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28, 2010

兩岸和平統一方程式找到數學推演依據?

兩岸和平統一:中道觀思維法切入,推演出數學原理?

這個微妙的原理就是:「點,線,面,體」:點動成線(一維),線動成面(二維),面動成體(三維)。兩岸政治關係的互動的「點」正在運行,成為「線」,這條線能否成運行為一個「面」,再由多線構成一個「體「(政體),就要從近年來兩岸的頻密互動中釋出的訊號尋找答案了。

筆者數學原理掌握不足,最近與小組成員的討論中得到一些靈感的點子。使筆者有豁然開竅(頓悟)之感:兩岸和平統一之道不僅反映中道觀思維方法的切入,亦包含數理科學原理的三維/四維空間的衍生。

阿米巴重新愈合

目前的兩岸關係正處於線狀的第二階(即介於「重返現實」與「正視現實」的階段),此階段的特徵為已經「重返現實」,並為「正視台灣現狀」(正視現實)進行評估,衡量輕重得失,這段時間(歷程)要運行成「面」(劉國深所謂的「一個球體兩個面」),等於是進入兩岸政治實體同屬一個國家(中國)互不否認截面的階段。這個「截面」的「面」相等於一個四方形的平面狀,這個四方形的線面再往下運行,即構成「體」了。這個「體」即是重新統一的兩個政體的二合為一。

這裡出現一個問題,還原至兩岸的「面」,「面」動成「體」的「一個球體兩個面」跑出來,如果這是現狀,如何動下去,繼續由「面」運成「體」。再由如阿米巴分裂出來形成的「兩體」組織,還原至重新愈合為一的共同體(有機性非機動性)。

由此推理,這即是兩岸政治問題(統一)的關鍵,「玄機」可能在於超玄理論的四維時間軸。至於時間軸的長短,在於由線成面(二維)的方向是可以前後左右運行的(長與寬),繼續動下去,形成「體」(三維),有長寬高,再動下去就進入四維(超玄理論)。

預見自由民主社會

所謂的「四維」的超玄空間,根據筆者的推理,是超越硬體的有形線條,應該是由軟體的無形線條取代,即軟力量的人文的因素構成。其基礎是以前30年 (至2008年)推行經濟改革(市場經濟)取得之初步成果,及配搭預料將需時後30年(至2038年)啟動的小民主(黨內)/大民主(全民民主)推行的社會政治改革(自由民主),兩者之間謀取的平衡點,即是中華新文明形成軟力量的政治凝聚(the required political cohesiveness of the taking stage of soft power of a new civilization)。大陸對這個拿捏點的準確度形成內在條件,預料將構成引導兩岸重歸統一愈合為一體的先決條件,才能達致四維境界。屆時兩岸統一的問題已不復存在。因為進入四維的時間軸的考驗期將被大陸自己跨出的「大膽(前所未有),務實,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實驗驗收了!

文明再造超越統一

這些「人文因素組合」的成份,涵蓋中國人的經濟,政治,甚至文化精神信仰的特質,延伸新的生活方式生態(新的人文生態),最後增強(Re- fortified ) 原有的人文結構(傳統文化價值),升華至世界性的中華文明(詳情見筆者的特區的「新文明破繭與出發」的系列文章)。不過,它的過程必須經過一段時空的調適,並注入新的原素取得「更新」與「活化」,然後才能進行改造,再適應,周而復始,達到3R(更新Renewal,活化Revitalization,&重新打造 Re-engineering的階段性(詳情見筆者的特區文章「從茅台酒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活化」),最終提升至第4R增強(Re-fortified)的先進層次。由此觀之,大中華文明的再造已經超越了兩岸統一的問題,它不再只是中國人的問題,並達臻世界文明價值鏈的再造的級數。關鍵難題在於中國如何善用原有普世價值觀揉合之,強化之,筆者管見,這才是中華文明最嚴竣的終極挑戰。也是改造中華文化,注入前瞻性思維導向的「個性與個體」的大時代。

