個華樂的門外漢,發現洞簫的思古幽情還是最近的事。早於十多年前,首次在電影中聆聽′鐵坦尼′感愛情電影的主題曲時,已經愛上主題曲那悠揚深炯的愛爾蘭的笛子曲,旋律那麼優美,那麼行雲,寫意,卻不帶半點懊悔,十多年後的今天,才驀然發現在華樂中也有愛爾蘭笛子深遠呼喚的鸞生--洞簫。
身為一個寫作人,生活平淡無奇,對我而言,這是一個重大的發現,因為華樂從來就不被視為我生活的調劑範圍,直到近年把寫作體材縮小至兩岸民族關係的課題上,才開始專注一切相關中華民族的東西,即愛烏及屋也,把藏於心中某個角落的私密解開。原來愛一個民族,會連同民族的文化生活的藝術亦必須染指,才會發自內心的潛移默化圓融的欣賞。
如果朋友你問我,為何獨挑洞簫?我一時也答不上,可能與海外的環境大有關係。生活在馬來西亞這個多元種族,多元語言,多元文化的社會裡,離開中華大地的滋潤非常遠,在偏遠的地區落地生根,在我的文化心目中有邊陲的感覺。
然而,這些年來,隨著歲月的增長,歷練的駕馭,我發現在海外的華人,非常壯重自強,自強不息,就如馬來西亞華人在這片土地上歷經滄桑,披荊斬棘 ,不辭勞苦,不惜血汗,建立完整的中文教育體系。可謂在陸港台兩岸三地以外,世界僅有的小學至高中的中文教育體系。
超過百年,海外華人已不負中華文化的滋潤,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建立起宏揚中華文化使命的硬體設備與培育春風化雨前仆後繼的老師,使我辛辛弟子得以在中士以外開闢另一個中華文化的天地,開枝散業。從那時起,完整的基礎中文教育體系,在一個少數種族,仍然堅持根植民族教育的環境中,茁壯成長。引來自國外及鄰近國家華人子弟的前來報讀的興趣。
如果洞簫能代表我對中華文化的敬仰,的孕育,的飲水思源,它可能就是一位海外華人對文化祖國的無盡牽掛。這有些神交的感覺。而神交的感覺最上乘的表達方式,除卻深炯的洞簫,不作第
二人想。
我想借藉洞簫的深遠,無限幽思,就如'平沙落雁' 介紹文字所說,溫柔,凄婉,靜聽,楊柳岸的微風,坐在新月初升...最後一曲′妝台秋思′不得不把我的思緒拉回現實,繼續面對生活的考驗。01.08.09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