這個過程最關鍵的問題在於從現在至2038年中國第二階段的的社會制度的興革之路怎樣走下去!全世界都在密切關注與關懷中國人前段的市場經濟的成果如何與後段社會自由民主化的制度進行銜接,並經由筆者曾再三強調的這將是「人類廿一世紀最偉大的人文建設工程」!一窺中民族天下為公的使命。

鑑此,大膽說一句,美國以及西方超強與文明的逐漸沒落,未來30年世界文明再造命運的形塑,就要看中國領導的民族歷史長河的制高點在那裡,以及政治睿智的揮灑了,這也告訴世人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的可塑性到那裡,中道觀的圓融智慧能否跳脫兩千年地理政治文化的藩籬,說到做到!四海皆通也 (universally applicable & adaptable)!

Saturday, January 23, 2010

台灣政治地位考驗兩岸關係的凝聚點

大陸學術界的分析說,大陸迫切需要在今年(2010)內與台灣舉行政治談判,以啟動兩岸和平關係進程框架的準備。相關人士分析,這意味著今年是台灣向大陸提出政治地位與名份訴求的時機,以為兩岸簽署和平協議與兩岸最高領導人(胡馬會)的歷史性會面鋪路。

根據以上的分析的思路,今年將是兩岸關係進入「戲肉」的關鍵前序。兩岸關係在今年能否突破「不觸及政治」的禁忌,很大程度上,要看馬英九與國民黨政府的心態及如何區分「政治和解」與馬英九「三不」(即不統,不獨,不武)政策的詮釋。

至今,馬英九給人的印象仍然非常堅持「三不」政策的雷池(他的元旦獻詞有引進國際勢力「干預」兩岸關係的「倒戈」之嫌);上述分析的推論,「政治談判」與三不政策是相輔相成,還是有所抵觸?這正是馬英九審慎的三不政策「懊惱」所在。

這裡要提出兩個預備性兼前瞻性的問題,兩岸觸及政治談判是否乖離馬英九的兩岸現階段的「三不」既定政策?政治談判的舉行是否兩岸政治關係突破的地標?這兩個問題的解答將能為今年兩岸政治關係的定位與方向,提供一個清晰的指標。

兩個問題的答案的探索,必須放在兩岸關係兩年來大幅改善的框架內:基於兩岸大三通啟動後,兩岸關係已「昔非今比」,大陸提出政治談判的要求是很自然的發展,這是基於兩岸關係不能也無法停滯在經濟民間與事務性的層面上,至少這是大陸方面的認知(馬英九政府的態度則模菱兩可)。

經過陳江四次會議後,兩岸關係的政治與非政治的領域的界線已經開始模糊:兩會,這兩岸白手套有「踰越」其原本的角色與功能之嫌。或許,在兩岸未有建立正式(官方)管道之前,這是好事一樁,此舉有將計就計的作法,反映順水推舟權宜之計,也應驗了兩岸政治關係急迫要獲得正視的情境已經浮出水面。

兩會扮演特殊角度

這裡帶出一個現象,除了國共論壇,海峽兩岸論壇外,兩岸幾乎必須依賴「兩會」這個白手套的營運與挑起「代辦」的重任,去處理日形迫切的兩岸關係延伸的問題。民進黨與綠營形容陳林雲訪台受到台灣政府不符官階的高規格接待(馬英九總統「學乖」了,沒有接見他),正是反映在兩岸舉行政治談判之前,兩會的特殊「地位」,這又吻合本小組提出的兩岸關係特殊法的特徵(詳情見筆者特區文章「兩岸特殊法呼應:兩岸理性思考,感性擁抱」)

陳江會期間傳出台灣海協會副會長高孔廉在準備會議上提出「兩岸互不否認」的議題,後來即不了了之,沒有了下文(本小組的追蹤分析為:有關方面覺察到,涉及如此高層政策的議題不該也不宜由兩會這類民間機構去「瓜代」,否則出了叉子,誰要負責?這類談判除了國家主席胡錦濤與馬英九主導外,可由誰首肯?反映的正是兩會有意無意間權充「統辦兩岸關係」的「困境」。基於兩岸關係的特殊性,兩岸的政治層面已如水銀瀉地,無孔不入了,台方的官員,包括陸委會主委賴幸媛與陳林雲會面時未嚴格遵守不談政治的禁忌,政治解禁/鬆綁已是順理成章的事。

兩會也因而變成兩岸關係的「探溫表」。

回到上述兩個問題的答案,基本上兩岸關係的發展無可避免的已進入與觸及政治/政策性層面。沒有政策的導航,任由兩岸關係「自由」發展下去,遲早總會出亂子的,這也應是大陸的迫切要舉行政治談判,大局為重的因由顧慮,以防泛政治化的後果。

從這個角度探索,兩岸關係不約而同看到一個非常迫切的景象:兩岸政治談判已不能再拖延下去,大陸政府被迫出面與台方尋求和解已浮上台面。如此急迫的政治談判是促統嗎?還是兩岸關係持續改善,掃除政策障礙,穩住和平陣腳基石的先決條件?兩岸關係的層次性已經昭然若現了!

本小組前文之一分析兩岸關係是建立在和平「與」統一的層次上:即先有和平穩定的基業的營造與維持,後有統一的條件與需要與後續,和平是兩岸統一的前提,沒有和平的建構與擔當催化角色,絕對不會有統一的氣氛與具備的先決條件。

以防擦槍走火

從這個細化的層次進行深層解扣,就能一睹政治談判與附帶的和解的真相,才是現階段兩岸的關鍵難題所在。換言之,以和解之名建構的兩岸政策性的和平時代,「與」實現統一還有一段長短不一的考驗期,換句話說,沒有和解那來和平。和平本身不一定促統(促成統一),可是,過去幾年建構的「暫時(仍然脆弱) 的和平」的「不和解」格局(和而不解),兩岸皆不能排除發生「擦槍走火」的事件,導致和平格局全功盡廢,加上民進黨與深綠勢力的攪局,兩岸關係無法排除遭遇橫生枝節打回原形的可能:陳水扁時代把兩岸關係推向擦槍走火的邊緣的個案不是歷歷在目嗎?

有鑑於此,舉行政治談判與簽署和平協議,不一定就促成兩岸統一;反之,兩岸得來不易唯脆弱的和平的現狀,必將受到兩岸敵人與反華破壞分子與勢力的顛覆,這並非全球愛好和平者所願看到的演變,也會直接動搖兩岸的和平大業,這樣的格局大陸看得一清二楚,不知馬英九的「心」知道嗎?(心動,不如行動!) 。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兩岸政治關係取得突破,即操在政治談判啟動與簽署和平協議的地標上了。

感想:2010伊始,新年新希望;本小組謹把這篇深入細化兩岸政治症結的解扣文章,獻給兩岸與全球心懷中華民族與熱愛和平的朋友們共勉之,深深祝福兩岸中華民族早日解除心結,共赴和平統一大業,建構新的世界文明,為萬眾企盼也。

探索新台灣人的精神特徵

本小組第一篇正式在台灣登陸的文章「跨出台灣,立足大中華,放眼全球」,2008年2月在台灣網路媒體發表;兩年來,有幸見證了台灣與大陸關係的各領域發展,現以廿三個字總結寫在前頭:「民間如過江之鯽,經濟鵬程萬里;政治滯脹膠著,尚待突破。」兩年後的今天,檢討一番發現,兩岸「仍然深陷意識形態症結的瓶頸」。

本小組要以海外華人的身份,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寫一封簡短的九點「告新台灣人書」,總結這些年來觀察,分析,探索台灣現象的一些心得,與心懷中華民族的台灣人分享,讀者不妨按照自己的理解自由解讀:

九點「告新台灣人書」

●高瞻遠矚;

●心懷中華民族;

●放眼大中華;

●以台灣核心價值為依歸;

●以融合中華傳統文化為己任;

●認祖歸宗;

●正面看待與大陸的最終統一目標的實現;

●感性擁抱融合統一過程誕生的大中華格局;

●理性參與完成大中華新體制的建構。

台灣以一個現成的自由民主體制(儘管存有蝦疵與亂象)看待兩岸民族最終的和平統一,對台灣是一個艱鉅的挑戰,也是一個必須肩負的民族使命;就如少數正面說詞的陳水扁的一句話:「台灣(中華民國)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國家,是亞洲自由民主的燈塔。」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還須努力「正是兩岸民主體系建構挑戰的最佳寫照。

「義無反顧」:是新台灣人擔當的角色;

「義薄雲天」:是台灣的核心價值;

以台灣的核心價值融合統一兩岸:「情義兩全」=「三義」完美的結合。

兩岸關係用語新解:三義:新台灣人對促進兩岸民族和平統一的歷史性義務。

萬一馬失前蹄,台灣與大陸關係如何定位?

馬團隊政府在三個地方補選中皆落敗,不禁叫人長嘆一聲:選民情何與堪!

根據《今日新聞》報導,台灣立委補選,民進黨跨過立院四分之一席次的門檻,未來將可以自行提案的重大議題,包括:聽取總統進行國情報告、罷免國家正副元首以及修憲。如今,民進黨拿下的不止兩席而是三席,對立法院生態也勢必造成衝擊。綠營一舉三席全拿、美夢成真,民進黨團在立法院的運作空間,變得很不一樣。以現在民進黨的27席來看,另外加上3席,就能跨過立委總席次113席的四分之一門檻。

馬英九的包袱太重,個人得失心一樣太重,加上國共恩恩怨難分難解,使他被嘲弄為台灣的末代總統;兩岸關係千絲萬縷,雙方都搶著當中國合法的政府,當仁不讓,鶴蚌相爭,最終會否漁人得利?反觀民進黨則處於「退而轉(求)其次」的「特殊」立場與位置。這個位置反而對台獨傾向的民進黨,非常有利,因為它的起點門檻非常低,只要民進黨的大陸政策開始展現少許的包容與協商的精神,摒棄「逢中必反」的島民自危心態,對民進黨2012年重奪台灣政權並非不可能的事。

自2008年5月上台以來,馬英九處理九二共識的一中原則的手法的飄忽不定,糾纏不清,最重要的是一味拒絕與大陸舉行政治談判,讓所謂的「三不」政策持續政治關係深陷膠著的狀態,欲拔不能。如此負面的政策,長期滯後下去,對馬英九面對 一個實力持續快速強化的中國大陸,肯定不是好事一樁。

與此同時,蔡英文與民進黨新一代領導人對補選勝利後的評語理性,中肯,得體,點到為止,展現出民進黨領導人已開始正視台灣與大陸的關係不能長期處於緊崩,可能意味著民進黨對大陸政策已準備進入與大陸正面交往的務實時代。

然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面對的一項必須掃除的障礙是大陸外交部不久前把蔡英文定性為台獨份子,時間是陳江第四次會議去年底在台灣舉行之前的「定性」(不知大陸所謂的台獨份子的定性準則是否有解除的條例)。

這裡釋出一個點子,一旦「台獨份子」的定性只有進沒出,在「排除」蔡英文的情況下,大陸可在面對一個「頑固不靈」的馬英九失去耐性,被迫擴大包容量度,考量容納新一代比較中道,務實的領導人,這些二線兼新一代領袖包括沒有什麼國共歷史包袱的國民黨副主席朱立倫,台北市長郝龍斌,名單也不局限國民黨的新一代領袖,比較中庸與務實的民進黨二線領袖亦有副主席蘇貞昌,秘書長蘇嘉全,及中執委兼高雄市長陳菊。

這一點,在認知相對蔡英文接棒民進黨後延續陳水扁「逢中必反」策略的事實,她可能被迫對此付出政治代價。換言之,民進黨的領導班子「要繼續站起來」,做個負責的「有為政黨」,它不能不考量大陸對台的態度,如果民進黨不檢討對大陸現有的鴕鳥策略(自殘與折騰),最終失利與受害絕對不是大陸,繼續明目張膽與台獨為伍,企圖引進外來勢力干預兩岸關係,危害台灣自身的安危,與蓄意破壞兩岸現在處於和平穩定的格局,以及盡講一些刺激大陸的話,與大陸針鋒相對,顯而易見,這是挑撥大陸容忍底線的作法,這不是自殘/折騰,是什麼?

換言之,萬一馬英九馬失前蹄,被鎖定的民進黨新一代領導人,「聽其言,觀其行」應是大陸對民進黨新一代領袖實施的尺牘。陳菊的「少說,多做」(儘管不盡人意),已是有跡可尋,至少親身訪問大陸,並未公然惹怒大陸,可為最好的實例。

選民不滿馬英九團隊施政的情緒會否延燒至2012年的總統選舉,沒有人能預知。不過,三個地方補選加上之前的立委選情,連嘗敗績的國民黨的因由,不再局限地方民生經濟與八八風災,甚至美牛進口風波的後遺那麼簡單,馬英九團隊對內的整體施政績效,放在此刻金融海嘯與經濟區域化的顯微鏡下,已經無所遁形。

馬英九要挽回劣勢,除了要脫下明星氣質的外套,一改搖擺不定的作風,修正內張外懈的不對稱的策略 ,設法展現政治家的膽識與風範,解下國民黨與中共的歷史恩怨包袱,此刻正是時候,配以改善對內施政績效,否則2012年的總統選舉能否連任將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問題是以馬不沾鍋的法律背景的「完美個性」,英九能嗎?國民黨的江山會否斷送在這個只會道歉,不善駕馭的「政治明星」手中:把話說在前頭,屆時,「可能成也英九,敗也英九」,將是台灣政壇的一記絕響。馬英九可能提早結束他的兩岸情緣,成為兩岸歷史人物。世事無絕對,在一個民主的政體,人民就是老板,台灣再來個改朝換代也並非完全不可能的事。

是舉棋不定,還是拖字訣?

馬英九已經沒有時間了!「因 噎廢食」的兩岸策略不能硬撐下去,民生經濟怎辦?

本小組預期兩岸的政治關係今年內必見真章。

遲遲未簽署的ECFA,只聽樓梯聲未見人下來,考驗的不只是兩岸政治的靈活性,也同樣考驗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是以民為主,還是依「開始僵化的腦筋」拒絕打開政治對話門殘喘下去。如果是後者,台灣很可能會為拒絕打開政治門而付出慘重的經濟代價。讓人不禁要問,這是藍營的政策嗎? 這是所謂「全民總統」所為的嗎?

再明顯不過,台灣需要ECFA,且是急迫需要的程度遠遠超過大陸。2010年 1月1日起生效的東盟加一(中國)自由貿易區(ASEAN+CHINA FTA)的免減關稅,台灣絕對不可能繞過與大陸先簽署ECFA),而能與東盟或10個別成員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這是攸關國對國的國際協定,台灣未取得中國大陸的首肯,又如何與東盟成員國簽約! 馬來西亞前外長賽哈密曾對此發表看法說,東盟成員國不可能個別與台北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這道門肯定是關了!) ( 原因誰都知道,如果不知道,就說穿了:一個中國政策!)

一些媒體針對此議題直諌馬英九,只要是對人民有利的,就應勇往直前去做,力促他一改「搖擺不定」的作風。

由此觀之,馬英九的「三不」政策已經面臨一個硫酸的考驗,這個考驗不只是馬英九連任的前景,也連帶影響台灣的經濟競爭力以及民生。東盟加中國是世界第三大區域整合市場,中國的經濟實力持續擴張,遲早有一天,這個東亞經濟共同體的先鋒體,將會取代歐盟與北美經濟共同體,再融合日本與韓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共同體。

這是大勢所趨。這一天只的到來只會提早,而不會延遲。隨著東盟加中國自由貿易區的啟動生效,區內90%的貿易商品種類的關稅壁壘將被取消,並分階段增加至接近100%。(馬英九繼續」舉棋不定」,台灣肯定在區域經濟整合連同政治齊齊被邊綠化。)

(這裡順帶一提,根據美國經濟專家的最新估計,至2040年,中國的實質國內生產總值 (Real GDP) 將增至驚人的123兆美元天文數字,相等於全球生產總值的40%,美國的比率則佔全球的14%。屆時中國人均收人將達到8.5萬美元。

也就是說,以經濟數據衡量,這應是中國新文明成形的時機,真正改變世界的開始。專家與本小組早前發表的「中國新文明破繭與出發」相關系列文章所預測的時間非常接近。本小組預測的時間為2038年,即中國從1978年起推行經濟改革開放的60年,一個具有普世觀的中華新文明成形!詳情請參閱筆者的特區文章。)

言歸正傳,這次ECFA的挑戰,也提供一個難得的機遇,讓馬英九繼續「練身」:展示他已突破外界所謂「個性的弱點」,為自己展現一個嶄新的形象 (PR)邁開重要的第一步,一洗優柔寡斷的印象。這裡帶出的問題是:馬英九能夠戰勝自己嗎?本小組認為,這是馬英九上台以來,最大的策略性挑戰,戲肉肯定還在後頭。

後記:有一點可以看出,從兩岸的戰略性交匯,與馬英九的buying time/拖延時間的策略彰顯:ECFA的簽署與政治/政治談判與和平協議已經脫離不了關係。馬英九因噎廢食還能堅持多久,與其讓人解讀為舉棋不定,到不如自行解讀為buying time(爭取時間)更妙,到底馬先生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我們等著瞧!

Tuesday, January 5, 2010

日本沉沒了的啟示

大和民族是一個優秀的東方民族,深受儒家思想形塑的日本人把不少中華文化發揚光大,甚至把一些已經在中華本土失傳的傳統文化與習俗保留得非常完整,特別是盛唐時代的宗教習俗禮節,讓人耳目一新,對中華文化的活化有一番新的註解(盆景,茶藝,射箭,與禪宗及深受禪影響的生活典範);令人倍覺優秀的中華文化的傳播是無弗遠近,超越國界的;所以,日本有「袖珍版的中華文化」之稱。

日本也是一個高瞻遠矚的民族,日本人深知日本是個島國,島國人的心態是「居安思危」,據知日本有個令人覺得非常敬佩與高瞻遠矚的民族存活的計劃。這個計劃主要是確保既使日本有一天真的沉沒了,或從地球表面消失時,大和民族仍然能在地球留根留種,甚至以另一種生態在日本本土以外的土壤開枝散葉,重新適應環境,傳宗接代,開創新民風。

氣候變化給人類帶來非同小可的影響,南極與北極的冰山融化,長年積雪的珠木朗馬峰冰雪快速消融,嚴重影響下游13億人水源的供應;這一切都帶給人類的生存與策劃極大的震撼,所以地球末日的「2012」電影因應而生,無獨有偶,多年前製作上演的「日本沉沒了」同樣對島國帶來的震撼已經超越島國日本本身的層次。

最近首次在海底舉行內閣會議的印度洋馬爾他島國,要帶給世人的警訊與首當其衝的諸島國的存活息息相關。如果氣候變化無法扭轉,50年後因冰山融化導致全球海水水位高漲,馬爾他島國將慘遭滅頂之禍。其他島國與沿岸低漥地區,包括上海亦可能被波及,難逃浩劫。

翻開記錄,根據鳳凰衛視2005年7月20日的報導引述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BRUCE ALBERTS博士接受「時代周刊」的訪問時說,經過了2004年末的印尼大地震,亞洲—太平洋板塊正在變得越發脆弱,地震與海嘯也將越發活躍。尤其是亞洲東部的日本列島已經處在一個隨時可能塌陷的「漏斗」之上。

日本島國民族薪火傳遞的義舉,讓人聯想到台灣島民有必要以「全球觀」帶來全人類面臨的浩劫風險角度,重新看待兩岸的和平統一的利害關係,這個角度的調整會讓人茅塞頓開,並充分領悟全球氣候問題帶來的全球效應影響所及,已沒有疆域之分,它是一個泛政治課題,與意識形態不可同日而語,也是基本的存活 (survival)問題,並非筆者危言聳聽。

兩岸關係的進程與世界氣候變化引起氣溫上升帶來的全球效應,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干;非洲蝴蝶效應不再是推論,已經形成全球氣候驟變的「先知」。

2009年12月26日一些受到南亞海嘯襲擊的國家紀念這項天災5周年,根據災民與生還者的回憶,他們對豪無預警的無情海嘯到今天仍然心存餘悸,這場海嘯奪去超過26萬寶貴的性命。除了泰國,其他受到慘重打擊的國家主要為印尼,斯里朗卡,以及馬爾他等南亞與東洲諸島國。寫到這裡,筆者突然想起陳水扁愛唱的閩南歌曲「家後」:試問一聲,台灣有什麼風吹草動/冬瓜豆腐,大陸是台灣的「家後」?還是「後院」,或是「大後方」?還是一個完全毫不相干的國家?

台灣人必須對此深思熟慮,不要再扭曲地方情意結,不要繼續逃避,滑落一廂情願的感性思維的深淵中,自拔不能;就好像媒體形容民進黨「自我綑綁」面對最近的第四次陳江會一樣,那麼鴕鳥,那麼不可思議的「蠢」,最後只有仰天長歎一聲:「天亡我也」,「自作孽不可恕」!如果民進黨人與綠營堅持選擇自殘/折騰,在自由民主的體系裡,應受尊重,問題是台灣民眾也應有自己的選擇權,無需盲從,被繼續牽著鼻子走,最終走進一個明知的死梧桐。

身為一個海外華人,有時對一些台灣人的思維邏輯感到納悶,特別是經過自由民主洗禮後,擁有融入世界大家庭的普世共同價值觀的台灣,從生活習俗,信仰傳統,歷史與種族認同角度探索,台灣人除了生在,活在台灣外,與一個生在活在大陸的人,唯一的不同就是得來不易的自由民主體制。

是時候台灣人擺脫地方民粹思維的攪局,是時候解毒陳水扁時代遺留下來的殘餘台獨思維,彌補台灣的先天不足,不要再抗拒先天的民族認同,擁抱大中華世代的降臨:這將是台灣終極福祉的歸宿所在也!

感想:向來與台灣關係密切的日本進入後自民黨時代的新政府,如今也改絃易轍,矯正對中國政策,推行務實的友好,勇於正視中國大陸對台灣政策的法理敏感度:台灣能從這個更大的島國鄰邦學到什麼?或許這正是「逢中必反」的民進黨,與堅持所謂「台灣本土教義派」的支持者深思的台灣存活的大課題。最重要的是台灣的領袖與民眾有必要確保在無情的全球化浪潮席捲之際,台灣島不致於被邊緣化(淹沒),包括氣候的邊緣化!

全球氣候驟變,最近全球各國領袖齊聚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峰會,帶給人類的訊息無比嚴峻與清晰:未來全球或局部會發生什麼大自然反撲的災難(諸如南亞大海嘯),沒有人會知道;把握當下,飲水思源,認祖歸宗最實務,趁早解決台灣與大陸和平統一的問題,避免繼續內耗,善用寶貴的資源在台灣建設上,即識實務者為俊傑所為也。台灣不是「鐵塔尼二號」,台灣是嗎?「高瞻遠矚」的新台灣人?你怎麼說?

後記:無獨有偶,電視節目主持人陳文茜12月12日在台灣《蘋果日報》引述專家的研究預測發表文章說:「再過二十年,台灣全島五大都會區各地,都要被淹沒得只剩下有大肚山擋住的台中市」。「倘果真有這麼一天,你不往近在咫尺百公里外幅員遼闊的祖國大陸逃生,你能往一萬一千公里外地球的那一邊跑麼?」

兩岸用語新解:前文「是時候自律亂象民主了,新台灣人!」與本文皆用的「新台灣人」:擁抱大中華世紀的新思維的台灣人,取代死抱所謂「台灣本土教義派者」。

Saturday, January 2, 2010

是時候自律亂象民主了,新台灣人!

最近幾年在「今日新聞」投稿頻密,見報的專稿也一樣頻密,筆者對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執著愛屋及烏,連帶也關心起台灣的問題。今日(30日) 一位媒體同仁胡鴻仁的文章「時間以十倍速在兩岸流動」,閱後使我這個海外華人有所感觸;主觀而言,這是近年筆者看過的「今日新聞」論壇文章取角最理性,內容最務實,分析最客觀,中肯的少數理性評論之一。作者文章字裡行間流露的良知如此晶瑩剔透,令人感到所謂的「來自台灣兩岸政治評論文章」,在一片紛擾亂象的廢墟中隱見一顆耀眼明珠在閃爍著光芒。這樣的文章出爐,讓筆者心有所盼,是否會對「胡言亂語,顛三倒四」的評論:起當頭棒喝的作用?進而帶動台灣一股「理性分析,感性擁抱」的清流崛起,平心而論,還是前景未卜。

以一個海外華人資深新聞從業員的角度(早前先後在媒體工作了30年),尚未涉足台灣問題之前與之後對台灣「亂象民主」的認知著有頗大的落差。這樣巨大的落差,經過近年來的惡補與洞察,可以下一個評語:「台灣人普遍上對民主的認知展現的自律,幾乎已是蕩然無存」。

陳水扁時代執政八年把「亂世民主」的本色發揮的漓淋盡致,「天天亂,吵,鬧,嗆」四個字,反映台灣人真的是精力充沛,可惜卻用在沒有生產力的喧鬧,漫罵,政治咀咒上,沒完沒了,人身攻擊/對事不對人的界線已盡致模糊不清,操弄民主的風氣彌漫整個媒體/輿論界;完完全全印證了國際媒體對台灣的民主的評價:典型的亂象民主(ruthless democracy),這些素質低劣,內容乏貧,與其說是評論,到不如說是個人渲洩的工具,很多時候不知所云,感性氾濫,理性空洞,眼光如豆,就如其中一位開始有些醒悟的泛政治論者妙語形容的「龜鱉台灣」論,典型的島民心態一覽無餘!

瀏覽台灣特色的大大小小的電子報,沒有一天總統沒有被罵的份,沒有一天執政黨沒有被鞭笞。每天都是罵聲四起,嗆聲,連爭取出線未遂的國民黨某位高幹亦公開討伐馬英九(黨的紀律何在?)。媒體出閘的評論文章中華文明的厚道,禮儀是否已經賣給狗吃?筆者要反問:被喻為中華文化保留得最完整的台灣,是否只是流於形體,內涵不再重要?抑或是「有體無禮」乎!

2010年伊始,筆者以這篇短評獻給仍然關心台灣民主亂象群侯症,有心要扮演領頭羊發動撥亂返正醒覺運動的「新台灣人」,包括向敢敢要擺脫「媒體亂國」心態的媒體同仁致敬,把嚴重虛脫的台灣民主板回正道,讓台灣恢復民主,法治,自律的真面貌,為了迎接更大的挑戰---建構一個和平,民主,法治,平等,人權,環保的大中華---做好台灣的任重道遠本份。這樣的台灣才是大陸所「懼怕」(敬畏?)的,也是台灣能建構與強化的核心價值源頭所在;在新的一年裡,祝願「新台灣人」在新的一年裡找到清晰的定位,確定大方向,大目標,立下決心,眾志成城,重新打造台灣的核心價值,跨出台灣,面向世界,勇敢接受大中華世紀來臨的大挑戰!

後記:回頭思量,誰願做新台灣人!?